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宦蜀名人留下的對聯文化粹編與賞析(七)四川鹽茶道員趙藩的《介庵楹句輯鈔》

宦蜀名人留下的對聯文化粹編與賞析(七)四川鹽茶道員趙藩的《介庵楹句輯鈔》

2019-09-13 23:15:31有趣的學長TheStoryTeller 0條評論

   


1、趙藩及其對聯專著

趙藩(1851~1927),近代著名學者、詩人、對聯家和書法家。字樾村,號介庵,別號猿仙、石禪老人,白族,雲南劍川人。光緒元年(1875)舉人,後多次會試未中。為雲貴總督岑毓英幕僚,先後任直隸州知州、四川籌餉局提調、酉陽知州、四川鹽茶道、永寧道、四川按察使、四川臬台等。參加過辛亥革命,後任雲南迤西巡按使兼攝騰越關道、雲南團防局總辦、廣州護法軍政府交通部長、雲南省圖書館館長等。1908年,同盟會員謝奉琦謀在敘府(今宜賓)起義,事泄被捕,趙竭力營救不果,辭官返裏。書法專習顏、柳,兼習何、翁行楷,可謂具顏骨柳意、何風翁神之妙。1888年,岑毓英重建昆明大觀樓,見趙藩筆力渾厚,便囑他書寫孫髯翁大觀樓長聯。趙藩長於詩詞,尤擅對聯,存詩七十餘卷,不下數萬千首。書題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中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長期聞名不衰。鑒於趙的功績較著,黎元洪曾題寫“滇南一老”大字橫匾懸掛於光祿第中堂。有《向湖村舍詩初集•二集•三集•別集•文集•雜著》、《小鷗波館詞鈔》、《桐花館夢緣集》、《石禪駢文鈔》、《鹹同滇中兵事記》、《滇詞叢錄》、《宦蜀滇賢傳》等傳世。編纂《雲南叢書》205種。

趙藩的《介庵楹句輯鈔》,由其酉陽弟子陳迪光、劍川弟子周鍾嶽於1895年從遊,恐其散佚而搜集約十餘年間的對聯彙輯,1903年十月聚珍版刊印於江陽(今四川瀘州),收趙藩題暑、投贈、哀挽聯172副。1917年趙藩與門生趙式銘同供職廣州護法軍政府,式銘又收集趙藩之聯,彙輯《介庵楹句輯鈔續編》1920年夏於廣州刊印,收趙藩題暑、投贈、哀挽、集句聯374副。兩冊共546副。

趙藩從1893年入京候選得到岑春煊資助被派往四川任籌餉局提調開始,至1908年離開巴蜀,前後共十五年,在巴蜀各地留下了大量對聯作品。1903年之本為各地名勝、祠宇、衙暑、寺廟、邸園,以及蜀中人物所作之聯即有90副,而且不少一景點、一題目多至4副到12副;1920年之本中亦有38副屬於在川時之作,故其在川之作共應為128副。真可謂是對巴蜀山水情有獨鍾,厚愛至極。

弟子陳迪光序:

介庵師,非規規為文人也,而顧以楹句傳乎?是蠡測海、管窺天矣。然資之深,做忠孝之旨、仁義之言,隨在流露,足以備箴銘而資觀感。瓦礫皆道,楹句其一端也。至經腴史雋,一氣熔鑄,不求工而自工,亦非妃黃儷白家所能望。迪光至乙未(1895)從遊以來,由酉(陽)而萬(縣)而涪(陵),師每有撰著,輒錄存之,並及楹句,而乙未以前不概見。今年春,師權臬事,迪光與同門周君惺甫,並在幕中,乃相與謀曰:“吾師之文之詩之雜篡,裒然成集,皆有副本,惟楹句不自愛惜,零星散佚,搜而存之,弟子職也。”於是,惺甫出其所得乙未以前者,合諸行篋舊稿,抄輯強半,而惺甫以鄉試還滇領解,偕計九月,迪光侍師來江陽(今瀘州),乃更搜采若幹首,厘為一卷,不過得十之三四而已。江陽有聚珍版,因以排印請於師,師曰:“何居?將以此為人複瓿乎!”迪光避席而言:“固知先生不以楹句傳也。然而忠孝之旨,仁人之言,昆山片玉,吉光片羽,有足寶者,存此以貽子弟之箴銘觀感,不亦可乎!”師首肯,遂退而誌緣起於其端。光緒廿九年(1903)歲在昭陽單閼(癸卯年)陽月(十月)、酉陽弟子陳迪光序於江陽鹺局。


