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讀名著 品對聯 - 淺談《紅樓夢》中對聯的作用

讀名著 品對聯 - 淺談《紅樓夢》中對聯的作用

2022-05-10 23:11:52譚全剛 賈恩倉 寇宏廣對古聯今 0條評論

長篇小說《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的傑出代表作之一,它包羅萬象,博大精深,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是中國文學的集大成者。它高度的藝術價值,不僅體現在其對人物個性的刻畫已達到了傳神的程度,而且體現在作者曹雪芹能巧妙地將長期積累起來的社會文化知識鑲嵌在書中,使這部小說顯得更加熠熠生輝。就拿楹聯這種文體來說,曹雪芹便在許多章回中作了巧妙運用,使之成為《紅樓夢》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整個肌體的組織與細胞,在藝術結構上起著突出主題和人物結構暗示的作用。

《紅樓夢》中的對聯,就其表現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分為五類:一是章回回目聯,二是太虛幻境聯,三是賈府庭院聯,四是宗祠寺觀聯,五是即景吟對聯。這些對聯反映了賈府從繁榮到敗落的全過程。


一是章回回目聯


章回回目,即文章標題。《紅樓夢》一書,無論是曹雪芹所著八十回目,還是後來高鶚續著的四十回目,幾乎每個章回回目都是以對偶句形式表述,除了少部分回目之外,可說大部分回目都是非常工穩而又巧妙的聯語。作者這樣做既能簡練地以一語概篇,使標題醒目,又能以對聯揚清激濁、啟迪讀者的心靈,提高讀者的興趣,增強讀者對作品的理解能力。例如,第三回回目:

賈雨村夤緣複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這一回目聯語概述了賈雨村借護送林黛玉進入京都,謀官補缺,夤緣複舊職和林黛玉拋父進京都,深受外祖母及其至親們的寵信,親見榮寧二府的繁華景象和初見“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的賈寶玉的情況。又如第八回回目:

賈寶玉奇緣識金鎖;

薛寶釵巧合認通靈。

簡述了在梨香院薛家,賈寶玉項上長命鎖“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和薛寶釵項圈鎖“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相逢,寶玉、寶釵互認互識吉讖的奇事。

第十九回回目:

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

第二十三回回目: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這都是對仗工穩、遣詞靈秀的妙聯。


二是太虛幻境聯


“太虛幻境”是作者曹雪芹在作品中虛構的一個超越現實的世界,借以戲說賈寶玉睡後得夢,隨一仙姑漫遊“太虛幻境”,見到三副對聯的情景。第一副石牌坊聯雲: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副對聯的意思是說,“假”是“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者“有”成“無”,將《紅樓夢》中主人公的命運作了隱約曲折的交代,也是作者“微詞”“曲筆”的表現手法。對聯提醒人們要善於識別真假,領會作品的真正含意。

第二副“孽海情天”聯:

厚地高天,堪歎古今情不盡;

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酬。

孽海情天是說“罪孽的情種深似海,兒女的情長大如天”,作者能夠衝破封建世俗,大膽謳歌男女愛情,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化身,表現出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民主思想和勇敢精神。

第三副“薄命司”聯:

春恨秋愁皆自惹;

花容月貌為誰妍。

這副對聯是賈寶玉在夢中隨仙姑進入“太虛幻境”二層門內,見到幾處寫有“癡情司”“結怨司”“朝鬧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後,又見“薄命司”這副對聯。

再說“太虛幻境”那副內室對聯:

幽微靈秀地;

無可奈何天。

這是寫神奇美妙的天上人間幻境,它妙司人世之風情月債,引愁度恨。即使進入其境,也是“無可奈何”的天上。

以上幾副對聯,都是用以隱喻賈寶玉和林黛玉之愛情悲劇的。


就《紅樓夢》中楹聯撰寫的角度而言,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作者的身份或第三者的角度撰寫,一類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角度撰寫。這兩類楹聯的內容,有的詠物抒情,有的富含人生哲理,有的則提醒世人要遵守做人的準則。不管怎樣,都是作者為小說主題需要而進行的匠心安排,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為書中人物唱出的淒涼挽歌,最終彙成一幅令人蕩氣回腸的封建社會沒落長卷。

“太虛幻境”的那副楹聯: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

在《紅樓夢》中曾兩度出現,第一回是甄士隱在夢幻中所見,第五回是賈寶玉在“太虛幻境”所見。可見作者對這副楹聯的安排是有深意的,從人物的遭際、命運來看:甄士隱一生曾享盡榮華,最後因家道變故而遁入空門,這是他一生的最後歸宿。作者借賈寶玉的雙眼再現這一楹聯,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喻示著賈寶玉這一世人生道路的縮影。從作品的創作手法上來看:所敘述的人事、情節,真假兼具,令讀者品味、猜想。把假當真,則真的便成了假的;把沒有的視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沒有的。這副楹聯闡述了“假”“真”、“有”“無”的哲理,也是對正在讀《紅樓夢》的讀者的一種提醒。這副楹聯對仗工整,構思精妙,寓意深遠。曹雪芹從他貴族家庭的沒落、清朝政治的腐敗,深刻感受到封建製度即將衰亡。王希廉《紅樓夢總評》雲:“讀者須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數意,則甄士隱賈寶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這副楹聯可謂概括了《紅樓夢》創作手法的某些規律。

