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創作教師節 ∣ 怎樣寫一副對聯給學校?

教師節 ∣ 怎樣寫一副對聯給學校?

2018-09-10 22:35:23金銳何愁白藏閣 0條評論

 書院是中國古代的教育機構,對中國的教育與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許多書院的“裝飾”——對聯,雖然精練短小,卻承載了書院悠久的曆史、厚重的文化。明清兩代,對聯幾乎是古代書院的“標配”,除了大門,各個院落往往也會鐫刻相應的對聯,這是一種文化品位的彰顯。書院對聯就像一張張製作精美的名片,當陌生的訪客走近,便向他們講述那些殷切的寄望、深沉的思考。那些膾炙人口的名聯佳作,比如湖南嶽麓書院的“惟楚有才;於斯為盛”、江西白鹿洞書院的“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江蘇東林書院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等,都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千百年間流傳不絕。


  時遷境移,如今的學校已經沒有在門口鐫刻對聯的傳統,但仍然有一些學校過去的對聯被保留下來,成為一種文化傳承。在大力提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今天,代表學校文化的校聯、校賦、校記等文學形式又被重新重視起來,許多學校紛紛創作並書寫鐫刻。遺憾的是,這些古典文學形式是有其基本規則和門檻的——許多學校的校記不過是“白話文+也”,校賦失去了駢儷典雅的特點,校聯也沒有考慮格律甚至對仗,不但未能彰顯文化,反而暴露了傳統文化修養不足的短板。


掌握基本規則


《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既有對立又有統一的對仗之美,已經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美學,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作為對聯而言,最基本的格律規則是“仄起平收”,即上聯的最後一個字用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用平聲。平仄是漢語的音調規律,用漢語拚音的概念,一般一聲、二聲屬於平聲,三聲、四聲屬於仄聲。當然,古代與當代語音體係有所差異,尤其是入聲字的消失使得部分現在的平聲字在古代屬於仄聲,這還需要在創作中仔細辨別、深入學習。


  除去最後一個字,在一句之中也有格律要求。一般而言,雙數字位置平仄要相間,即第二字如果用平聲,第四字要用仄聲,第六字要用平聲。與之相對,下聯的二、四、六字位置就要用仄聲、平聲、仄聲。如果不是標準的五、七言句式,而是散文句法,還要根據語意的節奏確定格律。有些人將格律視為枷鎖,其實不然,中國的古典文學除了文字美還講求音韻美,平仄和諧可以讓文字讀來朗朗上口、圓轉悠揚。


  對聯的核心是對仗,是一種接近於對偶的修辭手法,這種修辭手法從《詩經》開始就被廣泛使用。《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既有對立又有統一的對仗之美,已經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美學,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用現在的語法概念,對仗的規則就是在上下聯相對應的位置使用詞性相近的字或詞。由於古人並沒有明確的現代語法概念,所以在實際進行對聯創作時,不必“自設藩籬”強求詞性一致,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掌握了上述基本要素,至少可以創作出一副合乎標準的對聯。那麼,對聯應該如何鐫刻在校門上呢?按照傳統習俗,麵向大門站立,右手邊鐫刻上聯,左手邊鐫刻下聯,由右向左閱讀。如今,閱讀和書寫的習慣發生了變化,有人也建議對聯可以由左向右鐫刻、閱讀,這是個人習慣,不必強求,但是對於一種古典文學體裁,似乎還是保留傳統習俗更顯得有些文化品位吧。


營造美妙意象


我國的古典文學講求凝練、典雅,通過美妙的文字營造意境和形象,從而寄托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掌握了基本規則隻能確保創作出的是“對聯”這種文體,但是寫得好不好,則是由對聯的文字內容決定的。有些學校的校聯看起來合乎規則,但是內容卻不敢恭維。常見的問題是,學校對聯寫成了“口號對偶句”,或者寫成了“學校說明書”,把一些口號、理念生硬地寫入對聯之中,全然不管文學的美感。我國的古典文學講求凝練、典雅,通過美妙的文字營造意境和形象,從而寄托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果隻是幹巴巴地羅列概念、呼喊口號,這樣的文字聲嘶力竭、外強中幹,隻能讓人有味同嚼蠟之感。


  在注重文學性和藝術性審美的前提下,學校對聯的風格可以有許多種。比如,從“四書五經”中取材,莊重得體,不忘聖人之訓。湖南雅麗書院的門聯曰:“雅言詩,雅言書,雅言執禮;麗乎天,麗乎地,麗乎人文。”上聯取自《論語》,下聯取自《易經》,寫出了教育的重要意義。那副著名的湖南嶽麓書院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上聯出自《左傳》,下聯出自《論語》,字字皆有來曆。


  學校是讀書求學的地方,所以有許多對聯注重說理,文字條分縷析、娓娓道來。比如,湖南嶽麓書院的一聯:“地接衡湘,大澤深山龍虎氣;學宗鄒魯,禮門義路聖賢心。”上聯寫書院的地理位置,強調雖然地處深山,但是潛龍伏虎,人才輩出;下聯寫書院的淵源,是鄒魯儒家正派,傳承聖賢的“禮”“義”二字。湖北紫陽書院聯曰:“白鷺山房,著述文章皆妙道;紫陽理學,東南鄒魯得真傳。”也是同樣的文字風格。


