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漫談

2009-11-09 11:15:02 0條評論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又迎來了今天的高考,我想學生、家長和老師對去年的語文考試一定還會記憶猶新,因為去年語文高考試卷出現對聯題目,全國試卷和福建、廣東、廣西、浙江試券上都不約而同考到對聯,題目都是給出上聯,對出下聯。字數多為五言對,如:“學問藏古今”、“滿園春色好”,更有長聯,“愛國誠信乃做人根本”(福建),“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全國)。也有十一言的,“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全國)。最長的是十五字聯“爆竹聲聲舊風俗舊習慣隨舊歲離去”。還有上聯為兩句“荔枝龍眼木瓜,皆是嶺南佳果”(廣東)。這種現象是曆屆高考沒有出現過的,有的考生因此吃了不大不小的虧。這種命題人在文學常識試題中采用對聯形式不能不引起同學和家長們的注意和深思。其實考對聯早已有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清華大華的一次國文考試中,陳寅恪教授就別出心裁地出了一個對聯。上聯是“孫行者”,看似簡單,卻難壞了眾多考生,有的竟以“豬八戒,沙和尚”對之,唯有一位考生對出了“胡適之”,概胡孫皆為姓,行和適詞性相同,者與之又都是虛詞,因此而得滿分。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為世人囑目,對聯更是其中的精碎所在。對聯,雅稱“楹聯”,俗稱“春聯”、“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內容豐富,琅琅上口,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具有著實用性、趣味性和很高的欣賞價值。對聯的種類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等等。在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我們更是有貼對聯以寄情托意的習慣。對聯在結構上由上下兩聯組成,也有叫上句和下句,或出句和對句的。它的特點是:上下聯應該字數一樣,結構相同,對對仗講求工整,平仄協調,上聯尾字仄聲,下聯尾字平聲,對聯還講求寬對和嚴對,寬對對平仄、詞性講求不嚴,我進過好多對聯聊天室和聊天群裏麵的對聯以寬對為多,但也有一味講求嚴對的,也常因此引發寬嚴之爭,對聯分正對、反對、串對三種形式。正對是指上下聯的意思基本相同,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反對則上下聯的意思相對或相反,如:“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串對又稱流水對,上下聯有著因果、承接、主次等邏輯關係,如:“秦皇安在哉,萬裏長城築怨,薑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

從古至今多少名人雅士也都熱衷於對聯佳作,各種名勝古跡處的對聯更是不勝枚舉,山海關上有名對:“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在西湖佳境有“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之聯,濟南大明湖有“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聯。就是在民族英雄嶽飛墳前也留下了名人佳作,“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千秋冤案莫須有,百戰忠魂歸去來”,這些聯把對忠良被害的崇敬、惋惜,對奸佞的切齒痛恨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有些聯涉及到地理、天文、曆史等多方麵的知識如:“朝霞似錦,晚霞似錦,東川錦,西川錦。新月如弓,殘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這聯要是沒有豐富的地理天文知識是對不出的。還有些聯是拆字聯,“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更有諧音聯難度更大些,因何(荷)而得偶(藕),有幸(杏)不需媒(梅)”。要想對好對聯,沒有廣博的知識做後盾是不行的。這也是對聯的情趣所在,一個好聯就是一個智慧的結晶。    

   綜上所述,可見高考出對聯並非偶然,這種題目既能考查學生對我國古文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貼近生活,很好地體現了母語教學的特點。因此為命題老師所青睞。今拋磚引玉,也就將高考聯,我來試對一下,希望能更引起大家對對聯的興趣。“學問藏今古,聲名震中西。”“愛國誠信乃做人根本,敬業勤勉為治富源泉”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南征北戰萬盞燈火映江紅” “荔枝龍眼木瓜,皆是嶺南佳果。人參鹿茸烏草,卻為塞北奇珍”。

    最後願對聯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樂趣,雖然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本國的國粹更應珍惜。願中華這份文化精粹淵源遠流長,重放異彩。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漫談對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