賈雨村中舉升官,接著就因貪酷徇私被革職,在林如海家暫充家塾教師。一日外出郊遊,見一座破廟,匾額題為“智通寺”,門旁有一副破楹聯:

身後有餘忘縮手;

眼前無路想回頭。

回頭,佛教謂徹悟,佛經中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之語。這副楹聯的特點是語淺而意深。所謂語淺,指聯中的兩句話通俗易懂。寫的是因身後已有餘財仍不罷休,直到碰得頭破血流時,才想到要回頭,語意誰都可以理解。所謂深意,聯中所指並不僅說說道理而已,它的深層意義在於,聯中的“忘縮手”“想回頭”,詞意深遠,它是深於閱曆、深諳世道者畢生慘痛教訓的總結。作者在第二回中,借對智通寺的環境描寫和賈雨村的所思所想,將這個深意表達出來。該楹聯對破寺老僧所處荒涼之景的裝點,實際上是對寧榮二府未來衰敗之景的暗示,是《紅樓夢》中主要人物賈寶玉最終光景的預兆。從這一點上看,這副楹聯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內容,又揭示了人生的普遍意義。


第五回,賈寶玉隨賈母等到寧府賞梅,倦怠欲睡午覺,侄媳秦可卿先領他到上房內間,寶玉見室中掛著一幅《燃藜圖》,“心中便有些不快”,又見到一副楹聯: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裏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這一楹聯表達的是儒家的傳統觀念,是儒家思想中入世的一麵,也是封建道德標準之一。意思是說,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人情世故的本領就是文章。畫作與楹聯相輔相成,實為勸學“仕途經濟”的楷模和格言,個中哲理,令人讀後頗為玩味不已。賈府是寄希望於賈寶玉來榮宗耀祖的,他們采取種種手段強迫他讀書,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飛黃騰達,而他卻偏偏“潦倒不通庶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哪管世人誹謗”。所以賈寶玉對於勸人勤學的《燃藜圖》和勸人學“仕途經濟”的格言楹聯不屑一顧,連叫“快出去,快出去!”充分表達了賈寶玉的思想情操,充分顯示了這個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點,也預示了賈寶玉未來的人生路。


此外,小說中還有描寫賈府大觀園中景物的楹聯,寫的也是別具匠心。書中第十七回,寶玉題沁芳亭:

繞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脈香。

這副楹聯是寫“水”的,但妙在沒有一個“水”字,全是借“繞堤”“隔岸”去反襯出溪水,借“三篙”“一脈”反襯出水深與溪形,把水色、水質、四周環境氛圍合在一起寫,構成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紅這樣一幅極具詩意的畫麵,怪不得賞景的眾文人稱讚不已。

寫得不錯的還有瀟湘館聯:

寶鼎茶閑煙尚綠;

幽窗棋罷指猶涼。

這副楹聯把瀟湘館周圍的綠色景物寫得比沁芳亭還別有洞天。

大觀園藕香榭聯:

芙蓉影破歸蘭槳;

菱藕香深寫竹橋。

全聯動景靜景如畫如詩,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蘊含著無限美好的情趣,讀罷令人怡然。這些楹聯透露出作者作為文人的性情與誌趣,向往過一種接近自然、與世無爭、閑雲野鶴的生活。作者把這些都寄托到《紅樓夢》主人公賈寶玉身上,聊以慰藉自己內心的缺憾。


第五十三回,寫了一段排場宏達的“除夕祭宗祠”的情節。作者從第一次來到賈府的薛寶琴眼裏寫出下麵三副楹聯。

祠堂大門楹聯:

肝腦塗地,兆姓賴保育之恩;

功名貫天,百儀仰蒸嚐之盛。


抱廈的楹聯:

勳業有光昭日月;

功名無間及兒孫。


正殿前的楹聯:

已後兒孫承福德;

至今黎庶念榮寧。


三副楹聯表明了賈府祖先地位之高,以及當年炙手可熱的權勢。這也預示著秦可卿托夢給王熙鳳所雲“盛筵必散”“樹倒猢猻散”的結局,“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的下場,預示著整個賈府距離敗亡已為期不遠了。

曹雪芹並沒有將楹聯獨立地安插進小說中,而是讓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故事的發展做著預示,為故事結局做著鋪墊,讓楹聯成為小說中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渾然天成的楹聯創作手法,也令《紅樓夢》中的楹聯與其他小說中的楹聯大不相同。其他小說中的楹聯,有些讀者不喜歡看時可以直接跳過去,似乎也沒有多大影響,《紅樓夢》則不然,它已經融合在小說的故事情節中,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後文意弄明白。同時,它也為八十回後的人物命運結局留下了重要依據。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讀名著品對聯紅樓夢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