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名人對聯曾宦伏羌的兩位清代楹聯高手——吳可讀、雷光甸佳聯賞析

曾宦伏羌的兩位清代楹聯高手——吳可讀、雷光甸佳聯賞析

2018-03-26 23:11:25張梓林傅大士導讀對聯雜誌 0條評論

 一、吳可讀


  吳可讀(一八一二—一八七九),字柳堂,甘肅皋蘭人,由舉人官伏羌訓導。道光二十八(一八四八)、二十九年(一八四九)任伏羌訓導期間主講朱圉書院。道光三十年(一八五零)成進士,授刑部主事,晉員外郎。鹹豐十一年(一八六一),丁母憂,歸講蘭山書院。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春再入都,補原官。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補河南道監察禦史,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冬因劾成祿降三級調用。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返裏重講蘭山書院。光緒二年(一八七六)起用為吏部主事。光緒五年(一八七九)以死諫慈禧為太皇太後而廢垂簾聽政殉國。《清史稿》有傳。著有《攜雪堂詩文集》,其中《攜雪堂對聯》部分收聯八十七副。

  吳柳堂任職伏羌訓導期間留有詩聯多首(副),經曆史之變遷,幾蕩然無存,所幸記於某些典籍者以及有心人抄錄者尚存有七副,聊可窺斑見豹,一覽其楹聯藝術之精妙。



  伏羌石作子祠聯:

  共仰孔門高,問顏曾七十之徒,何處最多佳士;

  休言秦俗悍,除鄒魯三千而外,此間尚有傳人。

  此聯為伏羌石作子祠所撰,上聯以詢問之口吻著筆,下聯以箴勸之態度立言,秦俗除悍而外,此間大有儒雅的孔門傳人尚在。石作蜀學成返鄉後,大力宣揚儒家學說,傳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風俗,為三隴一帶的文教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此聯足以為偏僻邊陲之地壯色也。

  伏羌石作子墓聯:

  梓裏訪遺蹤,看空庭草碧,荒塚花殷,何處是唐封宋讚;

  杏壇親教澤,聽渭水鶯啼,隴山鳥語,此中有化雨春風。

  吳柳堂到石作子墓祭拜,當時墓地荒蕪不堪,僅存墓址。看到的是“空庭草碧,荒塚花殷”,他不禁自問“何處是唐封宋讚”?徘徊在先賢墓地,遙望渭水縈回而下,聽到“渭水鶯啼,隴山鳥語”,他感慨而自信地說“此中有化雨春風”。此聯係馬蹄格,上下聯對仗工穩,即景即情,上聯設問,下聯作答,催人深省,啟人深思,不愧天下名聯,讓人回味無窮。

  此聯入編《清聯三百副》。入編該書的甘肅籍人士隻有二人,另一人為皋蘭人劉爾炘。該書收錄清朝一百五十五位聯家三百零二副楹聯,代表了清聯的最高水平。石作子,即石作蜀,今甘肅甘穀人,孔門七十二賢人之一。清代《伏羌縣誌》鞏誌、周誌都有記載,名列人物。《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石作蜀,字子明。”唐贈石邑伯,宋封成紀侯。吳可讀在清道光年間任伏羌訓導時,撰《石作子墓記》:“墓在伏羌,又有秦祖、壤駟赤,孔子七十二徒,隴得三人,墓今荒蕪不堪,僅存墓址。”並撰有石作子祠聯及墓聯。此兩聯對證明石作蜀籍貫意義極大。

  胡君複的《古今聯語彙選》中也有石作子的記載。(胡君複,江蘇省武進人。生卒年月不詳。約於清朝末年出生,民國初年曾任職於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著有《古今聯語彙選初集》《古今聯語彙選二集》《古今聯語彙選三集》《古今聯語彙選四集》《古今聯語彙選補集》等聯著,是近代規模最大的聯語集成本,對保存楹聯和書法數據具有重要意義。)《古今聯語彙選》中並且有“原跋:石作子,名蜀,墓在伏羌。又有秦祖、壤駟赤,孔門七十二賢,秦得三人焉!墓今荒廢不堪,略存基址。生斯地,官斯地,責也可無意乎。”的記載(與上段文字個別字句略有不同,然意思一樣)。

  挽王家禎婦聯:

  有婦能成仁,才待英風膺紫誥;

  是誰發苛心,忍教貞魄滯黃泉。

  王家楨,字固之,與王心如先生同時,十幾歲入泮,年較小,一時有大王小王之稱。才名籍甚,英年嗜學,吳柳堂訓導深賞之。內行純篤,人無間言,秋闈時溺渭死,年甫二十,合邑無不惋惜。婦蔣氏有遺腹,及期生男,矢誌撫孤,孝養舅姑,未幾,子竟殤,遂自縊。王家禎婦蔣氏歿後,吳柳堂先生撰了此聯,全聯讀來令人潸然泣下,唏噓不已。



