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技巧平仄和對仗在律詩與對聯中的地位有別

平仄和對仗在律詩與對聯中的地位有別

2009-08-13 16:31:22未知中國對聯網 0條評論

    目前,有不少楹聯研究者把律詩之律與對聯之律混為一談,其所製定的聯律往往過嚴,這既不符合對聯作品事實,也不利於正確評判對聯優劣和指導群眾性的對聯創作。

  說聯律過嚴主要是指過分機械地照搬律詩平仄之律。律詩主要形式有五律、七律和少數六律。一般講詩詞格律的書,都把律詩之律歸納為幾個要素,如字數、句數固定(排律除外),中間要求對仗,嚴格押韻,講究平仄等。而平仄和對仗又是律詩的兩個主要特點。不過,對律詩來講,這兩個特點仍有主次之分,那就是平仄才是律詩的第一要素,是律詩的靈魂。比如說,一首詩形式雖是八句,也押韻,並有嚴格的對仗,但隻要不合律詩平仄之律,就仍隻算古風。如王融《臨高台》:“遊人欲騁望,積步上高台。井蓮當夏吐,窗桂逐秋開。花飛低不入,鳥散遠時來。還看雲陣影,含月共徘徊。”曆史上從沒人把這類隻有對而沒有粘的詩當作律詩的。相反,一首詩即使都沒有對仗,即所謂“零對仗”,但隻要平仄合律,就仍是律詩。如李白《夜泊牛渚懷古》:“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又如孟浩然《洛中送奚三還揚州》:“水國無邊際,舟行共使風。羨君從此去,朝夕見鄉中。予亦離家久,南歸恨不同。音書若有問,江上會相逢。”這就是前人所謂不用對偶的律詩。實際上,初唐的律詩是否對仗是自由的,但平仄格律則很嚴謹。宋人所謂的蹉對,也是寧肯參差為對而不損平仄格律之範例。可見,平仄之於律詩比對仗地位重要得多。毛澤東在《給陳毅同誌談詩的信》中說:“律詩要講平仄,不講平仄,即非律詩。”王力在《詩詞格律》中也寫道:“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再看對聯格律,它也可歸納為幾個要素,如上下聯字數相等,講究對仗,末字上仄下平,平仄協調等。但在諸要素中也有一個要素是對聯的靈魂,那就是對仗。無對仗,則不成對句,非對句即非對聯。今人常把一些非對之句當作對聯,這是不妥的。如“世界是我們的,做事要大家來。”(毛澤東)“7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朱光潛)裴國昌的《中國楹聯大辭典》中把“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應惜少年時”之類字數相等的句子當作對聯的錯誤就更多了。

  對聯的靈魂就是“對”。因此一副對聯,隻要對仗工穩,即使聯內平仄不合有些人製定的律,仍可成為佳聯,仍可認作正格對聯(不必用粘犯之類說法)。反之,一副平仄完全合律的對聯,隻要對仗不工,就不該被認作什麼好對聯。當然它仍可以是格言、題詞或廣告語之類優秀作品。

  如果詩聯界能取得這點共識,那麼在評論詩聯時,特別在評論對聯時,就不至於指鹿為馬,或本末倒置,妄下雌黃。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從聯內平仄來看,曆史上許多名家的名聯多有不合今人製定的聯律平仄格式的。如“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孟昶)“師師庶僚,居安宅,而立正位;濟濟多士,由義路,而入禮門。”(朱熹)“一片滑石路,三椽枯木禪。”(董其昌)“幾閣文墨暇,園林春景深。”(八大山人)“宜今宜古宜風雅,半拚半讀半經廛。”(阮元)“身似菩提心似鏡,雲在青天水在瓶。”(錢大昕)“荷花如城月如鬥,名流作主泉作賓。”(梁章钜)“流水今日,明月前身。”(乾隆)“鬆枝留古骨,梅花無絕情。”(鄭板橋)“無事此靜坐,有情且賦詩。”“辭章奔走若天馬,寫作工秀如來禽。”(王福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林則徐)“斯文在天地,至樂寄山林。”(康有為)“清詩不敢私囊篋,明月倘肯留庭隅。”(梁啟超)“南方以守為固,晉王之後有君。”(章太炎)“丈夫誌四海,古人惜寸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範文瀾)“遙看北鬥掛南嶽,常撞大呂應黃鍾。”(聞一多)“不矜威益重,無私功自高。”(趙樸初)

  筆者曾檢閱對聯大家俞樾的六種集字聯,發現其平仄不合今人之律的對聯數量竟多於合“律”之聯。顯然,我們不能認為前人是不懂聯律。實際上,曆代對聯中,平仄合“律”與不合“律”之聯,幾乎可以平分秋色,但前人對聯,不講對仗的則幾乎沒有!有鑒於此,我們應認為對聯的第一要素或對聯的生命就是對仗,而平仄合律並非某些人認為的那麼嚴格。個人製定聯律,隻能製履以適足,而斷不可削足以適履。在創作對聯時,也不能以辭害意,以平仄害對仗。當兩者矛盾時,應首重對仗而不是平仄。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平仄和對仗在律詩與對聯中的地位有別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