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其他對聯莫友芝隸書四言對聯

莫友芝隸書四言對聯

2017-11-18 13:08:06莫友芝鳴鶴雅集 0條評論

清代文化藝術高度成熟,書法的發展依托樸學博興的基礎,碑學帖學雙峰並峙,書家也多為大學者,莫友芝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典型的學者型書家。

莫友芝字子偲,自號郘亭,又號紫泉、眲叟,貴州獨山人,與遵義鄭珍並稱西南巨儒。我國晚清時期的書法家、金石學家、文字學家以及宋詩派的重要成員之一。書學沉涵,諸體皆能,功力至深。

他自評:“楷書第一,篆隸次之。”但客觀而言,應是篆隸當先。古今研究者認為,莫友芝的書法立足於秦刻石、漢石闕、李陽冰、釋夢英,而融冶多方。隸書靈活可喜,不似篆書那般嚴謹法度,楷書則端嚴大氣, 行書樸茂雋爽,稚拙趣味。不同書體,根據所書內容融以各異的意境,皆具風貌,展現深湛的功力。近代書畫家豐子愷先生也受到過其書風的影響。

 

在諸多書體當中,莫友芝的隸書個人風格最為鮮明。從《金石筆記》中可知,他對漢碑進行過認真的考證,並且經常將碑帖隨身攜帶觀覽臨習。

其中的《西狹頌》就對他的影響很大,但他的隸書又有《張遷碑》的方正固拙,《石門頌》的疏宕,《禮器碑》的俊逸,《曹全碑》的渾穆。另外受當時集聯風尚的影響,他沉迷至深,《雙魚罌齋錄莫子偲友芝集聯》中僅漢碑就含八十聯,涉及八十餘種。可見莫友芝先生對於隸書的取法之廣,用功之勤。

 

 

此幅隸四言對聯屬莫友芝晚年作品,創作於同治五年七月下澣,即下浣,二十一至三十日之間。在受業於他門下的晚清書畫、金石考據家蔣節囑托下所作。

以隸意參篆勢,質樸清剛,筆力渾厚,方勁古拙,盡顯古雅之趣。一掃隸書扁方的常態,出故入新,意態不凡。這與莫友芝晚年遊曆江南,盡交天下俊彥魁儒不無關係。在這期間他結識了一大批奇才名家,與張裕釗、俞樾、何紹基、翁同龢、劉熙載等書學大家切磋藝文,取長補短,書藝大進。

他曾說:“餘平生論書不盡於書家,以書本心畫,可以觀人。書家但筆墨專精取勝,而昔人道德文章,政事風節著者,雖不名家,而一種真氣流溢,每每在書家之上。” 書家之心性而非純粹的技法,隻顧埋頭苦寫,德行學養無從談起,今日說來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隸書對聯莫友芝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