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過年貼的對聯藏著家業延綿的奧秘!

過年貼的對聯藏著家業延綿的奧秘!

2017-01-28 20:06:05未知廣西故事公眾號 0條評論

大蘆村,廣西西南部的一個古村落,五百年的風雨滄桑,刻劃出幽幽古巷和庭院深深的氣度。村落裏散布著九個群落的明清古宅,三百多副古對聯裏,書寫著這個村落家業延綿的奧秘。

大蘆村勞氏先祖,原居住於山東即墨勞山。明朝中後期,戰亂動蕩,勞氏先民為了尋找到一處安寧的居住地,幾經碾轉,在明朝嘉靖年間,遷居到了廣西靈山縣的大蘆村。

楹聯,又稱對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最先起源於桃符。據《宋史·蜀世家》記載:“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成型對聯,在1100多年前,由五代後蜀主孟昶所寫。到了宋、元時期,對聯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對聯言簡意深、對仗工整,被稱為文言文在當今世界最後的風景。

從遙遠的北方家鄉來到南方,勞氏先祖知道,要想讓子孫後代能夠在此繁衍生息,出人頭地,就要立下一整套做人做事的規矩,這些規矩不隻是口頭的約定,而是要掛在門楣上、堂屋前,成為家中隨處可見、時時約束的行為準則。

大蘆村305副傳世對聯,主要內容是儒家的勵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大特點就是,幾百年來,內容不變,放置的位置也不變。每年春節村民們都用大紅紙重新書寫一遍,張貼在原來的位置,對子孫後代起了很好的傳承教化的作用。

如果說深厚的對聯文化是大蘆村的魂,那麼古宅則是大蘆村的形。走進大蘆村,青磚灰瓦,屋脊層疊,高牆深院,鱗次櫛比,走在其中,你會發現歲月在這裏留下的滄桑烙印。大蘆村的祖宅,由勞氏始祖勞經在公元1546年開始建造,因大門兩邊的山牆,形似鐵鍋兩邊的耳朵,而得名鑊耳樓。鑊耳形似官帽,明清時期的欽州靈山一帶,官越大,山牆上的鑊耳越大。

幾百年來,大蘆村的傳世對聯,教誨人們修心養性,嚴於律己;勸導人們立身處世,德才為先;曉諭人們篤學勵誌,利己利國。從定居大蘆村到十九世紀末,勞氏家族培育出縣、府儒學和國子監文武生員10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獲得明、清曆代王朝封贈。

又是一年新春到,按照大蘆村的傳統,過年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趁著冬日暖陽,擦拭古宅老對聯,用鮮墨紅紙將傳世對聯重新書寫一遍,再鄭重其事地貼上,既為感懷祖先,更為教化後人。

鮮紅的對聯,在南方的寒冬裏透露出火紅的喜慶氣氛,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一副對聯,既是文化的尋根,也是文明的傳承。

敬請關注廣西衛視今晚21:20播出的《廣西故事》之“對聯傳家大蘆村”。

廣西衛視 本周六21:20播出

綜藝頻道 本周日23:00播出

新聞頻道 本周五14:30播出

國際頻道 本周日21:00播出

廣西網絡廣播電視台 同步播出並點播收看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家業過年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