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張維社‖犀利的文學利劍--諧諷聯

張維社‖犀利的文學利劍--諧諷聯

2021-07-31 21:42:22張維社聯齋 0條評論

張維社,字逾之,1971年生,陝西興平人。楹聯書法作品散見於省內外、香港、澳門百餘家報刊,先後入編百餘部專集、辭書。主編《新農村實用對聯》《興平對聯集成》《維心思語》等書,與人合作編著《當代青年對聯佳作選》《豐碑頌》《漢武茂陵楹聯擷粹》(下)《槐裏荷韻》等書。策劃舉辦全國性楹聯大賽10餘次。楹聯書法作品多有獲獎或被部分旅遊景點製牌懸掛。先後被鹹陽市文聯授予“黃土新苗獎”、“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陝西省楹聯學會評為“先進個人”、“首屆孫髯翁獎”;中國楹聯學會評為“弘揚楹聯藝術先進個人”、“聯律普及先進個人”,中國楹聯年鑒編輯部評為“對聯創作獎”等。現為中國楹聯學會名譽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楹聯學會副會長、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興平市文聯常委、興平市楹聯藝術家協會主席等。聯齋特邀聯家。


楹聯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廣泛的實用性,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青睞。我們說它是具有高度民族性的藝術瑰寶,絕非溢美。在春聯、婚聯、壽聯、挽聯、名勝古跡聯等眾多不同類型的對聯中,我們也時常能看到諧諷聯的影子。它不是從正麵述誌抒懷、詠史寫景而寓教於聯,而是從反麵嘲諷揭露、橫生妙趣而寓教於聯。這種以影射、諷喻見長的幽默諧諷聯,令人百讀不厭,使人從娛樂中得到啟迪,從聯語中悟出藝術真諦。

諧諷聯多出自民間傳說、軼聞雜談,可靠性不大,但卻多具趣味性。諧諷聯包括諧趣與譏諷兩大內容。諧趣,即詼諧有趣,耐人尋味;譏諷,即諷誡戲謔,引人深省。以詼諧幽默為主題,以教育勸誡為宗旨,運用多種修辭技巧創作的妙聯、趣聯,就是諧諷聯。那些流傳甚廣的諧諷聯大多是在人們口頭流傳中長期錘煉而成,因此它是人民大眾的集體創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生動活潑的藝術小品。

楹聯文化源遠而流長,諧諷聯作為對聯百花園中璀璨奪目的奇葩,其產生和發展,也同樣源遠流長。據《晉書·列傳第二十四·陸雲》和《世語新說·排調》記載,漢代文人陸雲(字士龍)與荀隱(字鳴鶴)素不相識,二人在文友張華家做客,華曰:“今日相遇,可勿為常談。”雲抗手曰:“雲間陸士龍”。隱曰:“日下荀鳴鶴”。這一對句被稱為“最早的對句”,是在“勿作常語”的要求下產生的一副藝術性較高的應答妙對。華亭古名“雲間”,“日下”指京都。荀隱潁川人,與洛陽相近,故雲“日下”。“日下”對“雲間”是地名相對,“荀鳴鶴”對“陸士龍”是人名相對。而且運用了諧音“陸(鹿)士(是)龍”,嵌字“雲”、“陸士龍”、“荀”、“鳴鶴”等修辭技巧,是一副對仗工整的諧諷聯。《唐摭言》卷八記載一副聯:“湛郎及第;彭伉落驢。”這副對聯寫的是一個故事:湛貴與彭伉是親戚,但彭伉認為自己是個進士,高傲自大,常常戲辱湛貴。後來湛貴苦學登第,當彭伉正騎驢遊郊,聽到湛貴“中舉”的消息時,嫉妒的他即刻失聲從驢背上跌了下來,當時人們嘲笑彭伉,遂作了此聯,這實質上也是一副諧諷聯。唐朝道士陳子宵登上華山後心意動搖,有人用對句嘲笑說:“不知上得不得;且怪懸之又懸。”聯中用老子《道德經》上的話“上德不德”、“玄之又玄”,用諧音(“得—德”、“懸一玄”)作成一副寓意深刻的諧諷聯,意蘊深長。由此可見,諧諷聯在漢唐時期就已萌生。

諧諷聯是廣大群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文學形式,也是我國諷刺文學園地的一支奇葩,它作為對聯家族中的重要成員,又有自己的個性和特色。諧諷聯的主要特點,就是運用誇張的手法,描述生活中落後、消極或反動的事物和新生、向上或先進的事物間的矛盾,盡情揭露其可笑、可恥以至可惡的一麵。它對敵人和黑暗麵是徹底的揭露、無情的嘲笑,對人民內部的缺點則是善意的批評和勸誡。比如,袁世凱竊位後,有人撰寫隱字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上下聯隱去“八”和“恥”字,諷刺袁世凱“忘(王)八”和“無恥”,其辛辣尖銳,人骨三分。諷刺是諧諷聯的突出特點,也是它的個性。用譏刺和嘲諷的筆法撰聯,揭露生活中的消極落後以至腐朽反動的事物,突出它的矛盾所在或可笑之處,使其無可隱蔽,借以達到貶斥、否定的效果,這是諧諷聯區別於其它聯類的本質特征。比如,慈禧臨死前為自己製定了十六字尊號:“慈禧端祐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她死後有人於北京崇文門外題寫一聯:“垂簾二十年,年年割地;尊號十六字,字字欺天。”將慈禧割地賠款的喪權辱國行徑揭露無遺。再如譏諷舊縣官聯:“早去一天天有眼;再留此地地無皮。”痛斥了貪官汙吏刮削民脂民膏的罪行,傾訴了人民群眾恨之入骨的心聲。對於人民群眾中的落後麵,則予以善意的批評和勸誡,如泥塑仙人聯:“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麼主意?廟遇煙雲,堂列鍾鼎,堪笑人供此泥木,荒費了多少錢財。”類似這種規勸善男信女的諧諷聯,讀了饒有興趣,也發人深省。詼諧有趣,回味無窮是諧諷聯的又一特點。比如,有一副謎語聯:“白蛇過江,頭頂一輪紅日;青龍掛壁,身披萬點金星。”上聯謎底是“油燈”,下聯謎底是“秤杆”,以對聯形式將“油燈”和“秤杆”描述得惟妙惟肖,同時啟迪人們競猜謎語,確實良多趣味。再如剃頭匠春聯:“一年生意從頭起;四季財源信手來。”將剃頭行業描述得形象逼真,十分有趣。如果聯語味同嚼蠟,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那麼,這樣的對聯不應當也不可能進入諧諷聯的行列。

可以毫不誇大地說,諧諷聯是整個對聯藝術中的集大成者,它巧妙地運用諧音、雙關、鑲嵌、拆字、頂真、回文等修辭技巧,構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藝術佳品。比如:“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八音齊奏,笛清難比簫和。”此聯以“櫓速”諧“魯肅”,“帆快”諧“樊噲”,“笛清”諧“狄青”,“簫和”諧“蕭何”,形象地構畫出文臣武將間的矛盾,是一副絕妙的諧諷聯。

諧諷聯雖然僅有兩行,但它是兩把犀利的文學利劍,在“嬉笑怒罵”中發揮其刺惡揚善、貶醜褒美的作用。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諧諷聯文學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