2、有關人物簡介

陳迪光,生卒年、生平失考。四川酉陽(今屬重慶)人。趙藩在四川時弟子,1895年從酉陽隨趙藩輾轉多地。民國前期曾在湖南沅陵任第九區專員。

周鍾嶽(1876~1955),字生甫,號惺甫、惺庵,雲南劍川人,白族。趙藩弟子。光緒廿九年(1903)鄉試中第一名(解元)。次年留學日本。任兩級師範學堂教員、教務長、都督府秘書長、滇中觀察使、全國經界局秘書長、靖國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雲南代理省長、雲南通誌館館長、國民政府內政部長、國府委員、考試院副院長及總統府資政。總纂《新纂雲南通誌》煌煌巨著,為一部完整地方通誌。建國後,為全國政協委員、雲南文史館館員。

趙式銘(1873~1942),詩人、南社成員、學者。字星海,號韜甫,雲南劍川人,白族。1894年應鄉試,試卷放言時務,取為“副榜”。任教麗江師範、中學兩校兼《麗江白話報》主編、兼編《雲南日報》、任嶍峨知縣、廣州護法軍政府交通部綜核司長、八省鐵道公署秘書、雲南通誌館副館長兼編纂員等。著有《白子文解詁》、《白文本音》、《清代列傳》、《民國二十年列傳》、《漢書補注》、《睫巢詩稿•楹句》(已散佚)、《悔庵詩稿》等。


3、趙藩對聯賞析

趙藩在川聯作較多,不能盡道,隻好各處略選一二副作賞析介紹。

題成都雲南會館(其一)

廣廈眾材成,爽塏高明,地盛三都賦裏;

熙春公宴舉,英多磊落,人來五色雲開。


作者為會館共題十二副,可見其在異地對故鄉之深情。爽塏,指高爽幹燥之地。晉·潘嶽《關中記》:“北據高原,南望爽塏,視終南如指掌。”此副意為會館建造在高爽幹燥之地,這裏的興盛景物都體現左思的《三都賦》裏麵。在如同《道德經》中所說“眾人熙熙,如登春台”的明媚春天裏,彙聚的科舉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會武宴的磊落英才,都是從五彩雲霞的雲南而來。英多,意為才智過人。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表兄天才,磊落英多。”


題成都雲南會館(其二)

錦水春來,邀明月三杯,花底更為良夜醉;

彩雲家在,舞梁州一曲,座中無那故鄉情。


此聯寫得優雅,富有詩意,充滿畫圖景美。在錦江春水來時,明月之下、香花之中舉杯,為良宵醉飲,何其美哉。彩雲之南的家鄉仍在,舞一曲古老的梁州(也作涼州)詞,這裏卻沒有故鄉情意。


題酉陽直隸州署(其一)

為朝廷、權領大州,勉矢清勤求自理;

願閭閻、各忍小忿,慎毋輕易入公門。


作者1894年為酉陽直隸州知州,為州署共題九副。此聯意思簡潔,明白如話,勉勵自己,告誡平民。意思說我為朝廷執掌一州之權,一定要做到清廉、謹慎、勤勉的父母官。希望所有民眾都忍耐輕則忿怒罵人、重則發生打人等不良行為,不要輕易進入這公門。


題酉陽直隸州署(其二)

所求好、惡公小民,貌縱不同心可喻;

詎敢唯、阿媚大吏,腰何妨折誌當伸。


此聯對幾種人作勸導,說對那些不行善的惡人刁民,形象麵貌雖不同,但應求其心是可以理喻的。對那種阿諛諂媚的官員,腰可折但誌氣不能不伸。


題酉陽龍潭鎮新建龍翔經院

崛起信才難,必有師焉,庶幾龍躍雲翔,虎騰風嘯;

空談防學弊,遊於門者,要貴通經致用,鑒古知今。


經院,即書院。對書院之聯大多為勉勵學子潛心求學,不要空談。所以作者說,真能崛起的人才是比較困難的,他們都必定有良師引導,這才可以如龍躍雲端,虎吼風嘯。遊學於書院的人,學習儒家“經學”,貴在為了應對現實,借鑒曆史來了解當世。


題重慶矞筠別墅

與鄉人景仰儒先,更咀含長通賦心,道真經術;

