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群眾性是詩聯藝術的生命線

群眾性是詩聯藝術的生命線

2020-12-31 23:04:44劉誌剛聯齋 0條評論

如何發展壯大學會組織,活躍詩聯藝術氛圍,推動詩聯藝術更好地為三個文明建設服務,促使詩聯藝術更上新台階,我講一點個人意見,與同誌們共勉。

我認為,群眾性是詩聯藝術的生命線。我們知道,任何藝術,它的存在、傳承、繁榮和發展,都是以群眾為基礎、為主體的,群眾承認它、喜歡它,它才能夠生根發芽,發揚光大;群眾不認可,不接受,它就必定走向衰落。這是一條被實踐證明了的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詩聯藝術也是這樣,它隻有被更廣大的群眾所關心、所喜愛、所讚同、所參與、所支持,才能夠不斷地走向繁榮。作為詩聯學會組織,我們倡導詩聯藝術的群眾性,重點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圖片

首先,倡導詩聯藝術的群眾性,就是要把組織建設到群眾中去。

讓更多的組織發展到群眾隊伍中去,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詩聯藝術中來,這應當是我們學會組織建設的一個基本原則。在起草學會章程的過程中,我們就明確地提出,凡愛好、收集、研究、創作、傳播詩詞、楹聯的單位或個人,隻要本人自願,都可成為本會團體會員或個人會員。這就意味著,詩聯學會不僅是一個藝術組織,更是一個群眾組織。我們則更看重它群眾組織的特點。既然是群眾組織,就應當有更大的包容性。對於愛好詩聯藝術者,不管他是什麼身份,不管他是什麼學曆和知識水平,不管他對詩聯藝術的造詣是深是淺、是高是低,也不管他對詩聯藝術持何觀點,隻要熱心於詩聯,都應當成為我們聯係、扶持、培養、發展的對象。先發展,後規範,再提高,這應當是我們學會組織建設的一個基本工作方式。各人的經曆不同,知識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觀點不同,能力不同,所追求的目標不同,在我們這個學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發揮的作用以及發揮作用的途徑、方式方法也不完全一樣。可以是進行創作的,可以是進行教育培訓的,可以是進行詩詞楹聯理論研究的,可以是組織開展詩詞楹聯活動的,也可以是宣傳、推介、傳播、使用或搜集、整理、編纂、出版、發行詩詞楹聯作品的。要堅決消除少數人把詩詞楹聯藝術看作是高不可攀,把普通群眾看作是愚不可及的極其錯誤的思想認識,防止把詩詞楹聯學會辦成門檻過高、門路過窄、拒人於大門之外,關起門來孤芳自賞、當孤家寡人的自戀組織。我們不但要在藝術人才、文化人群中發展會員和組織,還要在準藝術人才、準文化人以及非藝術、非文化人中發展壯大會員和組織。要讓我們的會員遍布鄉村、機關、街道、企業、學校和軍營,並在這些地方逐步建立起我們的分會。學會的負責人,各位會員,都應把聯係、培育、扶持、發展新會員作為自己的重要義務。