  伏羌何烈女祠聯(一)

  將伯妾何曾謝?鄰翁耿耿丹心,同此俠腸一副;

  嗾獒兒豈暇看!座上猙猙黃耳,也添佳話千秋。

  此聯《古今聯語彙選二集·祠廟三》有載,原跋:烈女年十四,山寇發一賊入室逼之,忿罵遇害。鄰人楊叟來援,傍一犬旁突齧賊,均死賊手。今祠中像一老翁、一犬於左右雲。將伯(qiānɡbó):《詩·小雅·正月》:“將伯助予。”毛傳:“將,請也;伯,長也。”孔穎達疏:“請長者助我。”後因以“將伯”稱別人對自己的幫助或向人求助。“嗾獒”指晉靈公嗾放獒犬欲殺良將趙盾之事。他放獒犬是行不義之事,而救何烈女之獒犬行的是大義凜然之事,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前者遺臭萬年,後者佳話千秋。

  伏羌何烈女祠聯(二)

  落月聽啼烏,香草吟成,應有芳魂依故裏;

  夕陽來立馬,殘碑讀罷,愧無妙句擬中郎。

  落月啼烏,芳魂依故裏,夕陽立馬,妙句擬中郎。上聯即景,下聯即情。上聯肯定芳魂不朽,長存人間,庇佑蒼生。下聯是說作者讀罷曆代先賢所題詠的碑刻,自愧寫不出像蔡中郎那樣好的句子來追念烈女。全聯對仗工穩,意境超邁,猶如一幅淒美的圖畫,反複讀來餘音繞梁,回味無窮。

  何烈女祠在伏羌城西十裏,明萬曆四十年邑令王從善創建,繪像其中。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邑令鄧必安捐資重修。乾隆二十八年癸未夏在十裏鋪狄家莊官道南何烈女祠側立有“何烈女故裏碑”。宣統邑令雷光甸亦修葺之。明末清初邑人王羌特作《何烈女傳》。曆代名宦鄉賢多有題詠。王羌特《何烈女傳》曰:“烈女名武英,何景元女。早喪母,事父孝,年笄未字。嘉靖甲午流寇入其家,家人皆遁避,女被攖。賊悅其色欲汙之,女罵拒弗從。賊溫言款慰,又弗從。脅以刃,終弗從。罵益厲,遂刺殺之。方刺時,有黃犬齧賊股,拽七八步。鄰人楊景和奮救,賊並殺之。萬曆丁巳,縣令王公從善暮過其鄉,狂風忽起,月影中仿佛見一女子,若泣訴狀。詢諸裏人,蓋烈女死節處也。遂為立祠,繪像其中。女生山穀窮鄉,身未親保婦之訓,目不習壼教之書。乃義不受辱,罵賊而死。即古之清風嶺上、明月井中豈有過與?嗚呼!殺身成仁士大夫之所難而竟得之蔀屋女子乎!”

  伏羌大像山三官殿聯:

  曆萬世以尊三,熙載厘工,九土平成開帝典;

  分六師而得半,宣猷布化,一編終始括周官。

  三官殿奉祀三官大帝。中座為天官,即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左邊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右邊為水官,即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三官神源於原始宗教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東漢時早期道教吸收傳統的民間信仰,奉天、地、水三官為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在道教神係中地位很高。道教認為三官是指堯、舜、禹三帝,為元始天尊氣化成。

  熙載:指弘揚功業。厘工,厘清工作職責。《尚書·舜典》:“舜曰:‘谘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孔傳:“載,事也。訪群臣有能起發其功,廣堯之事者。”帝典:指《尚書》中的《堯典》《舜典》篇。六師:指周天子所統六軍之師。《尚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無壞我高祖寡命。”曾運乾正讀:“六師,天子六軍。周製一萬二千五百人為師。”宣猷:指施展謀劃與方略。周官:《尚書·周書》的篇名。成王既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受萬世尊崇的三官,熙載厘工,宣猷布化,在《帝典》和《周官》中可以看到他們偉大的功績和聖明的德性。此聯娓娓道之,對神明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善莫大焉。

  挽田蔚峪太史聯:

  人民城郭是耶非,倘逢太史魂歸,道有客來尋舊約;

  弦管笙歌今似昨,此去長安花發,悵何時克續前遊。

  田樹楨,字蔚峪,甘肅鞏昌府伏羌縣(今甘肅甘穀縣渭陽鄉渭水峪)人。清嘉慶己卯副榜,道光辛卯(一八三一)舉人,道光辛醜(一八四一)進士,殿試二甲,翰林院庶吉士,任翰林院編修。善書法,嫻繪事。蔡家寺中有其所書匾額。卒於京,年五十三。著有《禮心編輯要》《尋樂亭文稿》《木天清課賦鈔》《芸館寸香詩鈔》《正氣度人經法帖》等,皆散佚無存。此聯語句纏綿,充滿無盡的哀思,吳柳堂先生與田蔚峪太史的深厚情誼盡顯其中。