  當然,學校對聯也不一定要板起臉來說話,許多時候可以輕鬆活潑,文字接近於白話風格。比如,前麵舉例的江蘇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一聯,沒有任何生僻的文字典故,而複辭、頂針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也讓對聯讀起來十分親切。東林書院還有一聯:“主敬存誠,坦蕩蕩天空地闊;窮理盡性,活潑潑魚躍鳶飛。”就如文字中所表達的那般,讀來讓人感覺“天空地闊”“魚躍鳶飛”。


  還有一類學校對聯,因為作者本身就是詩人、學者,所以寫得文采翩翩、回味綿長。比如,清代詩人薛時雨題浙江崇文書院之聯:“講藝重名山,與諸君夏屋同居,豈徒月夕風晨,掃榻湖濱開社會;抽帆離宦海,笑太守春婆一夢,贏得棕鞋桐帽,扶筇花外聽書聲。”上聯以“講藝”開篇,“夏屋同居”言學問之切磋,“月夕風晨”“掃榻”幾處足見風流;下聯則更加大膽,“春婆一夢”和“棕鞋桐帽”都是蘇東坡的典故,可見作者的豁達胸襟,最後的“扶筇花外”幾字,分明不是莊重的書院主講,而是舉止風流的翩翩才子了。


寫出個性風格


文學作品追求個性,如果學校對聯都是千篇一律的嵌字作品,那也就失去了文學的意義所在。 


  對聯有其文學性,也有其實用性。具體到學校對聯,除了要寫得“好看”,還應該寫出學校特點。寫出特點不是麵麵俱到,像說明書、介紹書一般,但也應該讓人能從中看到學校不同於其他地方之處,我們將其稱之為“切”。


  學校對聯要想寫得“切”,最直接的辦法是“嵌字”,就是把學校的名字直接寫進對聯之中。上述湖南雅麗書院的門聯即是一例,上聯第一個字是“雅”,下聯第一個字是“麗”。湖北天門書院的對聯“天上麒麟原有種;門前桃李自成春”,首字嵌入“天門”的名字,又鼓勵學生發奮精進,是一副大方得體的佳作。需要注意的是,嵌字的基礎是文從字順,如果學校的名字不適合嵌字,或者作者沒有找到合適的嵌字手法,卻佶屈聱牙地強行寫入對聯之中,隻能屬於本末倒置了。此外,文學作品追求個性,如果學校對聯都是千篇一律的嵌字作品,那也就失去了文學的意義所在。 


  嵌字屬於比較直接的“切”,間接一些的“切”可以從學校的地理位置或人文淵源入手。湖北紫陽書院的一副對聯就是從地理位置入手:“大別峙龜蒙之秀,千岩萬壑,擁五嶽以紛羅,惟嶂嶺孤標,真作道峰砥柱;漢水分洙泗之源,三湘七澤,彙百川而爭逝,信紫陽一派,能回學海狂瀾。”此聯文字較長,詳細交代了紫陽書院周邊的情況,一看便知是為何處而寫的作品。海南東坡書院的對聯則是從人文淵源入手:“謫宦到南荒,得暢談海外文章,任孤鶴橫江,赤壁泛舟無此樂;除書承北闕,不再假田間笠屐,覓飛鴻印雪,虛堂載酒有餘思。”東坡書院為蘇軾貶謫海南時所建,這副對聯便扣住這一點,上聯寫蘇東坡苦中作樂的豁達胸襟,下聯寫後人就讀於此對蘇東坡的深切懷念,全聯氣息流轉、情感濃烈。


  還有一些學校對聯,作者會將生平經曆注入其間,寄托自己的思想或觀點。比如,清代詩人範當世題河北觀津書院:“自來學校以書院輔之,如今比屋東西,稍有歡顏在風雨;吾為父兄望子弟成耳,此後一官南北,還將老眼看雲霄。”作者對書院莘莘學子的冀望都寄托在聯語之中,而細看“稍有歡顏在風雨”“此後一官南北”等處,似乎也能體察到作者複雜的內心世界。


  個人情懷如果恰當地與社會、家國聯係在一起,就會讓這種情懷得到升華。清代詩人丘逢甲曾為廣東韓山書院寫過一副對聯:“憑欄望韓夫子祠,如此江山,已讓前賢留姓氏;把酒吊馬將軍廟,奈何天地,竟將殘局付英雄。”上聯從學術寫起,寄語書院學子,讓他們以韓愈為榜樣;下聯看到書院旁邊的“馬將軍廟”,作者對晚晴內憂外患的局麵無限悲慟,一種感傷時局又無可奈何的煎熬油然而生。原本是個人與書院的交集,但作者將其放置於家國情懷、曆史潮流之中,最終鋪展成悲天憫人的胸襟和格局,這樣的文字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對聯學校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