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卷首語 | 甘為往聖繼絕學

​卷首語 | 甘為往聖繼絕學

2021-06-15 22:56:54王家安青青導讀對聯雜誌 0條評論

楹聯文化傳承千載,世俱知其博大精深,然其文化脈絡,尚不清晰,坊間多野史雜說,人皆喜故事傳奇,至今仍無一部可信的楹聯史便是確證。究其根本,是因資料缺乏,文獻不彰,故而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無可靠資料,也就無信史,無理論根基,無學術體係。所以自《楹聯叢話》以來,幾代人篳路藍縷,爬梳於故紙堆中,才略有今日之效。這其中一個共識,即是要健全“楹聯學”,務必要重視楹聯文獻,“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夯實楹聯文化的傳承基因,讓兩行文字從“俗文”“小道”之中,光大門楣,立於華夏學術之林。

然文獻整理,古卷青燈,往往皓首而不得一二,何況楹聯文獻,曆來罕見,連梁章钜也感慨:“良由無薈萃成書者,任其零落湮沉,殊可慨惜。”近代以來,受到清末民初楹聯高峰的影響,楹聯文獻漸多,然而良莠不齊,不乏草率。至於係統整理,如胡君複《古今聯語彙選》等,也視野所限,有所不全。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百廢待興,楹聯文化也迎來新的春天。不乏有識之士以整理國故為己任,潛心搜尋,開物成務,做出時代之貢獻。這其中之奉獻佼佼而耕耘默默者,即如南昌大學龔聯壽先生。

從那時起,龔先生致力於楹聯文獻之學,由第一部大型文人對聯總集、350萬字的《中華對聯大典》,到第一部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聯話叢書、340萬字的《聯話叢編》,再到別樹體例的地方聯語彙纂、220萬字的《江西對聯集成》,還有即將付梓、眾首企盼的500萬字皇皇巨著《楹聯紀事》,焚膏繼晷,廢寢忘食,積數十年之功乃成1500萬字的文獻資料,況且版本、目錄、校勘、輯佚、辨偽、索引各具機杼,其治學之嚴謹,毅力之堅韌,誌向之宏大,成果之豐碩,是繼“絕學”於往聖,足傳世以芳華。白化文先生稱其是“綜前賢之往緒,助學海以川流……開辟無前之途術”。治學須培根,根深方葉茂。遂慶幸吾國楹聯之學,正因有幾位龔先生這樣的耕耘之人,才不至泯滅沉淪。

初夏神州,尤多感動。當我們在緬懷袁隆平先生,學習和踐行“隆平精神”之時,讀到龔先生的專訪,忽覺像龔先生這樣的耕耘者,不也是一輩子躬耕“田野”,腳踏實地,矢誌不渝,而樸實無華嗎?先生所在江西,古有白鹿洞書院,大儒陸九淵為之題詞:“勤其事,心乎國,心乎民,而不為身計。其得不謂之君子乎。”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文化楹聯叢話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