  二、雷光甸



  雷光甸,陝西省渭南人,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進士,曾任伏羌知縣。其楹聯作品存者亦是鳳毛麟角,頗為珍貴。

  伏羌大像山伏羲殿聯:

  從一畫開天,說什麼蟲書鳥篆,梵宇佛經,到卦台前齊俯首;

  繼三皇立極,看後來商質周文,帝升王降,於史冊上見傳心。

  相傳伏羲畫八卦,始於乾卦 之第一畫,乾為天,故謂“一畫開天”。蟲書:秦八體書之一。王莽變八體為六體。又名鳥蟲書。鳥篆:篆體古文字。形如鳥的爪跡,故稱。梵宇:佛寺。三皇這兒指天皇、地皇、人皇。《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文雅。質:樸實。商質周文指商代質樸,周代文雅。諸多典籍記載,伏羲為伏羌人,限於篇幅此處再不贅敘。因伏羲生於大像山沙溝內之古風台,故而鄉人建伏羲廟於伏羌大像山第一台,以示水源木本之意。此聯係馬蹄格,上下聯對仗工穩,意蘊深沉。上聯說伏羲肇啟人文,不管是“蟲書鳥篆”還是“梵宇佛經”,其意義遠不能和伏羲相比,到伏羲的畫卦台之前,隻能謙遜俯首而參拜之。下聯說伏羲繼三皇而為以後的曆代帝王立典則、示規範,不管是“商質周文”,還是“帝升王降”,皆沾被其澤,見諸煌煌史冊,精神不朽。曆代寫伏羲之楹聯浩如煙海,而此聯高屋建瓴,氣勢磅礴,不同凡響,堪稱瑰奇。

  伏羌石作子祠聯:

  勿謂秦無人,曾向杏壇沾化雨;

  至今關有學,同來梓裏拜靈祠。

  石作子祠前麵吳柳堂早有楹聯傳世,膾炙人口,而雷光甸邑令此聯亦足以使人齒頰生香。針對大家對秦人的偏見,他說“勿謂秦無人”,孔門七十二賢,天水獨得三人,伏羌石作子忝列廟庭,世代瞻仰,學成回鄉,淳教化,移風俗,功莫大焉。直到眼前關學依舊綿延不絕,文脈相續,代有傳人。站在石作子祠前,人人當生敬仰之情,隴右儒學發軔之功,豈敢忘哉?

  伏羌北街漢平襄侯祠聯:

  當歸不歸,隴上草青遊子淚;

  可死無死,錦江波鑒老臣心。

  此聯作於光緒末年宣統初年。“當歸不歸”對“可死無死”,句式獨特,筆力千鈞。薑維《報母書》有“但有遠誌,不在當歸”句,以明其誌。母在天水冀縣,兒在後漢成都,終年誌繼武侯,勞於軍務。作為兒子本應回家伺母,但他選擇了忠於朝廷,所以說“當歸不歸”。“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遙想功虧一簣的薑維迎著蕭瑟的秋風,站在物是人非的錦官城中拔劍自刎時,他那一聲仰天長歎,除了英雄末路的絕望、壯誌未酬之外,很難說沒有一種遊子思鄉的悲愴。“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隴上青青草,剜心遊子淚。後主投降,國家破碎,本應一死了之,然而他選擇了隱忍苟活,為的是使國家死而複活,暗而複明。所以說“可死無死”,誰了解他的這一片赤心呢?“錦江波鑒老臣心”,錦江的洶湧波濤深深地懂得老臣的一片苦心。這是多麼無奈而又多麼壯烈令人心痛的舊事啊!全聯意蘊深沉,催人淚下,不愧天下名聯。

  贈王心如先生聯:

  學錦到珂鄉,仰流水高山,應慚有道;

