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寓情於景類
如若眼前之景與聯家胸襟氣度及人生感悟高度契合,抑或眼前之景能激起聯家馳懷玄想,其所繪之景必融入作者主觀情感與思考。此等聯語,不僅見出山川風物與人文景觀之形貌神韻,亦能見出聯家之山水情懷、審美意趣與獨特體驗。
李漁題廬山頂“足下起祥雲,到此者應帶幾分仙氣;眼前無俗障,坐定後宜生一點禪心”雖景有實寫然意不在景,李漁與慧遠方丈對句“天近山頭,到了山頭天又遠;月浮水麵,撬開水麵月還深”、朱彝尊題浙江嘉興山曉閣“不設樊籬,恐風月被他拘束;大開戶牖,放江山入我襟懷”幾無寫景,其意全在山水體驗、意趣與情懷。
因景而馳懷玄想之聯其意亦不在景。董其昌題杭州靈隱寺冷泉亭:“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此問一石激起千層浪。俞樾謂“泉自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左宗堂道“在山本清,泉自源頭冷起;入世則幻,峰從天外飛來”,金安清對曰“泉水淡無心,冷暖唯主人翁自覺;峰巒青未了,去來非佛弟子能言”。所答皆玄想,各具其妙。此等聯語雖因山水而起,其意已非山水。
意在山水,寓情於景,情景並重之山水佳構,必是景語即情語,情語亦景語。
初春的黃山 攝影/ 視覺中國
半壁起危樓,嶺如屏,海如鏡,舟如葉,城廓村落如畫,況四時風月,朝暮晴陰,試問今古遊人,誰領略萬千氣象?
九秋臨絕頂,洞有雲,崖有泉,鬆有濤,花鳥林壑有情,憶八載星霜,關河奔走,難得棲遲故裏,來嘯傲金碧湖山。
這是掛於昆明西山飛雲閣廊柱上的一聯,為明人楊慎撰,當代書法家劉昆生所書。“嶺如屏,海如鏡,舟如葉,城廓村落如畫”“洞有雲,崖有泉,鬆有濤,花鳥林壑有情”,景語皆情語,聯家對此地山水的詩意感悟之美盡在其中,而一“況”一“憶”又將作者對此地的喜愛之情再次強化。在對故土無比熱愛的表達中,一個藝術氣質十足、性格豪放爽朗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寓情於景之聯,以能於聯中見出聯家性情為佳。在眾多山水楹聯中以風流倜儻、豪放曠達、甚至放浪形骸者所撰聯語最見性情。
半麵山樓,半麵江樓,書畫舫,容我掀髯大笑,邀幾個赤鬆黃石白猿來,一評今古;
數聲樵笛,數聲漁笛,翠微天,盡他拍手高歌,聽不真清風明月綠水引,萬象空蒙。
此貴陽翠微園拱南閣門聯,清代貴陽知府汪仙譜撰,貴州當代書法家包俊宜篆體補書。上聯寫樓閣恍如仙境,邀古時高人作客,縱論古今。下聯從音響角度描繪樓閣勝景。“容我掀髯大笑”,何其快意瀟灑!“邀幾個赤鬆黃石白猿來,一評今古”何其神奇俊逸!查仙譜其人,果是東坡一類豪放曠達、風流倜儻人物。此等奇言非神奇俊逸之人不能出之。
試看他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時間變幻景光,盡消凝晴姿雨態,夕靄朝暉,雪映霞酣,星初月午,安排著詩酒琴歌,話南渡當年,過去漫牽無限感;
恰好這山為迎,水為送,買一篷兒拓開懷抱,遍探尋邃館岑台,回樓古刹,名泉秀石,寵柳妍花,狎玩些煙波魚鳥,算西湖此日,到來俱是有情人。
此清末民初九江人熊香海題杭州西湖問花舫聯。與上兩聯比,此聯意態平和些、沉靜些,不是“嘯傲”隻是“狎玩”,但似乎比“嘯傲”又還要超脫。“春如醉,秋如醒”“山為迎,水為送”最是別致一“醉”一“醒”一“迎”一“送”使西湖別具意態,是常人少有的觀感體驗。
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借景抒懷類
如若聯家熟諳觀攬之地的曆史人文,抑或心裏早有鬱結再入山水,遊目騁懷觸景生情發而為聯,則多是借景抒懷吊古傷今。這類楹聯多見於人文鼎盛之樓館祠廟,聯語結構多上聯寫景,下聯抒懷,如康有為西湖聯、孫髯翁大觀樓聯,亦偶有上聯抒懷,下聯寫景者,如黃琴士太白樓聯、竇垿嶽陽樓聯。至若情之隱顯強弱,則與所題之地文化積澱厚度有關,更與聯家際遇氣質有關。
山東日照 攝影/範海波/東方IC