就客邸小營丘壑,輒想像池澄滇碧,山峙黔青。


矞筠別墅是岑春煊於重慶雲貴公所之側新辟的園林,別墅名字隱寓雲貴二省之意。作者為感岑推薦他入川之恩,為之題聯五副。矞筠,矞,彩雲,代指雲南;筠,竹之青皮。作者說隱寓雲貴二省之意,但遍查無獲與貴州有何關係?賦心,語出《西京雜記》,司馬相如言:“合纂組以成文,列錦繡以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覽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傳。”賦跡指賦藝術形式;賦心,指賦家創作賦的藝術思維;“包括宇宙,總覽人物”,是說賦家作賦要跳出寫真人真事的圈子,對無限的時空領域有目的的進行篩選,分析綜合,進行再創作。其聯意為,在此與同鄉人一起仰慕先儒,讀書吸取其精華,研討創作思維,闡明經學真義。借客居之所營造邱壑別墅,就好勾起對澄碧滇池、峙青貴州的想像。


題成都薛濤井吟詩樓

百丈井、照影可憐,況餘箋樣詩心,才調信如香茗絕;

十一鎮、傳人能幾,難得鬢邊裙角,姓名翻借護花留。


薛濤的故事人多所知。此聯說她是對著百丈井照影可憐的女子,但她卻有像薛濤箋一樣錦繡的作詩之心,其文才確信如同香茗之絕。下聯說薛濤一生經曆十一鎮西川節度使:韋皋、袁滋、劉辟、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簡、王播、段文昌、杜元穎、郭釗、李德裕,而這些節度使的名字後世有幾個人知道呢?韋皋、武元衡等人,還不是他們因為愛護薛濤才得以在薛濤詩的字裏行間留下姓名。這個下聯真是立意新奇,角度刁鑽。


題成都袁啟琨雪園

小築幽棲,平分來、魚子鄉心,蠶叢宦味;

舉家清尚,各擅取、青藤繪事,紅藥詩材。


雪園,是山東濟南長清縣人袁啟琨(字玉田),清光緒末年在成都作通判時所建的卜居宅院,有園林之勝。作者曾為之題五聯。魚子,指魚鳧。與蠶叢為傳說古蜀國兩個國王的名字,此代指成都。青藤,指明代大畫家徐渭,號青藤老人。聯意為袁啟琨在此建築之小巧雅致、環境清幽的宅院,時時把魚鳧魚米、蠶叢為民的心意平分進來。袁氏全家人都很清白高尚,各自都或是繪畫,或是吟詩。


題川東土稅總局

懷土非君子心,握總辦雙符,勉矢勤廉為督率;

輸稅亦商民力,告稽征卅局,端從體恤示招徠。


光緒二十三年(1897),作者曾到萬縣督辦川東土稅總局,他革除送禮陋習,勤慎廉潔,以身作則,並為該局題寫三聯。此聯即為心意寫照,並告誡三十個局的官員,心裏時刻應裝著為人著想,給以同情、照顧觀念來招收稅務。


題成都杜工部草堂

談己奉師資,詩外詩中有人在;

結鄰妨俗客,舍南舍北見鷗來。


此聯意為我是把大詩人杜甫奉為應該效法和引以為誡的典範的,因為杜工部無論是他的詩作中還是在社會上,都是這樣高尚的人。杜甫在此結鄰,是不與世俗之人交往的,在他的隻見群鷗日日來。末句借用杜甫之詩: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題成都丁文誠公祠

蜀國去思,葛忠武得其耦;

黔鄉宿望,李恭勤難為先。


丁文誠公,即丁寶楨(1820~1886),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織金縣)人,晚清名臣。鹹豐三年(1853)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嶽州、長沙知府、山東巡撫、加太子太保銜、四川總督等。為官甚有政績,在川曾創辦四川近代第一座機器製造廠四川機器局,組織大修都江堰工程。卒諡文誠。

聯意說從蜀國去看,丁寶楨可與諸葛亮相耦。若與貴州素負重望的人李恭勤比,丁是不能為先。李恭勤,指李世傑(1716~1794),貴州黔西人。喜好弓馬,廣交朋友,豪俠仗義。捐資後官寧池太廣道。在任上除奸商振興經濟,施鐵腕戒賭禁娼。在四川按察使兼行巡撫職任上,總理清軍征剿大小金川南路軍的糧餉,翻越人跡罕至的二郎山,沿大渡河險陡崎嶇山道,行程近千裏,從未貽誤。病逝後,乾隆帝諭表“殊堪軫惜”,賜諡“恭勤”並榮封三代。


