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節日對聯上巳對聯

上巳對聯

2009-07-04 14:59:45未知中國對聯網 0條評論

 年光促;
 天氣新。

 蘭亭修禊;
 曲水流觴。

 桃花水漲;
 楊柳旗開。

 故事修春禊;
 新詩紀樂遊。

 洛水遊如昨;
 山陰跡未陳。

 狂歌好繼陶彭澤;
 雅集猶傳晉永和。

 啟宴曲江留韻事;
 舞雩沂水送春風。

 楊柳旗開,桃花浪張;
 蘭亭地勝,曲水人來。

 沂水舞雩,童冠鹹集;
 蘭亭修禊,少長皆來。

 修竹抱山,春亭映水;
 幽蘭得地,虛室當風。

 

 

 

春禊之日——上巳:
  上巳節,又稱元巳節、修禊節,最初在每年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後來為了便於記憶,自魏晉時起,人們便將它固定在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而不再問逢巳與否。《晉書》卷二十九《禮誌》載:“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關於上巳節的起源,據專家考證,可能源於上古時期對主管愛情、婚姻和生育的女神的祭祀活動及由此而來的仲春之會。古時,每到上巳節這天,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嬪妃、公卿大臣,都要到江河池沼之濱洗濯沐浴,以求消災去病、祈福求祉、祓除不祥。關於這一習俗的起源,《宋書》有如下的說法:“舊說,後漢郭虞者,有三女,以三月上辰產二女,上巳產一女,二日之中而三女並亡。俗以為大忌,至此月此日不敢止家,皆如東流水上為祈禳自潔濯,謂之禊祠(同‘祀’)。”其實,這隻是民間的演繹,不足為信。早在先秦時代,通過沐浴洗濯而以祈達到消災去病目的的風俗就已相當盛行;而在周朝時,在規定的時間裏行“祓除釁浴”之禮已成為一種製度,並有專門的女巫掌管此事。

  到了魏晉時代,上巳節逐漸演化為皇室貴族、公卿大臣、文人雅士們臨水宴飲(稱曲水宴)的節日,並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曲水流觴。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麵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魏明帝曾專門建了一個流杯亭,東晉海西公也在建康鍾山立流杯曲水。梁劉孝綽《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詩曰:“羽觴環階轉,清瀾傍席疏”。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活動要算王羲之與其友在會稽舉行蘭亭之會了,大家飲酒賦詩,論文賞景。王羲之揮毫作序,乘興而書,成就了書文俱佳、舉世聞名、被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後人亦把此碑帖稱為《禊帖》)。與“曲水流觴”類似,古時上巳節這天還有“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絳棗”的習俗,即把煮熟的雞蛋或紅棗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晉張協《禊賦》中對此就有記載:“夫何三春令月……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於河中。”

  唐代時,上巳節已成為全年的三大節日之一,節日的內容除了修禊之外,主要是春遊踏青、臨水宴飲。據宋代吳自牧《夢梁錄》“三月”條載,唐朝時,皇帝在這天也要在曲江池宴會群臣,同甘共苦行祓禊之禮:“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杜甫的《麗人行》對此盛況亦有描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中唐詩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謝恩曲江宴會狀》一文中也詳細記載了盛會的情況。宋朝以後,三月上巳風俗漸漸衰微,但一些習俗仍在流傳。明初時,朱元璋皇帝為示太平盛世、與民同樂,三月三攜大臣們一道春遊,這天“金陵城扶老攜幼,全家出動;牛首山彩幄翠帳,人流如潮”。民國時期,我國各地還留有三月三消災除凶的風俗,如北京一帶“三月三日,病創者多以長流水洗之”、江蘇吳中地區“(三月)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安徽壽春地區“三月初三日,士女多攜酒飲於水濱,以禊祓不祥。婦女小孩,頭插薺菜花,俗謂可免一歲頭暈之病……”

  時至今日,三月初三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從雲南大理每年三月三日舉行的潑水節活動中,我們依稀還可看到古時上巳節祓禊之俗的影子。但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這個節日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上巳對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