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創作長聯句腳平仄規律:從三句式到三段式

長聯句腳平仄規律:從三句式到三段式

2019-01-24 22:02:06有趣的學長TheStoryTeller 0條評論

前麵咱們說了,初學者可以從三句式的對聯入手學習,熟悉一下對聯的氣脈和章法。今天咱們把這套謬論再推進一個層次。

三句式的對聯,最簡單的格式,即557格式:五言律句起、領字+四言句承、七言律句收束,前麵咱們舉的例子是江峰青題二十四橋的對聯,今天再舉個例子大家回顧一下,李彥章題慶遠府山穀祠聯:


載酒為公來,率儒服儒冠,仍似舊開詩屋宴;

僦居無地住,占宜山宜水,卻教長祭墨池田。


“率”、“占”二字在中間引領,帶出第三句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開頭“仍似”、“卻教”類似“起承轉合”中“轉”的概念了——前麵咱們說對聯三分句句式以“起”-“承”-“收”為主,這倆虛詞詞組很耐人尋味。


我們把句式的概念暫時淡化,先考慮章法,如果我們要以“起”-“承”-“收”這樣的脈絡去寫對聯,起句是否隻能是五言律句?中間句是否隻能以領字帶四言句?結句是否隻能是七言律句?如若不然,都有哪些選擇?


律句字數自然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但從統計概念來看,似乎大部分對聯都傾向於以七言律句作結,大概因為這個句式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吧。


跟律句相對的,大家很自然想到散句,或者說非律句。誠然,以散句開頭或者結尾的對聯也不在少數,它們同樣可以充當對聯開頭和收尾的角色。這部分例子大家可以翻之前篇目中結尾所附的對聯來考證,不多贅述。在這裏,我想說一個在律句和散句之外的概念,它就是自對。


自對這個概念,相信有興趣認真看這篇文章的你應該不需要我多解釋,如果不懂的可以先去百度,或者直接往下看估計你也能懂。把自對當成是句子成分的一種,替代五言律句作對聯起句,替代四言句在中間承接,替代七言律句作對聯結句,都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下麵分別舉例:


*嚴格把自對放在句首、句中、句末的三分句句式也許不多,但是足夠說明問題。


自對位於首句:


泰伯祠聯

佚名

違親不孝,背君不忠,敢辭瘴雨蠻煙,采藥當年心最苦;

傳季而王,偕仲而霸,豈意吳頭楚尾,瓣香到處德維新。


五顯神廟聯

梁章钜

遠看疑畫,近看似詩,及至身到其間,又覺詩畫都無著手處

善者敬神,惡者畏鬼,究竟皆非異物,須知神鬼出在自心頭。


自對位於中間:

西邕書院正學堂

李彥章

儒館辟邊城,漸戶多弦誦,士勵廉隅,快養人材為世用;

郡齋鄰講院,喜公暇論經,夜深聞讀,不忘書味似兒時。


滕王閣

劉坤一

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瞥,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何如。


自對位於結句:


挽吳可讀

蔡壽祺

皋言憨直我同稱,記曾北闕上書,色動朝廷,聲傳裏閈;

屍諫忠貞君獨擅,從此東山歸骨,光爭日月,氣精風霆。


臨海廟醮壇遮天棚聯

佚名

台榭盼玲瓏,影矗雲端,恍如碧玉為堂,丹銅作柱;

笙鈡聽繚繞,曲來天上,定有湘靈鼓瑟,帝子彈絲。


以上諸聯,從章法上來講,符合咱們之前提到的“起”-“承”-“收”這套體係,如果把自對拆開看,上聯句腳分別是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和平平平仄,然而把自對部分視為一句的話,上聯句腳平仄都成了平平仄。


稍等!把自對視為一句,研究句腳平仄的時候把自對視為一句,我不知道這種偷懶的方法前人是否有過,但是這樣去做的話,不僅在格律的角度可以使問題一定程度上得到簡化,並且在理解對聯脈絡的時候,似乎也能更加清晰!


自對,特別是短句式的自對,因為中間存在標點符號,所以有時候可能被視為兩句來處理了。之前咱們題“句”的概念的時候似乎都以標點符號來劃分,那麼既然自對這種形式我們可以視為一體,那有沒有別的中間存在標點的句子,也可以視為一體呢?