島中有島,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畫橋,覽沿堤老柳,十頃荷花,食蓴菜香,如此園林,四洲遊遍未嚐見;
霸業銷煙,禪心止水,閱盡千年陳跡,當朝暉暮藹,春煦秋陰,山青水綠,坐忘人世,萬方同慨更何之。
此康有為為三潭印月所撰,由現代著名女書法家蕭嫻補書。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湖中一島,比湖心亭大,風景秀麗、景色清幽,島呈田字形,島中有湖,園中有園,曲回多變,步移景新,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
康早年上書變法、擁立幼帝,霸業銷煙,轟轟烈烈,民國後黯然退出政治舞台,遊山玩水,置地築園,盡情納妾。其康莊自題聯“割據湖山少許,操鳥獸草木之權,是亦為政;遊戲世界無量,極泉石煙雲之勝,聊樂我魂”正此時心境,所謂“禪心止水”,實飾詞也,隻不過抬頭望天,已是星輝月掩,無可奈何又萬方同慨,此等感受,恐非親曆難以理會。
此聯相當筆墨尚在景上,有的對聯客觀之景純為情之背景與陪襯,如:
侍金鑾,謫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窮通?但隨遇而安,說什麼仙,說什麼狂,說什麼文章身價,上下數千年,隻有楚屈原、漢曼卿、晉陶淵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磯,俯長江,這眼前更覺天地空闊。試憑欄遠眺,不可無詩,不可無酒,不可無奇談快論。流連四五日,豈惟牛渚月、白苧雲、青山煙雨,都收來百尺樓頭。
長江三峽 攝影/劉洋/視覺中國
此安徽馬鞍山采石磯太白樓聯,清人黃琴士撰。上聯述說李白既曾有侍奉玄宗於金鑾殿的顯赫,也有被遠謫夜郎的酸辛,但他生性磊落豁達,何嚐對個人得失耿耿於懷?什麼“仙”呀、“狂”呀、“文章身價”呀,都難以概括真實的他。數千年間,隻有李白能集屈原的忠憤、東方朔的狂傲、陶淵明的曠達於一身。下聯由回憶李白轉入自己在太白樓所見的景致與感懷。
此聯的重心在於抒懷,作者胸襟開闊、快人快語,但情感上還尚有節製,不似下聯鍾雲舫題成都崇麗閣聯的悲天愴地:
幾層樓獨撐東麵峰,統近水遙山,供張畫譜:聚蔥嶺雪,散白河煙,烘丹景霞,染青衣霧。時而詩人吊古,時而猛士籌邊。隻可憐花蕊飄零,早埋了春閨寶鏡;枇杷寂寞,空留著綠墅香墳。對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總貪迷醉夢鄉中。試從絕頂高呼,問問問,這半江月誰家之物?
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製,裝演英雄:躍岡上龍,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若長歌短賦,拋灑些幽恨閑愁;曲檻回廊,消受得清風好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裏。且向危樓俯首,看看看,哪一塊雲是我的天!
此聯掛在成都崇麗閣的正廳裏,由中國楹聯學會首任會長魏傳統將軍行楷補書。鍾雲舫弟子鄭塤點評此聯“高闊視步,有獨往獨來於天地之概”。此聯寫於他因詩獲“罪”被革去廩銀流落成都有家難歸之時,故其上下聯一起筆,一股濃烈的悲愴就彌漫其間,其後經“隻可憐/倒不若”“對此茫茫/嗟予蹙蹙”的不斷醞釀,到“問問問/看看看”時,悲憤之情已無以複加。
清人鍾雲舫極富才情與個性,一生創作楹聯1800餘副,題材廣泛,思想深刻,語言純熟,格調高雅,被譽為聯聖。他生性豪俠,剛正不阿,鄙視貪官汙吏,一生潦倒,致使虛負淩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正如他自題聯所雲:“俠烈一層,剛傲一層,愚拙一層,懶惰一層,屈指世間誰似我;功名相厄,銀錢相厄,疾病相厄,患難相厄,傷心命運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