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於鋒:也談挽聯不宜嵌名

於鋒:也談挽聯不宜嵌名

2019-06-06 22:23:00於鋒互聯網 0條評論

近年來,挽聯嵌名數量呈上升趨勢,也有挽聯嵌名之風形成的跡象。拜讀潘洪斌老師《挽聯嵌名之風何時興起》文和王家安老師《挽聯實不宜嵌名》文,頗有感觸。筆者讚同潘洪斌老師和王家安老師挽聯不宜嵌名的觀點。也有的老師認為,作者為抒發情感,挽聯嵌名未嚐不可。那麼,挽聯是否應該嵌名呢?

 

先看一看什麼是嵌名聯。

 

嵌名聯,顧名思義,就是嵌入人名的對聯,也就是把人名、地名或其他事物名稱嵌入聯內的有關部位,使上下聯相互對應,以提高對聯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嵌法也因情況而多種多樣。嵌字聯大體分為整嵌和分嵌,分嵌中還可分為若幹種。好的嵌名聯切題精確,語言精練,感情充沛。

 

嵌名聯在婚聯及題贈聯中運用較多,在挽聯中運用較少。潘洪斌先生曾統計了《挽聯薈萃》(歐陽發、郭靜洲編著,黃山出版社1995年出版)中“名人悼挽”部分的1137副聯,發現嵌名挽聯有68副,約占6%。盡管這個比例數不小,但還算是少數。王家安先生統計了《中國對聯集成》(全國卷)中民國及以前約1400餘副挽聯,其中嵌名聯僅3副,僅占0.2%。

 

為什麼民國及以前嵌名挽聯較少呢?

 

中華民族受儒家傳統思想影響,自古就講求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這是孔子編纂刪定《春秋》時的原則和態度。這一態度是儒家“禮”文化的體現。古代的人,有名有字有號,相互稱呼是不能直呼其名的,一般稱其字或號。民間也有“逝者為大”有說法。人去世了,就更不應該直呼其名了,這就是民國及以前嵌名挽聯較少的主要原因。

 

2018年末和2019年初,兩彈元勳程開甲先生、於敏先生和曆史小說作家二月河先生逝世後,楹聯界為紀念緬懷老先生,組織聯友撰寫挽聯。期間,有的聯友整嵌或分嵌老先生的大名,盡管組織者和有的聯友提出“不宜嵌名”的要求,仍有部分聯友在挽聯中嵌入了逝者姓名。2019年春挽四川涼山30名滅火英雄聯,也有嵌名現象。

 

現實生活中,同輩同事同學朋友之間,年齡相近時,直呼其名而不加姓,顯得親切。而對長者尊者師者賢者,以示尊重,也不會直呼其名,一般情況下稱呼是:姓加職務、姓加先生(女士)。對不熟悉的人士,一般稱呼是姓加先生(女士),在文學藝術界,通常稱呼是姓加老師或姓名加老師。因此,我們寫挽聯時,對長者尊者師者賢者,不宜嵌名;而對年齡相近的同輩同事同學朋友,挽聯雖然可以嵌名,但為尊逝者諱,還是不嵌名為好。

 

挽聯不宜嵌名,已基本上達成共識。但有的聯友認為,康有為挽劉光第聯:“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生淪異域,有為安有為哉。”;黃興挽宋教仁聯:“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洪述祖,我說就是袁世凱!”;郭沫若挽魯迅聯:“孔子之前,無數孔子,孔子之後,一無孔子;魯迅之前,一無魯迅,魯迅之後,無數魯迅。”,都嵌入了逝者姓名,並且是采取的姓名整嵌方式,這又怎樣解釋呢?

 

大家應該知道,康有為是劉光第的老師,老師挽其弟子聯直呼學生名,沒有大礙。而黃興與宋教仁同是國民黨領袖,身份地位基本相當,又是同誌,所以黃興挽宋教仁聯嵌同誌名,也就能理解了。郭沫若挽魯迅聯,也屬這種情況。魯迅先生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郭沫若先生也文學家、曆史學家、新詩奠基人,可以說二人學術成就不分伯仲,所以郭沫若挽魯迅聯嵌了名,也就可以理解了。

 

今天我們在微信群裏寫挽聯,多數情況下與逝者並非同事密友,也非同輩同齡,多數的被挽者,是為國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貢獻的英雄模範、科學巨匠、文學大家等受人尊重的知名人士,挽聯嵌名就沒有充分的理由了。還有的聯友,在題偉人比如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聯時,也嵌了名,這也是不應該的。

 

挽聯是否適宜嵌名,主要看以下幾種情況。一是看與逝者的關係,如果與逝者不是很熟悉,不很了解其人其事,挽聯就不宜嵌名;二是看與逝者的年齡和輩份,如果與逝者年齡和輩份相差較大,挽聯也不宜嵌名。三是看逝者的社會地位、社會貢獻。如果與逝者社會地位貢獻相差較大,挽聯也不宜嵌名。

 

某一副挽聯,如果不講其藝術性,隻要是用真心寫了,充分表達了緬懷之情,就是好作品。在以後的挽聯撰寫中,聯友應該注意盡量不要嵌名。組織方在征集挽聯時,也應該說明盡量不要嵌名,以共同維護楹聯的嚴肅性和挽聯的莊重性。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挽聯嵌名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