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聯論探討】春聯的顏色有講究

【聯論探討】春聯的顏色有講究

2022-02-17 21:12:35琢玉廬主人荊楚聯壇 0條評論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節日,從三十到十五,看春晚、放鞭炮、吃餃子、走親戚拜年,逛廟會,看燈展。天天都是節日,到處都洋溢著歡樂氣氛。貼春聯也是辭舊迎新程序中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宋史·蜀世家》記錄:“孟昶每歲除,命學士為詞,題桃符,置寢門左右。並親自撰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也是有記錄的第一副春聯。春聯的普及則始於對聯天子朱元璋,清人陳雲瞻《簪雲樓雜記》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皇帝大力提倡貼春聯,使對聯一夜普及到千家萬戶,並成為除舊布新的一種禮俗。

貼春聯一般在新舊交替之際,有在除夕這天,也有過小年貼。陽曆的普及,很多年輕人在元旦貼出春聯,這也算是東西結合。節日裏大街小巷處處都貼著寫著吉祥語的紅色春聯。所以春聯紙又叫正丹紙。顧名思義春聯紙用紅丹色染成,在正丹紙麵灑貼上銀箔或銅錫箔細碎片叫“銀摻”,使其紙麵金星點點。俗稱的灑金宣。“由於久不易褪色,有“萬年紅”或“永不褪色”之稱。

華夏崇尚紅色,認為紅色能趨吉避邪,且寓意吉祥,所以結婚要蒙紅蓋頭,窗上貼紅雙喜剪紙。本命年要穿紅褲頭,係紅腰帶。壽字要寫在紅紙上。過年要發紅包,掛紅燈籠。紅色的喜愛源於古代先民發現火能驅趕野獸,於是由崇拜火而及紅色。據說禍害莊稼、牲畜的年獸就怕火。而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作用就是辟邪,由桃木製成的桃符,就是淡紅色。紅色就沿襲下來。紅色春聯能營造出喜慶吉祥氣氛。

春節裏一位河南的朋友去道觀祈福,驚訝的發現這裏的春聯是黃色的。於是向我提出這個疑問?

據我了解道教崇尚黃色。一、道教源於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為黃老之學,這裏的黃指的就是黃帝,道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宗教,黃帝是我們的人文始祖,所以道教認為黃帝為始祖。黃帝在玄學中五行是土,顏色是黃,道士穿的衣冠皆為黃帝之衣冠,所以道士別名黃冠。東漢末年道教形成教團組織領袖張角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教徒頭上都綁著黃巾,史稱黃巾起義。在傳統文化中,“黃”也代表著健康長壽。符合道教注重性命雙修,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宗旨。所以道教是一個非常喜歡黃色的宗教。

二、一般道士做法用黃紙畫符。黃色象征的是五行中的土,這種土是在宇宙中央的“中央土”,放在五行當中,“土為尊”,相傳中土即使如此由來的。中代表的是中正之氣, 也可以說成是天地間的正氣,配合好朱砂寫的符文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引借來的正氣威力。

另一種說法是,因為黃紙像古時使用的公文顏色。黃紙的符籙就相當於呈送上天的公文,道士一般會在使用符籙時配以咒文,而最多使用的“急急如律令”就是加急公文的意思。寫上祝福語的黃顏色春聯亦如符咒,也就具有了降妖除怪的魔力,溝通天地的神通。

不僅道觀對聯是黃顏色,廟宇的對聯也是黃顏色。佛教也偏愛黃顏色。根據《僧史略》記載早在公元950年前後,僧人即有著黃之俗,曆代沿襲,到後來僧人在許多場合都可以穿黃袍,且不加修飾。在阿昌族地區,人們盛行在佛像身上技黃布(謂之“黃單”),以示對佛的虔誠。每年十月,群眾要在所屬佛寺取下舊黃單,換上新黃單,故稱換黃單。廟宇寺院廟宇外牆多是黃色。金幢、經幡,旌旗、布幔大量使用黃色。

黃色為皇家專用,十分尊貴,佛教為何不怕犯禁?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到了君王的重視和禮待,多為國教,寺院多為禦令敕建,其規格和色調都以皇宮建築為藍本,建造得華麗輝煌,頗為氣派。至明清兩代,便明文規定隻有皇帝之宮室、陵墓建築及奉旨興建的寺廟才準許使用黃色。此等淵源一直被後世所承襲。對黃色的偏愛使得廟宇寺院的對聯也以黃顏色為底色。

對聯顏色除紅黃外,還有白藍綠紫等顏色。華夏民族百善孝為先,講究慎終追遠。在春節需要祭祖。服喪守孝貼白顏色春聯,是在長輩去世第一年。第二年換成綠色或藍色、紫色,以示緬懷。第三年為黃色。第四年才貼紅,表示守孝三年期滿。俗稱換紅。白綠藍紫黃等顏色的春聯被稱為“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不同地域張貼次序略有差別。

凡事都有例外,清末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的“春聯”一條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老百姓都用紅色紙寫春聯,而到了內廷及宗室王公家裏,他們寫春聯則要用“白紙”。這是因為滿族尚白。宋朝時期的《大金國誌》中,就記載完顏阿骨打建立的金國,民間喜好白色: “金俗好衣白。自滅遼臣宋, 漸有文飾。

清代晚期文人吳振棫在他的著作《養吉齋叢錄》裏就詳細寫了清代皇室春聯的材質、張貼時間、對聯文字來源等細節。還介紹故宮春聯是在白絹上麵題寫的。除去滿族崇尚白色原因外,還提出紫禁城的紅牆、朱門配上白絹的春聯,“色尤鮮麗”!(因為故宮建築多以紅黃二色為主,抱柱正是朱紅色,紅色春聯貼在上麵,不醒目。)首次談到色彩需要和建築搭配的美學觀念。

春聯用什麼顏色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文化傳統,精神風貌。當代加強民族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的了解,能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春聯顏色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