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在外挽嶽父,切出門敘及大子在番邦

郭光墀

老病料難痊,歎兒女情長,猶諄諄數語叮嚀,掩袖忽傳遊子淚;

泰山悲失望,痛鄉關路遠,竟負負一觴哀奠,招魂空對丈人峰。


五言律句起,隨後領字+四言句承,最後一句七言律句收束,是不是很熟悉?唯一多出第三句散句,它的作用是什麼?仔細體會一下我們會發現,第三句是在第二句的基礎上往前再推進一個層次,也就是說,我們也許可以把二三句合並在一起,它們一起來充當“承”這個作用。


黃鶴樓聯

吳獬

有所愁便寫,無可道便罷休,君若問神仙,試想想崔李本事;

一自下故深,百能容故博大,我來望江漢,長殷殷官胡替人。

這聯的起句是第一句嗎?仔細讀的話我們會發現,前兩句應該擔任句中“起”這個成分的作用,接下來兩句分別是“承”和“收”。


挽孫中山

費哲民

殫畢生心思才能,改造邦基,大業猶未成,終贏得名滿天下、謗滿天下;

為舉世弱小民族,力伸公憤,英雄曾有幾?怕莫是俄國一人、中國一人。


前兩分句“起”,中間五言句“承”,後麵以類似疊句形式來“收”。這聯作者我看網上好像版本不一樣,也有說李烈鈞的,待考。


以上,我們看到,有些篇幅比較長的對聯,如果按“起”、“承”、“收”去分析的話,句子成分已經不限於單純的律句、散句和自對了,而是可能有幾種句式聯合起來組成的部分。但無一例外的是,將它們劃為“起”、“承”、“轉”三段的話,上聯句腳都是平平仄,下聯句腳都是仄仄平。


金山泠泉

王芝蘭

水木湛清華,金焦而外,又益名區,卻憶向歲經營,江右風流賢太守;

春秋多佳日,簿領餘閑,偶來遊眺,猶記故鄉仿佛,濟南瀟灑大明湖。


這是一個五個句子的對聯了。我們再從“起”、“承”、“收”去分析一下它的脈絡:首句“起”,第二三句似乎是一個部分,第四句是另一個部分,第五句是“收”的部分。關注領字的話“卻憶”帶有些轉折意味,“猶記”帶著些遞進意味。由此不難看出此聯章法。那麼每一部分的句腳是怎樣的呢?平平平仄!


好了,至此我們還是先告一段落,今天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把三句式對聯的“起”、“承”、“收”這種章法推廣到更長的對聯中去,發現在對聯中充當這些成分的部分,句腳是符合上聯平平仄下聯仄仄平的。也就是說,三段式的對聯,不管其中有自對也好也散句也好,有多個句子組成也好,語意節點的句腳平仄大都始終保持平平仄/仄仄平。


當然,在沒有數據支撐的情況下,這個結論顯得有些主觀。但是沒有關係,文章最後,還是給大家提供一些對聯供大家參考和研究,檢驗一下這個結論是否正確。今天的對聯來自林宗澤《平冶樓聯話》和王闓運《湘綺樓聯語》,這兩本書我都沒認真看過,從頭開始選前十副三分句及以上的對聯:


黃鶴樓呂仙閣

鮑超

仗節鉞以謁先靈,殄群醜,蕩麼麼,看袖裏青龍,乘風化去;

攬河山而追往跡,對金樽,吹玉笛,問樓頭黃鶴,何日歸來。


安徽大觀亭

鄧廷植

樽前帆影,檻外嵐光,數勝跡重重,都向江頭開畫本;

樓上仙人,閣中帝子,溯遊蹤曆曆,又來亭畔吊忠魂。


安徽大觀亭

汪恩

跨太白樓之上,鴛瓦排雲,倚畫檻一味鄉愁,已漸近鍾阜晴嵐,六朝城郭;

橫彭蠡江而西,鷺濤堆雪,喚沙鷗共談宦跡,最難忘峨眉春水,萬裏風帆。


安徽大觀亭

李振鈞

秋色滿東南,笑赤壁以來,與客泛舟無此樂;

