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書籍《榕園楹帖》01

《榕園楹帖》01

2018-12-11 23:00:13有趣的學長TheStoryTeller 0條評論

往期回顧:榕園楹帖·序


榕園楹帖


◎侯官李彥章撰

◎陽明、西邕兩書院弟子校刊


陽明書院大門

合千裏外東至屯所、西至田陽,俗喜儒風,今已見從遊多士;

願十年後家有洙泗、戶有鄒魯,化行荒服,我又宗先世成公。


上下聯以“俗喜儒風”和“化行荒服”在腰部引領前後展開,應該都比較通俗易懂。“洙泗”、“鄒魯”都是以地點來指代儒家文化的名詞,這個用法在古詩聯裏屢見不鮮,有時候為了照顧平仄也會把“洙泗”倒過來變成“泗洙”,如湯斌寫在無錫惠山的鄒浩祠對聯:


六經萬戶千門,隻慎獨兩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竄,痛引裾一決,晚行嶺海,夜渡瀟湘。

這聯最後麵有個“成公”。中國古代的“成公”有很多,那這裏李彥章所宗的是哪位“成公”呢?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後思考吧。


服其教、畏其神,故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遍為爾德;

官先事、士先誌,有君子之詞而無君子之言,莫入吾門。


“服其教、畏其神”出自《大戴禮記》:“宰我問於孔子曰: 予聞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耶?何以至三百年? 孔子曰: 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木火財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也。”意思是說宰我問孔子,我聽說黃帝牛逼了三百年,他怎麼這麼厲害?孔子回答說,黃帝活著的百年間給大家做了很多好事,他死後人民敬畏他又過了百年,再然後人民沿用他製定的規章製度又過了百年。其實“三百年”應該不是阿拉伯數字那種300年,可能是“三個 數百年”這樣一種概念。

“官先事、士先誌”出自《禮記·學記》: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誌”,其此之謂乎!

“遍為爾德”也是集句,出自《詩經·小雅·天保》: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

集句成文本身就顯得逼格較高,放在這裏組合起來也相當切題。隻是此聯句腳平仄有點不太常規,也許這也是當初它沒入選《楹聯叢話》的小瑕疵吧。


潤經堂

即講堂


周二千裏以觀風,統思田之有土有人,士尚能言舊德;

後三百年而至郡,繼教化於先知先覺,我仍得與斯文。


提個小問題,“後三百年而至郡”,是在誰或者什麼事件之後的三百年?


率土盡同文,願此邦易俗移風,欲使偏陬如上國;

登堂能講學,與多士敦詩說禮,須知太守本書生。


這聯當初入選了《楹聯叢話》,577句式工穩儒雅。


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晝有為、宵有得、瞬有養、息有存。


這同樣是個集句聯,上聯出自《論語》,下聯是北宋理學家張載的題言。


崇報堂

祀王文成公於此

卓矣先生立德立功立言,此之謂不朽;

勖哉多士近智近仁近勇,知所以修身。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禮記·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仁者愛人,方知子弟田疇,古稱遺愛;

公之生日,想見文章功業,今尚長生。

陽明先生生日題句


實學齋

劉略 班藝 虞誌 荀錄 自昔有懷,剛日讀經、柔日讀史;

朝經 暮史 晝子 夜集 以此為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細心的小同學可能發現這聯有重字,所以梁章钜《楹聯叢話》隻把後麵集句部分給選進去了。又或者這本身就是兩副對聯?待考。


實用齋

以禹貢治河、以春秋折獄、以三百五篇為諫書,考古證今,致用要關天下事;

知聖賢源流、知民物利病、知四千餘年之得失,先憂後樂,存心須在秀才時。


這聯《楹聯叢話》同樣隻收錄了後麵兩個分句。


忠信為實、多交為富,爾諸生勿矜詞藻;

先民是程、大猷是經,凡讀書當看事功。

這聯另見於清末林慶銓的《楹聯述錄》,這本書裏這副對聯直接就拆成了兩副,前麵八字集句,後麵七字據說是覃溪先生翁方綱的詩句。


有同學可能有意見了,昨天還說不是每天更新的,怎麼今天又來了?誒我就是這樣,在你們以為我不會更新的時候忽然就更新了,在你們滿心期待的時候就便秘,就是這麼令人捉摸不透。

每次就更新10個對聯吧,這樣我寫起來不累你們看起來也不累。

原文已經附在文末,期待各位朋友撥冗指正。

另外,點名向幾位前輩大佬致謝,排名不分先後:

  • 感謝一位婁姓前輩,是您的一本書讓我感覺我也可以效仿著做一下類似的事情。

  • 感謝一位龔姓前輩、一位景姓前輩,幫忙解釋了一個讀不懂的句子。

  • 感謝一位潘姓前輩,前篇《序言》有不少疏誤,這位前輩不辭辛苦一一指出。接下來我會把修改過的重新發出來。

謝謝大家的時間,我們下期再會!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榕園榕園楹帖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