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朋友發來一則推文,名曰“大厲害!榮獲大世界基尼斯的中國第一對聯在銅官窯古鎮誕生”。初,筆者深感興趣,以為真的厲害得不得了。然而一經閱讀,卻掩鼻而逃。猶如步入一個餐廳,撲麵而來的不是美酒佳肴之芳香,而是一群嗡嗡亂叫的綠頭蒼蠅,怎不令人作嘔?
首先,我們看一看對聯的內容。該聯既然號稱為“中國字數最多的湖湘文化對聯”,當然論述的是湖湘文化的曆史源流。不錯,該作把湖湘文化的曆史與湖湘文化名人都像記流水賬一般羅列了一番,花了極大的精力,作了較為詳細的鋪排,精神十分可嘉。但不可原諒的是,一下筆就犯下了知識性的錯誤。例如,上比之“正脈道南存,洙泗宗鄒魯”一句,按作者意,講述的是曆經千年猶弦歌不絕、被譽為“道南正脈、瀟湘洙泗”的嶽麓書院。然,該句表述大有誤讀之疑。“道南正脈”為清代乾隆皇帝頒賜給嶽麓書院的禦書匾額,用以表彰其傳播理學之重要功績,而“道南”又包含了宋代理學家楊時之典故,其出自《宋史·楊時傳》:“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後,楊時任瀏陽縣令,於此傳播理學,令瀏陽變為儒雅之鄉。因此,“道南”實為主謂結構,“道南正脈”則應解釋為“理學之道南傳之正脈”。而按下聯對應位置之“元結中興頌”判斷,聯作者是將“道南”作名詞使用,“正脈道南存”便成了“正脈在道南地域流存”,成為謬誤了。“瀟湘洙泗”指的是嶽麓書院在民風教化方麵的重要影響,語出自於北宋文學家王禹偁所作之《譚州嶽麓書院記》“使裏人有必葺之誌,學者無將落之憂。誰為瀟湘,茲為洙泗;誰為荊蠻,茲為鄒魯。”其意為:“誰說這是瀟湘?這是洙泗,誰說這是荊蠻?這就是鄒魯。”所謂“洙泗”即山東曲阜(孔子的家鄉)境內的兩條河流洙水和泗水,而“鄒魯”即鄒人孟子與魯人孔子,二者皆用於代指儒學之發源地。所以,此處不應該拆開“瀟湘洙泗”而單獨使用“洙泗”二字, 否則,“洙泗”宗“魯”尚說得過去,而宗“鄒”則本末倒置了。再者,該聯作下比首句“吾道南來”,應引用自嶽麓書院之楹聯“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再可溯至上述楊時之典故。“濂溪”即宋代理學家周敦頤。但無論是周敦頤或是楊時,“吾道”都是宋代之理學。而於“吾道南來”一句其後緊跟“稽五千年人物,浩浩乎,惟楚有才”,再洋洋灑灑由神農祝融而至屈子賈傅又至懷素杜甫,邏輯上便紊亂不堪。而且,上聯己經講過了,下聯又來一個“朱張講嶽麓,南軒為學宗”,同一內容在一副楹聯之中反複出現三次,豈非九十歲的老太太,囉嗦一遍再囉嗦?這種內容重複、知識錯誤、邏輯紊亂、病句迭出的“對聯”,非但不能為湖湘文化增光,反而將給湖湘抹黑。
其次,我們考察一下該“聯”之格律。按中國楹聯學會頒布之“聯律通則”,“不規則重字”與“平收句尾三平聲字”都在避忌之列,而“仄收句尾三仄聲字”亦應盡量避免。然,此聯不規則之重字多如牛毛,光是一個“萬”字就重複了七次,僅上聯就有五個“萬”,“古”字也重複了七次。至於三平尾與三仄尾也比比皆是,前者如“萬丈壺瓶岩”、“國寶推羊尊”、“古岸興龍窯”,後者如“太史覓聖跡”、“東漢二百載”、“朱張講嶽麓”等等。不符合詩聯格律的句子則更是數不勝數,什麼“廿一萬域方”,什麼“漢侗友白回”,什麼“太史覓聖跡”,什麼“近世華夏史”,讀之簡直如同擊敗革破鑼,“嘔啞嘲哳難為聽”。讀這種毫無音樂美感的嚴重違律之作,說老實話,純粹是受罪!
其三,該“聯”之句法,多以五言七言為之。楹聯,尤其是長聯,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乃至九字十一字的句子必須時刻變換,穿插進行,方不致呆滯,不顯單調,眼花繚亂,搖曳生姿。像這樣大量的五言七言詩句串連在一起,毫無節奏變化,根本就背離了寫長聯的基本技法。試讀一下孫髯翁的《大觀樓聯》,讀一下鍾雲舫的
《江津江城樓聯》,哪有這麼寫長聯的?無怪乎有網友說,該作一不像詩,二不像聯,三不像文,四不像賦,純粹是一篇四不像。用鄉下人的話說,這撰聯的人“根本冇跟做聯的人睏過”!
總而言之,該作極不合格,根本不符合對聯之要求,將其稱為“湖湘文化對聯”既是對湖湘文化之褻瀆,更是對楹聯文化之褻瀆!
新華聯對銅官窯景區的文化建設是十分重視的,這,長沙人有目共睹。前年,他們特地邀請了一批長沙和望城的聯家為景區撰聯,打造了一條亮麗的楹聯文化風景線,很值得點讚。但,景區負責人為了發揮名人效應,也邀請了幾位並非楹聯家的所謂“名人”撰寫了幾副病聯,懸掛在十分顯要的位置,結果是一粒老鼠屎打壞了一鍋湯,令整個景點黯然失色。這一次,又將這副“楹聯”刻石顯擺出來,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失策。前年曾為新華聯銅官窯古鎮撰聯的一些作者說,我們的作品與這副“長聯”放在一起,恐怕會惹上一股臭味,不如撤下來吧。可見,新華聯的決策層這事幹得多麼糗!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麼一篇糗作,竟然還請來了大世界基尼斯的認證官來“認證授牌”,而且事先還經過了“長達14個月的審慎論證”!這個國際玩笑真是開得“大厲害”了。試問: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是憑什麼來“審慎論證”的?你們有一個楹聯專家嗎?如果有,這“專家”恐怕同樣是山寨的吧?不然怎麼會如此之低能,低能得不如一個僅僅學習了一個星期對聯的小學生呢?這樣的“認證”,豈不又一次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