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聯意到聯味的開拓提升

聯意到聯味的開拓提升

2018-01-22 22:24:49劉大川 重慶璧山互聯網 0條評論

    一副好的聯,要琢磨聯意,提升聯味。聯意與聯味,是借用詩意與詩味而言的。其實,詩有,聯也不例外。如何使自己的聯別有一番風味?可學習與借鑒現代詩的嚐試。

    白話新詩產生後,現代詩異軍突起,它關涉到生命體驗、精神、潛意識、情緒、悟性等,拉大與傳統詩意與詩味的距離,其探索值得寫聯者思考。在本質上,現代詩是靈性與體驗的產物,本能要排斥那些常態、秩序化的“編程”,它突破了我們平時所理解詩的一般邏輯推導,理式觀照,道德倫理,概念判斷,主題先行等方法。他們以不同的思維方式、感受方式、傳達方式、語言方式來重新建構從意到味的開掘與提升。以海子《九月 》為例進行說明:“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一個叫木頭,一個叫馬尾,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遠方隻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鏡高懸草原映照千年歲月。我的琴聲嗚咽淚水全無,隻身打馬過草原。”

    第一句“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意韻豐富,讓人費解。意象有“草原”“野花”“眾神死亡”,還有一個目擊者“我”。這裏的草原,已不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風牛羊”的草原,也不是騰格爾唱的草原,它完全是作者心中的另類草原,是沒有神性的草原。在這個草原上,卻還有一片野花。這給人無限的想象,諸如草原已經不是精神的家園,隻是一片物質的世界等。前麵還有“目擊”二字,中有一個作者在,作者看到神性一點一點的消失,野花一點一點的燦爛,置身其中,無可奈何,讓人悲痛。第二句“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讀起來拗口,細一品咂,有味。現代詩會大量的運用技巧,諸如智性,變形,含混,陌生化,密度等方式,提升詩味。草原沒有風,如果直接說,一點沒有詩味。“遠方的風”好理解,“遠在遠方的風”,意味著風在更遠方。還比“遠方更遠”,那就遠在天外,遠在你的想象之外。沒有風,竟連風都沒有,可見草原一片死寂,盡管開著野花。“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隻身打馬過草原”,這些句子,都充滿了意味。盡管來到草原,但草原不是我向往的地方,這裏不是我的家園,這些意思怎麼表述?又怎麼表述得有味道?海子的寫作為我們提供了富有意味的借鑒。“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的表述很奇特,它通過語言的新奇,理性的思考,來表達對所見草原的遺憾。它沒有描述景象讓你感受,而是理性的讓你思考。所見的草原不是沒有精神性,也許遠方的草原有吧,那就希望草原在遠方,遠方的草原才有它的神秘性,才是想象的桃花源。草原不是我的棲息地如何表達?“隻身打馬過草原”,匆匆而過,“隻身”,還見作者的孤獨感。這樣的表述確實意與味十足。

    聯有實用性,須傳情達意。還得進一步有味,有藝術性。意,大致而言,次第是由淺入深,由少到多,推陳出新,由事及理,上升到人生與哲學等。當然,也不是說越多越好,越深越佳。就是一個意,普通的意,如果韻味十足也是好的。那麼味,它有濃淡甘肥。有味,家常菜也百吃不厭。味,當從無味,寡味,少味,變味到有餘味,意味,興味,趣味等。從聯意到聯味,得琢磨用詞,句式,修辭,技巧,達到意與味的渾然一體。聯意與聯味有高下,這裏以最近一期《中華楹聯報》所載熱劇《人民的名義》的幾副聯來說明,拋磚引玉。分看三聯:

    皆以人民名義,官倉鼠?孺子牛?還須明鏡識真偽;

    唯存公仆情懷,憂在先,樂在後,始有淩煙照古今。

    以人民的名義拍蠅打虎;

    用製度的籠兒鎖欲戒貪。

    盤根結網,盜用人民名義;

    巨腐吞舟,何來公仆精神。

    第一聯是《中華楹聯報》總編輯方留聚先生的。這三副聯都運用了“人民的名義”,方總編在運用時,意義要比後兩副多,貪官借用“人民的名義”謀利,清官用“人民的名義”懲治腐敗,弘揚正氣。都以“人民的名義”,境界天壤之別,所以“還須明鏡識真偽”。第一聯的“公仆”比第三聯的意也要多,第三聯隻是點了一下,沒有闡述。方總編多說了“公仆情懷”的體現,以及彪炳史冊的曆史意義。第一聯在遣詞造句上,比二、三聯多技巧,氣盛剛正,意味雋詠。

    總的來說,聯意的開掘容易些,聯味的別致要難一點。有現代詩,但難以有現代聯,但也不能說現代詩的探索我們就不去做,他們的成功處就沒有啟發與借鑒?


猜您喜歡

相關閱讀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聯意聯味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