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聯友初涉無情對造出“四不像”作品原因分析及對策

聯友初涉無情對造出“四不像”作品原因分析及對策

2021-03-12 15:06:08劉可亮聯齋 0條評論

廣大聯友偶爾愛嚐試一下無情對。當前各種對聯平台偶爾也在聯友中組織開展一次應對無情對的比賽。其結果卻是大批量出現“四不像”作品,嚴重戕害著無情對的形象,導致了認識和實踐上的“惡性循環”:一是認為無情對不入流;二是認為對出好的作品太難;三是認為少玩為妙,免得影響詩聯精進。

創作無情對的操作原理其實非常簡單,為何還是會出現如此糟糕的狀況呢?

本人曾長期觀察,同時也應邀執裁過部分賽事。特對這一狀況的出現進行剖析,並開出“方子”。

 

一.“四不像”作品的特點

聯友初涉無情對,在普通聯友中開展的無情對比賽,整體麵貌是:合格品稀有,五言、七言的“四不像”作品達到80%甚至90%以上。

無情對的特點是:1)密集運用借對、變詞性、異步等手法;2)追求字字小類工對;3)造成了上下比明顯的不對稱(結構不一致、內容不相幹、節奏不統一、風格不協調,四者至少居其一)。

“四不像”作品自然就是出現了與以上特點相左之處。其特點是:

1.直對而成

即對仗上不采用借對手法,而沿襲普通對仗“類屬一致”的習慣,構句成仗。

例:

風急無心吹葉落

家窮有客使人愁

 

兩袖清風居陋室

一頭秀發蕩清波

2.工度不夠

沿襲普通對聯的“工對”標準,而不是“小類工對”的標準。

例:

牧羊女

炒地皮

 

風急無心吹葉落

田橫赴義陷包圍

 

楓葉初紅寒起粟

木蘭替父急從軍

3.存花亡錦

追求內容上的俏皮搞笑,是很多初涉無情對的聯友的主要追求。其實,無情對幽默的根源並不在於此,即使有的無情對的確內容俏皮搞笑,那也是錦上添花的事。“錦”是基礎,“花”是添頭,聯友多犯舍本逐末之錯。

例:

楓葉初紅寒起粟

杏花一出綠盈頭

 

風急無心吹葉落

肉丸可口喝鮮湯

4.胡亂破缺

在喪失以上三點根本的基礎上,而去刻意模仿成功無情對“詞類不一”“詞性不同”,句子的“不對稱”(結構不一致、內容不相幹、節奏不統一、風格不協調)等特點。

例:

依窗聽雨生愁緒

大夥齊來接對聯

 

風急無心吹葉落

燕青打擂不公平

前三點,導致作品不像不無情對,第四點,則直接導致作品不像普通對,不倫不類,既不是成功的機巧對,也不是成功的諧趣對,因此成為“四不像”。

 

二.“四不像”作品成因分析

“四不像”作品形成的背景是“授受”方麵陷入了惡性循環,很多“老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致積重難返。具體的成因是:

1.錯誤理解無情味

構思上直接奔著“俏皮搞笑”的句子而去,奔著“上下句絕不相幹”而去,是造成“四不像”無情對批量出產的主要動因。

“上下句絕不相幹”“幽默感十足”是內因導致的無情對的常見特點,但無情對又有著區別於普通詼諧聯的獨到之處。常說的“無情味”,是指無情對“密集借對”等手法造成的“明顯不對稱”,與“小類漢字”造成的“字字精工”的感覺,以及二者的對立統一帶給讀者的審美體驗的總和。

無情對的幽默感是因為它明顯不像普通對,卻又能倚仗“小類工對”圓回來,類似於“抖包袱”後的“恍然大悟”帶來的體驗。幽默的內核,斷然不是內容上本身的“俏皮搞笑”和“意思相隔”。否則,曆史上那麼多詼諧聯和隔對,豈非都是無情對?

對“無情味”認識的到位,是糾偏的關鍵。

2.創作方法不對頭

仔細觀察民國及之前先賢留下來的經典無情對,無一不用了借對(指借義、轉義)手法,絕大部分作品都是“密集運用”了借對手法。

借對,指字詞在句中用的是甲義,不匹配,但借用乙義、丙義造成工對假象的手法。

門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

句中“閣下”的甲義是“對人的尊稱”,被借用的乙義是“閣樓下邊”。“李”的甲義是“姓氏”,被借用的乙義是“李樹”。“先生”的甲義是“人的稱謂”,被借用的乙義是“率先生長”。

所謂“被借用的乙義”,指讀者在小類工對的逗引下,身不由己誤以為是的那個“並未落地”的含義。

運用借對手法,是創作無情對的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和嫻熟運用借對,是創作的大前提。

3.認識小類不到位

很多聯友在應對無情對時,都沿襲普通對聯的“工對標準”,即滿足於“同門相對”,而經常選擇實質上的“大小類”或“大類對”。

所謂“小類”,指含義相同、相反、相對、相類的一類漢字。是細分下的漢字類屬。

通常,一個漢字有幾個“含義”,就分屬幾個“小類”。例:

“漢”字的含義:1)男子、丈夫;2)民族;3)朝代;4)華夏族活動範圍;5)天河、銀河

這5個含義對應的小類是:

1)漢=婆、公、郎、男、妻……

2)漢=苗、回、藏、滿、侗……

3)漢=商、唐、元、明、清……

4)漢=胡、夷、狄、金、遼……

5)漢=河、江、湖、泉、溪……

依靠借對,能造成詞、句“不對稱”。隻有選擇精致的、明朗的“小類漢字”,才能成功引誘讀者身不由己誤以為很工。故無情對追求“字字小類工對”是成功的基本保證。

4.錯誤理解難與易

很多人誤以為借對和無情對很難,是基於觀察成功作品比例小和不得其法的體驗之後,而下的結論。偶爾嚐試,也倡導和選擇“短”的來對。故出現了應對“三言作品”比較普遍的現象。

實際上,先嚐試“二言”是最合適的,其次是“五言”“七言”。選擇“三言”恰恰是一開始就選擇最難的。故屢屢得不到理想作品。

三言則需要3個漢字都“小類”,且作品本身完整,內部回旋餘地小。故難度相對大。五言-七言作品,是由幾個“一言”或“二言”的字詞組合而成的,內部回旋餘地大。隻要嫻熟於二言借對,組合成句的能力大家還是都具備的。故難度相對小。

 

三.處方:按規律辦事,輕鬆掌握

很多聯友反應說:“借對的原理我大致清楚,關鍵是怎麼操作呢?我覺得難度很大,需要腦洞大開才行。”這代表著一種普遍的心態。

其實,隻要按規律辦事,借對和無情對的操作原理非常簡單,難度係數是所有對聯中最小的。如果說,創作合格的多分句成聯的難度指數是8以上;普通五-七言對句難度指數是6-7,那麼,借對和無情對的難度指數大約隻有2上下。

下麵,以實戰為例,簡介一下它的操作原理和步驟。

例:

出句:月下聽鬆風過耳

1.識別出句中漢字的“甲義”和其他含義

月下聽鬆風過耳

2334332

既要識別每個漢字在句子中的實際含義(甲義),又要識別諸漢字還有哪些“閑置的含義”。如:

鬆:1)鬆樹;2)鬆散的、不緊張、寬鬆;3)放開;4)茸毛狀或碎末狀食品……

顯然,在此出句中,甲義是1);閑置的含義是2)3)4)……

若換一個出句,則可能甲義和閑置的含義情況有所不同。

2.識別並找準“小類”漢字

還是以出句中的“鬆”字為例。它的每個含義對應、能用於對仗的小類字是:

1)鬆=李、柳、杏、竹、草……

2)鬆=緊、脆、硬、密、軟……

3)鬆=放、綁、捆、泄、憋……

4)鬆=末、粉、粒、塊、餅……

從其他的漢字入手,也能做如上識別和分類。

3.選擇合適的“小類”漢字,組詞

怎麼才能實現句中是“甲義”,借用乙義、丙義,成功實現借對呢?看結果似乎很玄,很繞,操作起來實際上很簡單。

出句:月下聽鬆風過耳

顯然,麵對這個出句中的“鬆”字,普通對仗會選擇上述第1組“與甲義匹配”的漢字去組詞。

那麼,借對就是故意不選第1組,而是改為第2、3、4組漢字去組詞,同時盡量保證另一個字也是“小類”。

你會識別第2、3、4組漢字嗎?你會組詞嗎?任誰也不會回答“否”!那麼,恭喜你,你掌握借對手法了。

就這麼簡單!

我們嚐試用“鬆”的第2、3、4組小類漢字組詞,可得一批借對辭藻:

聽鬆=

吃緊

告密

服軟

和解

講解

吸粉

……

其他位置都做上述操作,也能得到諸多借對辭藻。這樣,創作無情對也就不難了。

4.借用對句中字詞的“閑置義”

前3步展示的其實是如何借用出句中字詞的“閑置義”。對句中的字詞,其“閑置義”也是可以借用的。操作的方法也很簡單。

例:如果選用上述第1組漢字“李、柳、杏、竹、草……”來對仗,如何實現借對呢?

方法是:觀察這些漢字,哪些在字典上有多個含義。比如“李、柳、竹、艾、葛、草、樸”等漢字,都有2個或2個以上的含義。每一個含義,同樣對應一組“小類”漢字。同樣,隻要避開“植物名稱”這一含義的字,用其他的小類字組詞,就是借對。如:

聽鬆=

問柳

行李

怨艾

糾葛

……

其他位置的詞語,麵對其他的出句,都應緊扣借對的基本原理,從“多義”字詞的“閑置義”的借用出發,正確操作。

5.組詞成句

有了足夠的“磚瓦”,這個和普通對聯的構句沒區別。例:

月下聽鬆風過耳

星馳抓緊操功夫

 

月下聽鬆風過耳

日前吃緊尚開心

 

月下聽鬆風過耳

時遷怕泄露功夫

 

月下聽鬆風過耳

日中和解氣通乎

 

月下聽鬆風過耳

周邊白鶴露出頭

隻要大部分詞借對了,根據需要,個別字詞還是可以直對。

當然,還有外來詞、音譯詞的借對,“詞的借對”,“異步”等尚未介紹。但嫻熟於基本的借對之法,已經能解決無情對創作的主要問題了。

值得強調的是,借對是創作成聯、律詩、駢賦的基本手法,同時也是作品出彩的利器,卻出現了“古人較常用,今人基本不用”的局麵。它的原理如此簡單,群體不能踵接先賢,實在是不應該。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聯友無情對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