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對戀人,婚期因戰爭一再推延,他倆在日本投降後成親,有人寫一一副婚聯:
“喜氣溢江夏,喜報上林春,喜十年訂就良緣,喜今夕吹簫引鳳;
幸寇退浠川,幸從離亂出,幸三生結成佳配,幸此日淑女乘龍。”
‘四喜’對‘四幸’,一對戀人終成良緣,讀來超俗。
過去江西某地盛行一種作法,叫轎對。即女方出半對,由男方對答。有一位新娘的喜轎上寫道:“今月乃古月,美景良辰心像意。”聯中用拆字法和嵌字手法,把新郎胡美意寫進了對聯。這上聯雖比較難對,但難不倒請來答對的秀才們:“新人真可人,妙齡佳偶競嬋娟。”聯中也嵌入新娘名字何妙娟,確實對得好。
關於婚聯,民間還流這樣一個故事:明代山西有一位名醫叫喬嗣祖,家有二女,名珍姐和珠妹。喬老不想把祖傳醫術傳給外人,決定出一聯應對招婿入贅。他寫道:“珍珠雙花紅娘子。”
有一天,一位身穿綠錦袍的少年上門應對:“枸杞二醜綠賓郎。”喬老問少年:“下聯作何解釋?”
少年笑道:“我叫吳杞,兄弟叫吳枸,他有病在家,我穿綠錦衣前來,兄的文才和醫術勝我十倍多。”喬老聽了,心中大喜,當麵招吳枸兄弟入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