圖片

其次,倡導詩聯藝術的群眾性,就是要把活動開展到群眾中去。

詩詞楹聯藝術的繁榮,重在活動,貴在廣大群眾廣泛地參與活動。通過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群眾性詩詞楹聯活動,才能使詩詞楹聯藝術獲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詩詞楹聯學會應當而且必須是這些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引導者和實施者。根據我縣詩詞楹聯發展的現狀,我建議,今後一個時期,應當重點開展五項活動。一是開展“詩聯知識進萬家”活動。要麵對城鎮、農村和機關、企業,以及各級各類學校,創造性地創建不同形式、不同類別的詩詞楹聯教育基地,廣泛開展詩聯知識普及教育,全麵提高廣大群眾對詩詞楹聯藝術的鑒賞能力、創作能力、傳承能力和發掘能力。特別是要結合學校教學實踐,推動學校詩詞楹聯教學邁出新步伐。二是開展“詩聯采風下基層”活動。要結合黨的建設、工農業生產、旅遊產業開發、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教育、科技、醫療衛生工作等各項工作實際,送詩聯深入基層,從基層挖掘詩聯。以采風促創作,以聯誼促普及,運用詩聯藝術形式,為各行各業助威造勢,營造氛圍,在服務生產的過程中豐富、發展詩聯藝術。三是開展“詩聯藝術結對子”活動。通過確定重點會員,聯係普通會員的方式,進行詩聯藝術理論研討,指導創作實踐,開展作品賞析,提高詩詞楹聯創作隊伍的整體水平,逐步培養形成主力梯隊,扶持造就一批骨幹作者。要特別注意在生產一線的普通農民、工人中發現、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詩聯新人,予以重點扶持。四是開展“詩聯作品傳千秋”活動,組織會員搜集、挖掘、甄別、整理、編纂散落於民間的詩詞楹聯作品,特別是古代遺留下來的作品,創造條件,出版發行,使它們更加鮮活、更加生動地傳承於社會,成為群眾的精神食糧。要幫助、支持會員出版詩詞楹聯作品專集,為他們提供輿論支持,溝通聯係渠道,幫助籌措經費,做好發行宣傳。五是開展“龍泉杯主題征詩征聯”活動。以縣一中建校50周年慶典活動為契機,我們這項活動已在全國拉開了序幕,目前進展情況非常好,在國內聯界的反應也非常強烈。我們的想法是,把“龍泉杯”主題征詩征聯作為一個地方詩詞楹聯藝術品牌,向全國亮相,每年舉辦一兩次,連續多年搞下去,形成宣傳崇信,推介崇信的藝術品牌效應。

 

圖片

第三,倡導詩聯藝術的群眾性,就是要把自己融合到群眾中去。

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詩詞楹聯藝術的根在社會,養分在群眾。沒有遊離社會的藝術,也沒有脫離群眾的藝術。我們的會員要想在詩詞楹聯藝術上有所成就,就必須直麵社會現實,深入群眾生產生活實踐,去尋找詩詞楹聯的創作靈感。我們常說,主題是詩詞楹聯的靈魂。沒有健康向上的主題,就寫不出好的詩詞楹聯作品。什麼是主題呢?我認為,主題就是思想,就是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正確的主題,就是正確的思想,就是對客觀世界的正確的認知。正確的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實踐中來的,從群眾中來的。坐在房子裏苦思冥想,閉門造車,是得不到的。所以我們就要經常到群眾中走走,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麼,想些什麼,幹些什麼,看看他們讚成什麼,厭惡什麼,希求什麼,反對什麼。把大家的思想集中起來,就會形成和豐富我們自己的思想。這就是群眾的智慧。有了這種智慧,我們進行詩詞楹聯創作,思路就會更開,境界就會更高,主題就會更新,靈感就會更豐富。不但要從群眾那裏獲取思想,我們還要善於從群眾那裏獲取藝術養分。俚語鄉歌,往往包含哲理;俗詞野調,常常閃現文華。盡管他們的所歌所言,往往不是那麼完美,也未必十分準確,甚至在有些人看來往往是那麼的粗俗,或者缺少些文化內涵,缺少些藝術色彩,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在民間藝術上的獨特創造。隻要我們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性地去接納它,運用它,我們的詩詞藝術就會營養充裕,發育全麵,就會更加鮮活,更加生動,更加富有生命力。我們還要相信群眾的鑒賞能力和評判能力,新創作的詩詞楹聯作品,要首先奉獻給群眾,聽取他們的意見。群眾滿意的,我們推廣。群眾不滿意的,我們完善。群眾反感的,我們堅決不做。要切實克服違背群眾意誌、無視群眾好惡的不良創作習慣。陽春白雪無長景,下裏巴人有浩歌。我們要堅決克服玩“高雅”的錯誤思想,把詩聯藝術的創作、創新與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思群眾之所思,求群眾之所求,愛群眾之所愛,憎群眾之所憎,樂群眾之所樂,憂群眾之所憂,言群眾之所言,呼群眾之所呼,就一定能創作出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詩詞楹聯作品來。

圖片

圖片

劉誌剛,男,55歲,甘肅省崇信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崆峒詩社副社長,甘肅省楹聯學會副會長,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著有詩《龍泉逸韻》、《汭聲集》等詩詞聯文集6部。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群眾詩聯藝術生命線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