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廟楹聯:
其一
蘊昴畢之精,霞蔚雲蒸,光芒萬丈連北鬥;
作華夷之限,龍蟠虎踞,保障千秋鎮中原。
其二
峻嶺鎮幽燕,近翊黃圖,風雨永昭和會;
靈山鍾畢昴,遙連紫塞,陰陽迭起貞元。
好的名勝古跡聯,往往都不可張冠李戴,移易位置。否則便會違情乖理,令人費解。
從聯意所指來看,以上二聯當屬曲陽北嶽廟為是,但諸多聯集卻將其列在山西省編下(如王存信、王仁清編《中國名勝古跡對聯選注》,張過、劉新誌編《中華名勝楹聯集》,程裕禎、解波編《中國名勝楹聯大觀》等。), 未免有失考據。
熟知曆史的同誌都知道 ,曆代祭祀北嶽都在河北曲陽縣的北嶽真君廟,隻是到清順治十七年( 1660年)才改祭於山西渾源州的。
兩聯中,都曾用到“昴畢”一詞。
《中國名勝古跡對聯選注》釋為“泛指天上眾星”,未免望文生義。這裏的“昴畢”係指古代的分野而言。按黃帝分星,自胃十五度至昴十一度、至畢十七度,統稱昴畢,是今天石家莊市、保定市一帶地區的分野之星。《輿圖誌》中說:“在天宮昴畢,趙之分野”。《天皇會通》也說:“畢,主禦侮之臣,蓋西方七宿中之主燕趙者也。”曲陽恒山地處“昴畢之區”,因而二聯中有“蘊昴畢之精”、“ 靈山鍾畢昴”雲雲。
在聯二中,還有“幽燕”一地名。
《中國名勝古跡對聯選注》解釋說“古稱山西和河北兩省為幽燕”。實際情況是:幽燕並不包括山西省在內。幽,指古幽州,在今北京市附近。燕,指古燕國所在地域。也不包括山西。古燕國中心在今保定地區。曲陽縣屬保定,在古燕國範圍內。因而說“峻嶺鎮幽燕”。
此外,聯二中有“近翊黃圖”一語。
“翊”是衛護、保護之意,“黃圖”則是代指畿輔地域(古稱臨近皇都周圍轄區的地方為畿輔之地。)內的皇家陵寢、宮觀。明清時建都北京。“ 黃圖”隻能是指河北省境內(當時叫直隸省)的皇家陵闕。所謂“近翊黃圖”,也隻能是指曲陽的北嶽恒山,而不應該是指山西渾源的北嶽。
由上述三點可以證明,“蘊昴畢之精”、 “峻嶺鎮幽燕” 二聯,實為題河北曲陽北嶽廟的作品,而不該列於山西省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