題新繁東湖懷李堂

古柏千年,剩留遺跡因人重;

空桑三宿,偷得閑身記我來。


成都新都區新繁鎮(舊時為縣)東湖,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作新繁縣令時開鑿,現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李堂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清同治年間,平房青瓦,回廊擁挾,外樸內秀,深寓蜀人緬懷唐賢德裕公在川“鎮危疆,保境安民”,維護國家統一的功績。空桑三宿,意為僧人不得在同一棵桑樹下連宿三個夜晚,否則會因時日既久而生情意成其牽掛。出自《後漢書·襄楷傳》:“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作者反其意借以說明自己對李德裕的敬佩,所以忙裏偷閑也要瞻仰懷李堂。


題成都鳳威湣公專祠

心肝奉至尊,一往直前,倡、綏邊固圉先聲,慷慨效忠,都護克伸劂誌;

毫發無遺憾,三年堅忍,完、寄命托孤大事,從容就義,夫人更為其難。


鳳威湣,即鳳全(?~1905),字茀堂,滿洲鑲黃旗人,同治癸酉(1873)鄉試舉人。入貲為知縣。光緒二年(1876)銓四川,先後官開縣、成都、綿竹、蒲江、崇慶州、邛州、資州、瀘州、嘉定、成綿龍茂道特加副都統。光緒三十年(1904),充駐藏幫辦大臣。次年3月行抵巴塘,製止土司、喇嘛侵犯平民,遇埋伏突起被害。朝廷諭予建祠,諡威湣。作者為之題二聯。

心肝奉至尊,借用杜甫詩句:“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上聯意為,盡忠能剖心肝而成為最尊貴、最崇高者,鳳全為此一往直前,倡議安定邊區,使邊境安靜無事的先驅,鳳全都護實現了自己的誌向。下聯說鳳全夫人李季筠沒有絲毫遺憾,聞夫訃後,率子忠順馳入打箭爐辨遺骸,隨喪歸省城安葬丈夫,三年堅忍完成托孤大事,待到威湣公專祠落成,乃酒觴將軍、總督以下官及文武士紳,告靈安主,夜晚赴荷花池殉夫。


題成都漢舞陰侯墓

炎漢誕星精,在廿八宿間,常炳光芒,壯矣元侯,功耀史編,澤綿家乘;

武陽稽廟祀,於二千年後,複新榱桷,勉予小子,上承先誌,下慰蜀人。


舞陰侯,指東漢中興名將岑彭,拜征南大將軍,封舞陰侯。建武十一年討伐蜀郡公孫述,大戰侯丹,直抵成都,被公孫述派遣刺客乘夜刺死。岑彭墓舊時位於萬安西北方向,在華太公路側麵,距萬安約兩公裏,距華陽約2.5公裏。

上聯稱頌岑彭有星之靈氣,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時常炳耀光芒,是壯偉的重臣大吏,其功輝耀史冊,其德綿延族譜、宗譜。此聯是代岑春煊而作(岑姓視岑彭為始祖)。光緒初,岑毓英派人來此修葺,並立碑“漢征南大將軍舞陰壯侯君岑公諉彭之墓”。1902年毓英子岑春煊重修並立祠,趙藩亦為之題有聯。春煊先世居浙江,武陽屬浙江文成縣。故下聯是岑氏口氣說,到我的祖籍浙江武陽考察立廟奉祀,再次修複屋椽,勉勵我子孫後代,要繼承先祖之誌,撫慰全川庶民。


題資州龍山來鶴園

鶴歸來兮,啄蒼苔,履白石;

龍為靈也,抉雲氣,負青天。


資州,即今資中。此聯為集古文,上聯出自蘇軾《放鶴亭記》:“獨終日於澗穀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鶴歸來兮……”下聯後兩句出自莊子《逍遙遊》:“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取此二文,以切龍山、來鶴之意。


題榮縣陳佐卿縣署園林

通大佛津梁,是偉丈夫,入世即出世;

安放翁筆硯,惟賢令尹,不閑乃能閑。


榮縣有大佛,在縣城東郊,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麵北,是尊釋迦牟尼摩崖石刻造像,佛身通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是世界第一大釋迦牟尼佛(現世佛)。

