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其他對聯曾廟曾府楹聯

曾廟曾府楹聯

2018-03-05 19:44:46沈效敏吉祥苑 0條評論

嘉祥文化底蘊深厚,楹聯也曆史久遠,內容豐富,往往把人倫教化、名人勝景、人生感悟、家族榮耀、民俗軼事等濃縮在聯語中,是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特收集解讀,奉獻讀者。嘉祥是曾子故裏,先從曾廟、曾府說起。

 

△曾廟戟門聯

述格至誠正修齊治平之傳①,萬世鹹承厥訓②

超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而外,一人獨得其宗③

【注釋】

①述格至誠正修齊治平:取自《大學》,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的省稱。《大學》分“經”一章“傳”十章,“經”一章提出“三綱領八條目”,“傳”十章逐條闡述“經”義。朱熹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

②鹹:普遍,都,全部。厥:代詞,其,他的。承:.受到,蒙受。訓:教導,教誨。

③下聯取義《論語》先進篇和裏仁篇。孔子把他的優秀弟子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而曾子不在其中,又恰恰是曾子能把孔子的思想概括為“忠恕”,所以是“而外一人獨得其宗”。

【解讀】

此聯作者不詳。落款時間“乾隆歲在甲子仲春上浣之吉”。

曾廟為祭祀曾子的專廟。曾子名參,字子輿。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儒學傳承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後世尊奉為宗聖。此聯說的是曾子對孔子學說的傳承,強調曾子在儒家的地位。上聯說的是“傳”,曾子孔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進行闡發,寫成《大學》一文,對後世影響深遠。下聯說的是“承”,曾子能把孔子的思想概括為“忠恕”,超出孔子的所有弟子,單獨得到孔子思想的根本。此聯對仗工整,可謂佳作。


 

△曾廟宗聖殿門聯

衍弌人惠忠恕之心傳①,學性省克②;

開萬世至平治之事業③,道極明新④。

【注釋】

①衍:推演,衍述。弌人:即一人,指孔子。

②省:自省,省察。克:克製。

③開:開啟。平治:為治國平天下之省。

④明新:為明明德、新民之省,均為《大學》中的詞語。

【解讀】

此聯作者不詳。落款時間是崇禎丁醜孟夏吉旦,即書寫於公元1637 年農曆四月。此聯是說曾子對孔子學說的繼往開來、發揚光大,並突顯出曾子修身為本、崇德自省的思想。上聯和下聯的前後兩部分兩層意思很自然地聯係在一起,表現了作者高度的文化修養。


   

    △曾廟宗聖殿跨門聯

擴宏毅之襟期①,積久能通②,直撥群賢而入聖③

具見知之學識④,迎機立化⑤,允師萬代以稱宗⑥。

【注釋】

①宏毅:堅強而有毅力。出自《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襟期:襟懷,誌趣。

②積久:長時間的累積。通,貫通。

③直拔:猶徑直。

④見知:見而知之。指同時代的事,以別於後代對前代事的“聞而知之”。這裏指親自聆聽孔子的教誨。

⑤迎機:順應意向,抓住苗頭。機:通“幾”,苗頭。立:建樹,樹立。化:習俗,風氣。立化:建立起改變社會習俗的學說。

⑤:確實。

【解讀】

此聯作者不詳。是解說曾子為什麼能夠成為聖人、成為宗師的。一是自身的秉賦,有堅強的意誌,遠大的誌向;二是孔子的直接教導。堅強的意誌才能對孔子的教導長期積聚達到貫通的境界,孔子的直接教導才便於領會孔子思想的真諦而有新的建樹,就是這二者的有機結合,才使曾子徑直超出群賢而成為聖人,成萬代效法的宗師。

 

△曾廟宗聖殿明柱聯

執中精允①,列聖淵源②,約言之統於一貫③,故從往者法紹唐虞

止善明德④,諸賢授受,廣推之衍作十章⑤,則開來者道傳思孟。

【注釋】

①執中精允:出自《尚書·大禹謨》,其中有“人心惟危,道心惟一,允執厥中”一句,意思是說,人心危險,道心精微,要精研要專一,又要誠實保持中道。朱熹等宋儒把這十六字看作堯、舜、禹心心相傳的個人修養和治理國家的原則,因而把它稱作“十六字心傳”。《論語·堯曰》也有類似內容。此處“執中精允”指代“十六字心傳”。

