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散文 | 父親與對聯

散文 | 父親與對聯

2018-02-11 23:12:22林棟老家雲夢澤 0條評論

           

父親畢業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孝感師範,是當時灣裏首屈一指的文化人,加之他寫得一手好字,灣裏人不管哪家婚喪嫁娶辦大事貼門對,還是逢年過節寫春聯,都要找父親,寫對聯成了父親的“專業”。


特別是每到農曆臘月尾,放寒假回家的父親,理應幫母親收拾打理,他卻忙於將平時搜集的春聯歸類,根據鄉親們的實際與嗜好,做上記號,著手準備寫春聯。等到鄉親們把春聯用紙送到我家集中後,父親就按字數的多少、門邊的寬窄裁紙,紙短了的還要用糨糊粘貼加長,然後磨墨,接著開始寫春聯了。書寫的內容總是些吉祥如意之語,祈禱祝頌之辭,如“三中全會指引幸福路,四化建設描繪好江山。”、“種養並舉搖錢樹,農副雙收聚寶盆。”等。

白天,父親寫春聯時,我和哥哥就在旁邊幫忙牽紙,或往墨汁裏加肥皂水,或將難得幹的墨蘸幹。看父親寫時認真專注的樣子,我和哥哥都有些不耐煩了。


有一次不小心,我將寫好的春聯未攤平放,造成墨跡外溢。父親就語重心長地教導我們說:“對聯是一種文學體裁,為社會各階層所用。寫春聯,是表達人家迎春、祝福、總結舊歲、展望新年的意願。我們要謹慎對待,滿足鄉親們的美好心願。”

那時,我們年齡小,還不大明白父親話中的深刻含義。到了晚上,父親將寫好的春聯捆成小卷,做上我和哥哥能認識的標記,安排我們送到每家。對灣裏的五保戶或貧困戶,父親往往是自貼筆墨紙硯,寫好後給他們送去。送到大年三十,才算大功告成。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春聯是年年寫,年年送。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父親調到雲夢縣城教書,才結束了我們送春聯滿村跑的經曆。




上圖為林棟的對聯摘抄


在縣城中學裏,寫對聯依舊是父親的“副業”,為單位、為同事、為慕名而來求字的人寫。這時,他不光自己寫,還自己作對聯。記得有位叫發堂的同事結婚請父親寫副對聯,父親在問清女方叫菊仙的情況下,不加思索地寫了副“發堂發糖發喜糖,菊仙菊鮮菊新鮮。”的對聯。賓客見後,捧腹大笑,並廣為流傳。


那年,我要上初中了,父親也為我們寫了副“彬該盡力學本領,棟應全心攀高峰”的嵌字對聯(哥哥叫彬,我叫棟)。他還特意借來照相機,讓我們合影。相片衝洗後放在書桌上作為座右銘,激勵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林棟(左)與哥哥林彬貼春聯後的留影


1983年,我在父親的熏陶和教育下,考取了孝感師範學校。寒假中,父親見我無所事事,就對我說:“打算買紙寫春聯,你拿去賣。既可增長見識得到鍛煉,又可勤工儉學。你看行嗎?”


看著父親期待、鼓勵的目光,我思忖了一下,就滿口答應了。幾天後,我把父親寫好的“學雷鋒建設精神文明,讚女排勇攀世界高峰”等時代感很強的春聯擺在學校門口,按父親交待的“薄利多銷”原則出售,沒想到供不應求。從購買者的談話中,我知道有的看中了對聯的字寫得好,有的說內容含意深刻。這些話又一次印證了父親不愧是搞對聯的行家裏手。這也是我們家唯一一次賣對聯。


林棟的父親創作、書寫的春聯(2017年春節)


大家都知道,在知識匱乏的年代,對聯大多千篇一律。改革開放後,父親為了把對聯寫出特色,更好地服務大家,他一方麵從報刊雜誌上剪輯了大量的《新春聯》,另一方麵陸陸續續地購買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集句對聯字帖》、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精選對聯鋼筆字帖》和《實用對聯大觀》等書籍,從中汲取多種營養。


林棟收藏的《集句對聯字帖》等書影

林棟收集的“新春聯”


當曆史的車輪駛向新世紀的時候,手寫對聯慢慢地被印刷品所代替,手工書寫對聯不再是主流。年過花甲的父親坐不住了,來到我家,激勵我“每年要貼春聯,要自己作自己寫。”他特別強調:“對聯是民俗文化,需要人去傳承。”


上世紀60年代縣文化館統一印製的春聯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在父親的指導下,我從寫“奉養六旬父母年年康健,教育七歲女兒天天向上”,到寫“學習快樂前程美,家庭和睦生活甜”,再到“龍騰江夏鴻運啟,鳳臨鵬城事業興”為內容的春聯,不僅是我們一個普通家庭奔小康的生活寫照,而且是指引著我們的人生方向,也是我們家庭新的希望所在。


林棟自己創作、書寫的春聯(2017年春節)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對聯散文父親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