  著書滿石室,讀斷簡殘編,如見先生。

  王權(一八二二—一九零五),字心如,號笠雲,清代鞏昌府伏羌縣(今甘肅甘穀)人,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舉人,是晚清隴右著名學者和詩人。曆官甘肅文縣教諭,陝西延長、興平、富平知縣。曾掌教甘肅文昌、天水、正興、興文諸書院。一生為官清廉,政績卓越,造福一方百姓,當時的陝甘總督左宗棠評價曰:“伏羌王權,學問人品當代罕有,而吏治尤為陝甘第一”。其師陳世熔贈詩有雲:“筆下有風雲,眼底無富貴。肝膽真吾徒,文學亦高第。百代有良史,獨行子當置。”於其學問人品評價甚高。李鼎文先生認為其是甘肅舊學之殿軍。著有《輿地辨同》《辨同錄》《典昉》《詁剩》《童雅》《炳燭雜誌》《笠雲山房詩集》《笠雲山房文集》《秦州直隸州新誌》(與任其昌合編)等。其詩主要載於《笠雲山房詩集》。民國修《秦州直隸州新誌續編》中用“古文胎息韓柳,詩亦琅琅唐音”來評說王權的詩文。任其昌在《書心如集》中記載的“勢捷生廉悍,神來動激昂”,也是對王權詩鏗鏘有力這一特點的總結,與“詩亦琅琅唐音”有異曲同工之妙。錢仲聯《道鹹詩壇點將錄》謂王權《憤詩》和《挽林文忠公》,堪稱“詩史”。其父王汝揆,道光二十年舉人,後任平涼府教諭,於同治二年在陝甘同治回亂中因平涼城為回民軍所攻陷而“盡節殉難”(《清史稿》卷四九一有傳)。王權一門三代六舉人,足見書香之盛。雷光甸對王心如的敬仰之情溢於聯中,“仰流水高山,應慚有道。”“讀斷簡殘編,如見先生。”雷光甸對王心如之人品學識,至為歎服,深為相惜。觀此聯即可知之矣。

  伏羌大像山關帝廟聯:

  忠貫漢家正統,赤膽未寒,偶來尋伯約遺魂,欲問蜀亡舊事;

  節高大像孤峰,青山常在,惟懶見隴頭殘月,空嗟曹盛當年。

  上聯以“漢家正統”寫貫穿關公一生之“忠”,稱其正因如此,故雖逝多年但“赤膽未寒”,還要向後來誌圖匡扶漢室的“伯約遺魂”詢問“蜀亡舊事”。“伯約”是甘穀籍蜀漢名將薑維的字,諸葛亮臨終前曾言:“吾兵法皆授予薑維,他自能繼吾之誌,為國家出力。”下聯以“大像孤峰”讚譽關公的節操,“孤”即孤忠之意,“峰”喻崇高。“青山常在”寄予了世人對關公的懷念和敬仰。“隴頭殘月”喻蜀亡後的殘山剩水,不堪回首。所以說“惟懶見”。“曹盛當年”,這兒的“曹”作甘穀方言“我”解,“曹盛當年”意思是關公當年出關斬將、水淹七軍、單刀赴會這些氣壯山河的當年往事。聯語以鶴頂格嵌“忠節”二字,突出讚揚了關公的忠貞節操,借“大像孤峰”比喻,用“伯約遺魂”映襯,將景、人、史巧妙融合,即景即人、說史論道,辭雅情深,內涵豐富,發人深省,餘韻無窮。此聯最妙之處正在於“赤膽未寒,偶來尋伯約遺魂”,將關公和薑維時空穿越般地聯係在了一起,兩位前後為蜀漢嘔心瀝血的忠臣相聚伏羌,握手相談,令人唏噓不已。此一關帝廟聯一望便知是專為伏羌而寫,因為伯約、大像山為伏羌所專有也。

  伏羌大像山呂祖廟聯:

  憶昔武昌樓上,劍影笛聲,共傳公乘仙鶴去;

  即今朱圉山前,風清月朗,分明人見白雲來。

  武昌樓即武昌黃鶴樓,朱圉山即《禹貢》所載伏羌名山。想當年純陽祖師在黃鶴樓上舞劍吹笛,仙風颯颯,大家都說他乘著仙鶴飛走了,不知所終。在月朗風清的朱圉山上,遠遠望見祥雲嫋嫋,端坐雲端的莫非正是純陽祖師。此聯生動活潑,述往事、觀來者,即景即情,情景交融,令人遐思不已。

  題伏羌大像山三官殿聯:

  龍編鳥紀隻奇聞,取諸乾,取諸坤,取諸坎,萬事得其宜,變動不居,統周易凡三百八十四卦;

   (應該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牛鬼蛇神笑野史,今夫天,今夫地,今夫水,一言以待盡,至誠無息,讀中庸右第二十五六章。

  三官殿前麵吳柳堂亦有題聯。此處雷光甸邑令所撰,另有創意,足堪媲美。八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周易》《中庸》皆儒家經典。《周易》共三百八十四卦,《中庸》共三十三章。其中第二十五章有“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第二十六章有“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係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此聯係哲理性長聯,非學識淵博者不能為之。“萬事得其宜,變動不居”,“一言以待盡,至誠無息”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

  吳可讀、雷光甸皆為清代進士,皆任職伏羌,皆為憂國憂民的好官,且皆善詩文、尤擅楹聯,於楹聯兩人皆留有幾副膾炙人口的佳作而不朽,對伏羌曆史文化增色不少。故合而論之,因筆者才學粗淺,不當之處還請方家指正完善為要。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吳可讀雷光甸楹聯高手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