聯語說陳佐卿縣令身處能濟渡眾生的大佛縣城,懂得佛家所謂的把現實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關係、成敗、對錯等做為行事待人的基本準則,也知道出世追求的是脫離凡世間的困擾和誘惑,靜心修行,去除一切雜念,舍棄身外之物,物我兩忘的道理。放翁陸遊曾在榮縣(當時稱榮州)任通判。大佛崖的半山腰,有古跡曰“嘯台”。相傳魏晉名士孫登來榮,登台長嘯,其聲悠揚,有如鳳凰之音,故稱此為“孫登嘯台”,崖壁上刻字較多。陸遊常登臨大佛山、嘯台,留下不可詩詞。山頂建有“放翁亭”。陳佐卿就像陸放翁一樣的賢知縣,本身甚忙而不閑卻乃能閑。


題瀘州頤園

飲我玉色醪,天上列星當亦喜;

乞君飛霞佩,園中有鶴馴可呼。


頤園,是瀘州滇黔官運鹽務總局內的園林,二字為岑春煊題書。曾在園中為蘇之會舉行壽宴。此聯為集古詩句,上聯出自蘇軾《讀孟郊詩二首》“不如且置之,飲我玉色醪。”以及蘇軾的《觀開西湖次吳左丞韻》“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明波。”下聯出自韓愈《調張籍》“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蘇軾《《鶴歎》》“園中有鶴馴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


題瀘州龍馬潭

為問好遊人,來何所聞,去何所見;

別有會心處,山不在高,水不在深。


龍馬潭景區距瀘州十公裏,相傳是王昌騎馬化龍、得道成仙的地方。因龍溪河水至山中來,流經大回灣,洄為成潭,其島若浮,四周茂林修竹環抱二泓碧水,島上樟楠,竹絲成蔭,有“山圍潭水水圍山”之奇景;“翠竹蔭中一畫船”之奇觀。作者離川前官此地,曾為龍馬潭題聯五副。此聯也為集古文句,上聯出自《晉書·嵇康傳》:有一天,鍾會去見嵇康,對鍾的來訪不予理睬。鍾會隻好掉頭準備離去,這時嵇康問他聽說了什麼又見到了什麼?鍾會用“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來回答他。下聯出自劉禹錫的《陋室銘》。


賀瀘州夏哲麟母壽

春日載陽,慈親壽愷;

夏聲曰大,令子騰騫。


春日載陽出自《詩經·七月》,此借用點明老人生日的時間。壽愷,指七十歲以上老人祝壽,須眉皓首,兒孫歡聚一堂慶賀。夏聲曰大,古代中原地區的民間音樂。出自《左傳》:“……為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此用以切夏哲麟之姓。對於普通人的賀聯隻能簡潔明了,故此上聯言為老人祝壽,下聯頌其子仕途得意。


挽瀘州高楠翰林

藏舟夜壑負之趨,惜輦下人才,又弱一個;

簪筆明廷卓爾立,有篋中諫草,足炳千秋。


高楠(1852~1904),字澄蘭,號城南、籍禪室主,瀘州人。光緒十五年(1889)與兄高樹同榜登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曆官河南、江蘇、浙江、江西道監察禦史、兵、刑、工部給事中等,抗直敢言,名重天下,有《高給諫詩鈔》、《籍禪室詩抄》、《高給諫駢文奏稿集》。

在刑部任職時,巡視京都成北,不畏權勢不徇私情,秉公辦事。袁世凱一部屬欲燒某處民房,便派人鞭打二十,大笑說:“此不能辦,何用巡城焉!”藏舟夜壑,典出《莊子集釋》。“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比喻事物不斷變化,不可固守。高楠諫草有名者為,俄國侵占奉天三千裏,即與王乃征合書《陳時勢危機亟籌挽救疏》,清庭派人談判,收回全部領土。此聯抓住重點,大讚高楠。


挽瀘州夏少杉封翁

頻訪郡齋書,淹通我愧晁公武;

終隱陶家甕,曠達君儕劉伯倫。


封翁,封建時代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的人;或尊稱做官者的父親。晁公武,南宋著名目錄學家、藏書家。靖康末年入蜀避亂,宋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知合州、遷四川安撫製置使、成都知府等。文多散佚,存於今者唯《郡齋讀書誌》二十卷。劉伯倫,魏晉時“竹林七賢”之一劉伶(字伯倫)。這個夏少杉老人看來是個有學問而曠達者,因此作者以晁公武比喻於他,又稱道他如終身隱居的陶淵明、開朗豁達的劉伶。


題敘州滇南鄉賢祠

岷江萬裏流,喜此地、交會金沙,蠶叢共獻朝宗頌;