大江流日夜,問青蓮而後,舉杯邀月有何人。



濟南大明湖曆下亭

龔方伯

李北海亦豪哉,杯月相邀,頓教曆下古亭,千戴歸詩人吐屬;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昨,試問濟南過客,有誰繼名士風流。


蓬萊閣

龔方伯

人間又幾度滄桑,乘萬裏長風,來觀東海;

天上有五雲樓閣,笑十年小謫,得往蓬萊。


蓬萊閣

皇甫墩

太湖山色,揚子江聲,一樣石盤陀,金粟前身香案吏;

陽羨春茶,蘭陵美酒,四圍花世界,芙蓉新社小仙王。


挽陶澍

齊彥槐

以寬厚孚民望,以忠誠結主知,敬賓朋,體僚屬,教育英才,二十午節鉞尊嚴,未改書生麵目;

為畿輔急糧儲,為東南興水利,拯災黎,化梟徒,恤慈孤幼,數千裏帡幪蔭庇,何殊菩薩心腸。


挽陶澍

佚名

答眷恩智勇忠勤,凡如籌海運、策河防、改鹽政諸大端,皆我公力瘁封疆,事業稱三江柱石;

持政體和平寬厚,尤以培士氣、察民隱、勵官方為先務,聽此日哀闐衢市,英靈仰萬古雲霄。


五羊城外演武廳

林則徐

小隊出郊垌,願七萃功成,淨洗銀河長不用;

偏師成壁壘,看百蠻氣懾,煙消珠海有餘清。

以上《平冶樓聯話》


雁峰東寮

明窗啜茗時,半日閑,三日忙,須勘破庭前竹影;

畫船攜酒處,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鍾聲。


西禪寺

湖南無十方叢林,一方大缺典也。普明上人嚐議以西禪寺公之法侶,示寂後,法裔秀枝師願成之。棟宇狹小,香田租少,懼不副眾望,運本寺中道徒,猶惴惴焉。乃有碧崖和尚以無邊宏願,行不思議功果,且拾且募,不三年成百萬大工,斯實海內希有之事。於今世舉一事而先谘嗟者,識力為何如也。工成慶讚,因題柱誌愧。

彈指見華嚴,看天馬雲開,一角小山藏世界;

觀心禮尊宿,聽木魚晨叩,十方古德應齋期。


東洲船山書院

海疆歸日啟文場,須知回雁傳經,南嶽萬年扶正統;

石鼓宗風承宋派,更與重華敷衽,成均九奏協簫韶。

原注:“回雁”,日記作“安定”。“派”,日記作“學”。“奏”作“德”。


成都杜公祠

自許詩成風雨驚,想當年硬語愁吟,開得宋賢兩派;

莫言地僻經過少,記今日寒泉配食,遠同吳郡三高。


衡州廬陵台

代江西五府首士作

胡文遊跡至今存,高閈重新,當今先正流芳遠;

湘嶽清暉扶棟起,一枝廣蔭,共喜江州盛會多。

原注:“存”,日記作“傳”。“今”作“令”。


西關祠台

演段亦聲容,居然晉舞秦謳,慷慨鳴鶤增壯氣;

傳芭祠義烈,遙想荊城益瀨,往來風馬卷靈旗。


成都貴州館

何須駟馬高車,隻名山教授,下驛棲遲,千載西南留道統;

同此瓣香尊酒,問洨長真傳,鵝湖正派,幾人宦學比前修。


成都湖南館

遊宦溯前賢,自襄陽諸葛、連道恭侯,蜀都中盛集千年,楚國楩楠參古柏;

華軒開廣廈,數南北萍蹤、東西使節,錦水外江流萬裏,洞庭吐納豁離襟。


又,代莫提督作

少年裘馬錦江遊,喜整頓重來,秋稻屢豐兵氣靜;

高會簪纓華屋敞,願英賢繼跡,甘棠留蔭後人看。

校注:“靜”,網上有作“靖”者。靜、靖雖通,按義項,“靖”似更妥。


衡州江南館

湘水東流,想金陵龍虎遙蟠,共向郵亭望遠;

雁峰南館,看石鼓江山如畫,長依侯計籌邊。

以上《湘綺樓聯語》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長聯平仄規律三句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