②列聖:指堯、舜、禹等儒家所推崇的聖人。

③一貫:即一以貫之。出自《論語·裏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曰。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④語出《大學》。“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是《大學》“三綱領”。此處“止善明德”指代《大學》“經”一章。

 ⑤朱熹把《大學》分“經”一章“傳”十章,這裏的“十章”指《大學》的傳十章。

【解讀】

此聯原為清代大學士劉墉所書。這是從道統論的角度說明曾子的重要地位的。道統論是中國曆史上關於儒家傳道係統的理論。孟子認為孔子的學說是承接堯、舜、禹、湯、周文王等先代聖王的,並且自命繼承了孔子思想的正統。唐代韓愈正式提出所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關於道的傳授係統的理論。南宋朱熹將道統論進一步發展完善,他認為儒家的道統是周敦頤和程氏兄弟上接孟子的,而自己又繼承了周敦頤和程氏兄弟的儒家道統。此聯是說曾子上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諸聖,立論根據是曾子把這一道統的核心總結為忠恕,即仁;之下又啟迪了子思、孟子,使儒學正統得以承傳,立論根據是曾子為《大學》作傳,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儒家的最高理想。因此,曾子是儒家道統中不可與缺的一環。此聯氣勢磅礴,抓住關鍵,有理有據,凸顯曾子的曆史地位。


△曾廟萊蕪侯殿門聯

磊落天姿①,誌異三子之撰②

淵源家學③,道啟一貫之傳④

【注釋】

①磊落:形容儀態俊偉,也形容胸懷坦蕩。天姿:特指俊美的容貌。

②異:特別的,特殊的。三子:指子路、冉有、公西華。撰:才能。異三子之撰:取義於《論語·先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說的是曾子的父親曾皙舞雩言誌。原文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微笑)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禮服)章甫(禮帽),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誌也。’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誌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③淵源:深邃,深廣。家學:家族世代相傳的文化。

④啟:開啟,開創。一貫之傳,代指曾子。參見曾廟宗聖殿明柱聯注釋③。

【解讀】

此聯作者不詳。內容說的是曾晳在儒家的地位。曾晳,名點,字晳,曾子的父親。孔子的早期弟子,具有豪放不羈的性格及舉止,有魯之狂士之稱。從上聯看,《論語·先進》“四子侍坐”章記載,孔子的弟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談論誌向,孔子指出了子路的不謙、冉有的不實、公西華的過謙。在四人之中,隻有曾晳的回答才得到了孔子的正麵讚賞,並且讓孔子喟然而歎。這就是“誌異三子之撰”,說明曾晳在孔子諸弟子中的地位不同一般。下聯更點出了曾晳的不同尋常之處,他養育出了一位被後世稱為宗聖的曾子,使孔子的思想得以流傳後世。


 

△曾廟萊蕪侯殿明柱聯

沂水春風紹祖誌①

江漢秋陽振家聲②

【注釋】

①沂水春風:取義於《論語·先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代指曾晳舞雩言誌。紹:繼承。祖:先代。

②江漢秋陽:取義於《孟子·滕文公上》:“子夏、子張、子遊以有若似聖,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強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己!’”是說孔子象用長江漢水的水洗濯過,用夏天的太陽曝曬過,他的潔白無瑕任何人都比不上。彰顯了曾子的追求。振:興起。

【解讀】

此聯作者不詳。內容說的是曾晳、曾子父子在曾氏家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上聯說曾晳舞雩言誌沂水春風的境界,繼承了曾氏祖先的精神。下聯說曾子對孔子江漢秋陽的品評價,進一步振揚了曾氏家族的聲譽。此聯用兩個有代表性的典故,分別彰顯曾晳、曾子高尚情操,從而體現父子二人對曾氏家族增添的榮耀。

 

△曾府門聯

道貫古今①,家聲仍舊②

世承祖蔭③,德澤長流④

【注釋】

①道:學說,思想。貫:貫穿,貫通。

②仍舊:照舊不變。

③祖蔭:後世子孫以先代官爵而受封;也指祖宗積累下來的社會威望或者財富,人脈關係等。

    ④德澤:恩德。

【解讀】

此聯作者不詳。其內容顯示了封建大家族的威勢和期望。什麼人的學說才能貫穿古今?隻有聖賢。也就是說,道貫古今是對古代聖賢才能使用的詞語。世承祖蔭一語雙關,一說祖先的官爵世世承襲,一說祖先的威望世代得到繼承。他們期望的不僅僅是家聲仍舊,家族的聲望照舊不變,而是德澤長流,這種恩德永遠流傳。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曾廟曾府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