漢家五尺道,盼他時、軌通銅壁,驃國遙呈職貢書。


敘州,指宜賓。作者曾為此題聯七副。上聯言蜀,下聯說滇。漢家五尺道,出自司馬光《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漢家五尺道,置吏撫南夷。”富順與雲南近鄰,古代包括雲、貴及川西南的地區,稱為西南夷。《史記·西南夷列傳》:秦代先後修築從四川通往雲南的路,長約二千餘裏,寬約五尺,史稱“五尺道”。銅壁,關名,位於雲南德宏州老官坡悉尼寨旁,今遺跡可辨。驃國,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驃乃藏緬係中的一支,今不複存,即緬人的前身。驃國為中國藩屬,所以要對朝廷按時貢納。


題筠連曾少梅義夫坊

是獨行傳中人,壯謝爵縻,晚甘鰥味;

問君子所居處,山連筠箭,井湛壺冰。


獨行傳,《後漢書》有《獨行列傳》,記載專意實行、獨自實行或行事人的事跡。聯意說這個曾少梅即是這樣的仗義之人,且他在壯年時謝絕爵祿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晚年又甘願作鰥夫而不續娶。他居住在堅貞如箭竹的山鄉,現在人雖已去,其高潔清廉的氣節卻永遠如湛綠的井水。


題峨眉山大乘寺大殿

化城舊刹,令號大乘,看殿換木皮,朝旭新開銀色界;

香國慈航,古稱普渡,聽經翻貝葉,中宵齊作海潮音。


作者曾為峨眉山各寺廟題聯六副。化城,《法華經》所舉的重要譬喻。為“法華七喻”之一。化城謂變化出來的城邑。在《法華經》中,指某一群人在取寶途中的暫時休憩之所。是由領隊的導師所化現出來的,因此謂為化城。大乘,是一種佛教派別。它包括實踐和理論兩個方麵,強調“自利、利他,利益一切眾生”,提倡以“六度”為主的修行“菩薩道”。大乘,是能夠裝載、度脫一切眾生的、無限大的運載工具車。海潮音,喻指佛菩薩應時適機而說法的音聲∶海潮無念,不違其時。


題眉州三蘇祠

曾聞父子入京師,傾倒天下賢豪,一日聲名鵬奮起;

何礙兒孫遷汝潁,消受裏中香火,千秋魂魄鶴歸來。


上聯說宋代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才識》記載的故事:宋仁宗初年,蘇洵和蘇軾、蘇轍父子三人都到了東京。由於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譽,他們的文章很快著名於世。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學者競相仿效。下聯講蘇軾蘇轍的魂骨,由眾多子孫蘇邁、蘇迨、蘇過、蘇遲、蘇適、蘇遠,以及蘇簞、蘇箕、蘇籥、蘇簡、蘇策、蘇籀等,遷徙到河南汝南郡和潁川郡,享祀著家中的香火,永遠等待先祖駕鶴歸來。


挽成都黃子容太守(謙)

從我治窮邊,所事艱難如夢過;

為君揮老淚,此才淪落奈天何。


黃謙,字子容,成都人。遍查未得生平事跡。從聯文推測,曾從作者治理雲南邊陲,任某地知府(太守之謂),有才幹,作者都為他的去世惋惜而痛哭。


題四川臬署

關防先自我心,但嚴約官吏丁胥,猶其顯者;

毀譽悉憑人口,惟明判是非邪正,庶無愧焉。


臬署,又稱臬司、按察司,係清代省級法律機構,掌一省之司法刑獄,負責複審複核所轄各府上報的民事、刑事案,主持全省秋審事務,管理獄政。作者於1907年任按察司,為臬署題有兩副聯。作者把臬司職責悉數反映在此聯中,懸掛於衙署,既表明自己的執掌觀點,又告誡下屬官員。


題成都馬氏雙孝一貞祠

至性萃清門,翼孝扶貞,闡珠玉幽光,宜補誌、華陽士女;

新祠鄰古觀,風世勵俗,聯冠裳雅會,莫空談、苦縣神仙。


據聯文“鄰古觀”推測,這個馬氏雙孝祠可能是位於二仙庵的那個祠,花木台榭別有一番風韻,毗鄰青羊宮,每年花會時節是旺季,官紳宴於此者,日以數百計,所以說“冠裳雅會”。苦縣,古縣名,史學界認為在今河南鹿邑縣,老子故裏。所以說“苦縣神仙”。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宦蜀名人文化四川趙藩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