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喬遷新居,讓我給寫幅對聯,溝起父親給我寫對聯的事。五年前,我準備搬新房子,父親從老家打電話過來,說給我撰寫了一幅對聯,我敢快拿筆鋪紙記錄下來:“建歡喬木取方針之利,奇喜遷新居得政策宏福。”橫批:“文明和諧”。
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喜歡收集和撰寫對聯,從我記事起父親就代左鄰右舍的鄉親們寫對聯。鄉親們逢年過節、娶親嫁女、賀壽新遷,都會早早的來到我家找父親寫對聯,父親也樂此不疲,盡可能地滿足鄉親們的要求。那時我經常幫著父親倒墨、裁紙、洗毛筆,趴在父親旁邊看他寫對聯。
父親為鄉親們寫的對聯大多與當時的社會環境、農村實際相結合,有時也摘錄文人墨客的詩詞古賦。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中央一係列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過上了溫飽的日子,對改革開放後黨的富民政策心滿意足,父親給鄉親們寫的對聯大多也是讚政策、頌黨恩為內容的春聯。如:改革春風吹大地,富民政策滿神洲;政策鋪就康莊道,勤勞織造錦繡圖;新年新月新政策,好春好景好生活;戶納東西南北財,門迎春夏秋冬福等等,表達了村民追求豐收、渴望過上富足生活的意願。
喜迎新春
政策鋪就康莊道
勤勞織造錦繡圖
後來我入伍從軍,每回一次農村老家,就發現農村一年一個樣。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二、三產業迅猛發展,農民收入逐年提高,農民大多淘汰了自行車,家家增添了摩托車,戶戶安裝了程控電話,生活水平日益富裕。1999年,堂哥家1畝套袋蘋果收入1.23萬元,兩個日光溫室收入8700元。嚐到甜頭的堂哥找父親寫春聯時說,準備來年大幹一把,爭取多賺點錢,父親揮毫潑墨,寫了幅“一畝地年進萬元不為多,兩棚菜歲收八千還嫌少。”橫批:“科學種植”。
這些年來,國家出台了好多惠農政策,國家取消農業稅、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實行“兩免一補”……使農民支出減少了,收入增加了,生活更安定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農民們都一一記在心上。父親也結合鄉親們的意願,讓“村新路新措施新新風陣陣,國好家好政策好好運連連”;“糧補機補肥補助農民幸福,醫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舉國上下構和諧,齊心協力奔小康”等以話改革、讚政策、慶和諧為主要內容的對聯掛滿農家門。
去年春節,我回隴東農村探親,發現變化很大。鄉裏借助新農村建設,硬化道路、興建村組籃球場、自來水入戶、沼氣入戶,村裏原來的土坯房也少了,有幾家農民還蓋起了樓房。到我家門口時,嗬!父親起草的“政策順人心農興百業旺,方針合民意繼續向小康”大紅對聯映入眼前。父親告訴我,這些年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政策改善了生態環境,稅費改革增加了農民收入;縣鄉投資建設了文化室和籃球場,生活無憂的農民還自發地組建了秦腔自樂班;鄉親們寫對聯由過去的“發財”、“致富”到要求寫“和諧村莊風光好,勤儉持家日子甜”;“經濟繁榮花盛開,社會和諧春光好”為內容的對聯多了。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對聯年年掛,內容卻不同。父親的對聯猶如一麵明亮的鏡子,映照著社會的變遷,鐫刻著歲月的印記,折射出農村以及農民的可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