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黃龍 攝影/ 譚容
山水是人類生存環境與文化背景,同時又是中國古代文人怡情養性安頓心靈之所,寄情山水是中國文人一獨特嗜癖。
山水猶如一位美麗的姑娘,楹聯便是姑娘頭上的珠寶,點綴使增色。楹聯為山水確立調性,楹聯賦予山水以靈魂。山水因聯顯,聯因山水傳。
國土有如吾之廣者,世之有幾?江山有如吾之美者,世之有幾?而山水又配之以楹聯題詠交相輝映者,則僅為我中華所獨有也。
中華山水千姿百態,東媚西峻北蒼南秀,中華文明古老久遠,曆史文化積澱深厚。自古以來,山水之於中國人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寄情山水是中國文人一獨特嗜癖。他們在遊山玩水中觀照自然,修身養性,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攬“古道西風瘦馬”“杏花春雨江南”,賞“落霞孤鶩,秋水長天”。他們在尋幽攬勝中拋卻俗塵參禪悟道,覺“身比閑雲,心同流水”,悟“迷則不覺覺則不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明“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他們在遊山玩水、尋幽攬勝中體驗天人合一生命之境,在他們眼裏,“嶺如屏、海如鏡、舟如葉、城廓村落如畫”“洞有雲、崖有泉、鬆有濤、花鳥林壑有情”,他們“放懷於天地外,得氣在山水間”,覺“天高地迥,心曠神怡”“對月臨風有聲有色,吟詩把酒無我無人”,不知“月在天空池中何物,我觀夜色身後是誰”。若夫時運不濟,風景不殊,當其欣於所遇必又觸景生情吊古傷今,見“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便要“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至山水名勝亭台樓榭,便要“掀髯大笑,邀幾個赤鬆、黃石、白猿來一評今古”。山水大自然是中國文人的永恒情人,可抒發誌向、可排遣心事,甚而安頓生命,達時供消遣,窮時以撫慰。無論窮達,皆喜悠遊山水間,放情世俗外,嘯傲高歌,低吟淺唱。如此,則山水由聯顯,浩浩乎沛然氣生,聯因山水傳,洋洋乎蔚然大觀。
予癡迷名勝題署聯語者久矣!稍有閑暇複稍有餘錢,即上峨嵋、下洞庭,走三峽,過秦淮,登泰山,遊北海,恨不能遍攬祖國名山大川。每有親臨,靡有不覺我神州山川之奇,人文之盛。至若見其草木敷榮,雲雪飄揚,煙景畫圖,妙境奇觀,便隱約有感而又不能喻之於懷,而觀其題署,非旦是一語道盡且又另開一境,於是更覺名山勝水非有題詠點染不可。於是反觀山水,追憶過往,複品楹聯,漸漸地,物我兩忘,幾不能出,信可樂也!
或又不至,展讀名勝聯語,因想所題山水之風貌,過往之盛事,揣度作者之際遇與題署之意態,品味聯家之個性才情胸襟氣度,坐臥室內,心遊萬裏,穿越百年,神交古人,時有會心,不亦快哉!
山水佳聯甚多,分類甚難。其純然繪景而富有神韻者,寓情於景而情景交融者,借景抒懷而充溢奇氣者,於幽默機趣中見出生化天機之微妙者,在悲愴沉痛中見出無窮時空之微茫者,明言山水而暗藏禪機啟人慧悟者,集他人詩文寫景會意而渾然天成一如己出者,是吾最愛。茲各揀數聯細言之。
廬山雲霧 攝影/ 衛岌/ 視覺中國
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
——山水白描類
入得山水,見其山蒼樹秀,草木欣欣,水活石潤,漁釣怡怡,聞其鳥鳴春澗,雨打浮萍,漁歌唱晚,牧笛催歸,靡有不心有所感而欲歌之詠之。發而為聯,則為吟賞、再現、渲染、禮讚。這類純然吟賞禮讚山水的上乘之作,往往廖廖數字而山水形質盡出,儼然一幅風光優美的山水畫。
“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昆明黑龍潭)、“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掛者如簾”(廬山三疊瀑)、“龍躍九霄雲騰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泰山西溪石亭)、“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紅霞似錦毋須機織繡天成”(黃果樹瀑布),皆寫水也,實寫而有神采,景象清麗,空靈可喜。
“遺世獨立,與天為徒”(武夷山天遊峰)、“眼中滄海小,衣上白雲多”(福州鼓山)、“地到無邊天作界,山登絕頂我為峰”(泰山天山閣)、“長嘯一聲山鳴穀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南通狼山),皆寫山也,虛寫而有實境,雄渾大氣,體驗獨特,即未親臨,僅讀聯語亦能感受山之高竣而胸襟頓開,使人頗有淩雲意。
寫山難於寫水。山恒定不動,其雄偉高峻需在參照對比中見出,故寫山通常需采用對比、烘托、誇張手法,因之多為虛寫。而水靈動多姿,將其如實繪出即足以動人,故寫水多為實寫。
獨特之景必出獨特之聯,不可移置他處,如桂林之“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西湖之“島中有島,湖外有湖……”即是。但諸如“明月如晝,江流有聲”“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之總寫山水者,則無處不可。至若某些專為某處題署,倘是概寫,移至景致類似處亦無不可。如清人劉鳳誥詠濟南大明湖的“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即適於杭州西湖,而杭州西湖“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畫中行”又見於昆明西山三清閣。
黃果樹瀑布 攝影/ 韓加君/ 東方IC
凡上下聯隻一兩句者,所寫皆為一時一地此時此景,上述所引皆是。三句以上者,所寫內容多有拓展,可能非一時一地此時此景。如:
台榭漫芳塘,柳浪蓮房,曲曲層層皆入畫;
煙霞籠別墅,鶯歌蛙鼓,晴晴雨雨總宜人。
此明人鄭燁撰西湖湖心亭聯。所寫非此刻當下,時間有延伸,視野也有拓展。清人龔正謙撰福建邵武熙春山憩亭聯亦是——
放開眼孔,看曉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雲初起;
洗淨耳根,聽林鳥爭啼,寺鍾答響,漁歌唱晚,牧笛催歸。
聯中景致不斷切換,讀聯如看風光片,有山有水有聲有色,充滿詩情畫意。“曉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雲初起”,可謂氣象萬千,似美不勝收。“林鳥爭啼,寺鍾答響,漁歌唱晚,牧笛催歸”,祥和寧靜,猶是人間樂園。
上述兩聯雖景非一時,然皆為一地。景非一地事非一時之聯比較少見,我所知道的隻有湖北襄樊草廬亭聯和明人李東陽題書齋聯,兩聯內容仿佛,而以後者為佳:
滄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峽雲,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潮,匡廬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
青蓮詩,摩詰畫,右軍書,左氏傳,南華經,馬遷史,薛濤箋,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
此聯寫法獨特,藝非一時,景非一地,取藝則綺章疊秀,攝景則異彩紛呈。上聯頌祖國文化為古今絕藝,下聯讚華夏江山勝跡乃宇宙奇觀,內容之豐富,氣勢之恢宏幾無以複加。且又以連環對的形式出之,景藝難窮,波瀾壯闊。收筆一“合”一“繪”、一“收”一“置”繪盡聯家胸襟意趣。“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何等渾恢豪邁!“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又何其別致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