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經典對聯東西南北巧入聯(圖)

東西南北巧入聯(圖)

2009-08-18 15:30:48馮忠方鄭州日報 0條評論

 
東西南北是我國習慣的方位用詞,如把它巧妙地嵌入對聯之中,將會收到“新、奇、巧、絕”的藝術效果,筆者試舉幾例如下,以饗讀者。

    清乾隆進士劉風浩當年進京趕考,得中探花,但因其貌不揚,乾隆皇帝還要當麵再試他的才學,於是出上聯:“東啟明,西長庚,南箕北鬥,朕乃摘星手。”劉風浩略加思索,從容應對,吟出下聯:“春牡丹,夏芍藥,秋菊冬梅,臣為探花郎。”君臣一上一下,對成此巧聯。乾隆以“東西南北”四方星鬥為題,天子天象,題出得巧!劉風浩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相對,對得頗妙!尤其是尾巴翹得精彩,“探花郎”語帶雙關。

    從前長沙有個考生上京應試,恰好碰上一個同鄉考官,考官以為這個考生也許會冒充同鄉,以求疏通,便以長沙街道名為聯,出題相試:“東牌樓、西牌樓、紅牌樓、木牌樓、東西紅木四牌樓,樓前走馬。”考生毫不猶豫,即以長沙街名為串,應聲對道:“南正街、北正街、縣正街、府正街、南北縣府都正街,街上登龍。”考官一聽,考生確是同鄉無疑,見他文思敏捷,才學非淺,便將他錄取了。

    清嘉慶年間,詩人宋湘的一位朋友到廣東惠州任知府時,宋湘親自書寫了一副對聯相贈:“南海有人瞻北鬥;東坡此地即西湖。”“南海”即廣東南部的東江岸畔,“西湖”乃惠州之遊覽勝地,為我國第二大西湖,聯語對仗工整,自然妥帖,尤為巧妙的是嵌入了“南、北、東、西”四方位,不著痕跡,堪稱妙筆。

    相傳,乾隆皇帝遊江南,經過一個叫通州(指江蘇南通)的小鎮時,想起河北也有個通州(即通縣),於是即興寫了一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當天,他的一個隨從,在街上閑逛,發現這個地方的當鋪特別多,去見乾隆,並吟出下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乾隆聞之大悅。

    清戲曲理論家、作家李漁曾為揚州桃花庵撰聯:“有月即登台,無論春夏秋冬;是風皆入座,不分南北東西。”這副名家筆下的聯語,的確非同一般。讓月“登台”,叫風“入座”,真是別出心裁,擬人另高一籌。此聯借“風”“月”,抒發了作者在藝術上兼收並蓄,在風格上相互媲美的寬闊胸懷與高超見解。

    “揚州八怪”之一的書畫家鄭板橋在山東濰縣做縣令時,有一位教書先生來告狀,說他教書一年,主人講明工錢是八吊錢,現在將要賴賬。鄭板橋想考考這位教書先生的文才,順手指著大堂上的燈籠,出一聯叫他對:“四麵燈,單層紙,輝輝煌煌,照遍東南西北。”那位先生略加思索,便應聲對道:“一年學,八吊錢,辛辛苦苦,曆盡春夏秋冬。”鄭板橋由此推斷這人確有真才實學,當即責令那克扣學俸的豪紳加倍償付。

    被人稱為“南宋四家”之一的馬遠,小時性頑貪玩,不喜讀書。一天,馬遠看見南郊一個丫環,隔牆踏梯,拽著他家牆邊桑枝,正在摘桑葚吃,便幹咳一聲,高聲問道:“南院北鄰近居,偷摘人家桑葚子,該也不該。”隻見丫環雙手扶牆,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對道:“東遊西逛瞎混,不讀古今聖賢書,羞也不羞。”一句話揭到瘡痂上,馬遠羞得啞口無言。自那以後,馬遠一改故態,專心讀起書來。後來,他寫詩作畫,很有成就,與名畫家劉鬆年、李唐、夏圭並駕齊驅,人們尊為“南宋四家”。

    一次,宋湘西行至某省,當地名士會文,席間有人出對,聯雲:“東鳥西飛,滿地鳳凰難下足。”宋湘知其用心,不慌不忙對出下聯,曰:“南龍北躍,一江魚鱉盡低頭。”下聯出口,滿座皆驚。宋湘自遠方來,某省文士竟以“鳳凰”自誇,反將客人比作“東鳥”,實在太不敬了。宋湘有勇有智,舌戰群儒,自比“南龍”,而將對方比作“一江魚鱉”,罵得痛快淋漓。聯中多處作比,巧嵌“東西南北”,對比鮮明,生動形象,非常感人。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東西南北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