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梅花山觀梅軒
題南京梅花山觀梅軒(文偉)
有客往來三徑雪;
看花開謝六朝春。
此聯妙在將景物和曆史融為一體,詩意盎然。上聯寫遊客行走於山間,梅花如雪。“三徑”乃隱士所居之處。漢代蔣詡歸隱,院中有三徑,隻和求仲、羊仲往來。“三徑”用在此,給人一種絕俗之感,突出觀梅軒所在地之清幽寧靜。
下聯將眼前花與南京的曆史結合起來,花之開謝,猶如世之興替,六朝之滄桑起落,忽然在梅花影中浮現。此聯雖短,卻凝聚著深沉的曆史滄桑感,可謂縮千古於兩行之中。
四川敘永九鼎山
題四川敘永九鼎山(康永恒)
九鼎峙雄奇,喝散嵐煙,頓開眼界;
三灘誇絕勝,飛來竹雨,好洗胸襟。
此聯妙在煉字,妙在想象奇特,境界清闊,情景交融。上聯開門見“山”,直言九鼎山之雄奇,又寫觀山之情懷,著一“喝”字氣勢頓生,試想:一聲長嘯,煙嵐散盡,天清氣朗, “頓開眼界”強調眼前圖景之遼闊晴明,風光盡收眼底,“頓”突出天色晴明之速。下聯寫“三灘”風景,亦直言其絕勝,緊承之寫來此之感:一“飛”字,寫“竹雨”飄灑之輕盈自在,遊者頓覺心胸如洗,清爽澄淨,忘卻塵勞。
此聯將景與情緊密結合起來,寫得自然靈動,神思如飛。
湘江風光
湘江(呂可夫)
嶽色江聲,帶八桂嵐煙,九千檣櫓來天際;
晴川遠浦,挾三湘雲氣,十萬波濤下洞庭。
此聯以氣勢勝,意象富有動感,讀之如見湘江波濤滾滾而來,滔滔直下。上聯從視覺、聽覺角度入手,寫青山之色、江水之聲,均帶著江水發源地(即廣西,“八桂”是廣西的代稱)的嵐色煙光,乃追溯源頭之意。“九千檣櫓來天際”,令我們聯想到千帆相競的畫麵,感受到濃鬱的生機;下聯寫江水流過湖南(“三湘”乃湖南的別稱),挾雲帶氣,浩浩奔入洞庭湖。“十萬波濤”何其壯麗,其洶湧澎湃之狀,如在目前;千軍萬馬之聲,如在耳畔。
此聯結構嚴謹。上聯寫江水從源頭而來,下聯寫其經過三湘、彙入湖中,“來”與“下”呼應,將湘江奔流的全程濃縮於寥寥數字中,氣勢雄渾,天然一體。
水榭
東山水榭(孫付鬥)
半池煙水鳥聲濕;
一榭荷風月影香。
此聯妙在結構,妙在煉字,妙在通感之運用。
先看結構,上聯有“煙水”,乃“鳥聲濕”之因;下聯有“荷風”,乃“月影香”之因。上下聯中,亦可見照應之嚴謹,如“煙水”照應“榭”(“榭”多建於水邊花旁),“煙水”又照應“荷風”。我作聯多不注意照應,結構鬆散,此聯雖短,當可借鑒。
煉字妙,體現在通感之運用上。“鳥聲”乃聽覺形象,此處卻用“濕”形容,化為觸覺,拓寬意境,令讀者想到池上水汽氤氳之景、鳥聲柔婉流動之美。“月影”乃視覺形象,用“香”形容之,化為嗅覺,令讀者聯想到榭中賞月觀花之情狀,荷香月色,交融為一,極富清麗淡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