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浩東同誌在省文聯第十屆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為鼓舞文藝湘軍再創輝煌,楊部長以一副楹聯作為結尾:
筆濡湘水千重浪;
藝繪神州萬象春。
此聯是湖南省楹聯家協會主席魯曉川和省文聯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省楹聯家協會顧問謝子元共同為省文聯慶祝虎年新春創作的春聯之一,由省文聯主席鄢福初書寫,懸掛在省文聯大門,喜慶虎年新春佳節。
該聯用“筆”和“藝”兩個字高度概括了文學藝術的內涵,上聯意為三湘四水文學波瀾一浪高過一浪,下聯突出中華藝苑,萬物回春。全聯寓意深刻,氣勢恢宏。正好呼應了楊浩東部長對湖南文藝工作的殷切期盼。楊部長在充分肯定了省文聯工作成績的同時,就如何做好湖南文藝和文聯工作,提出了五點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學深悟透習總書記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二是把握曆史方位,用心用情唱響新時代讚歌,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精品力作。三是堅守人民立場,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進一步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與人民一同感受時代的脈搏。四是潛心創新創造,讓湖南文藝在中國文藝的星辰大海中更加熠熠生輝。五是堅持弘揚正道,造就更多德藝雙馨的文藝人才。楊浩東強調,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發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推動湖南文藝工作再上新台階,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在講話的最後,楊部長又引用了懸掛在省文聯大門口的這副春聯作結,更是用文藝的語言表達了他對全省文聯工作者和文藝湘軍的殷殷重托。
其實,近年來,魯曉川和謝子元已經多次共同為湖南省文聯創作春聯,如2021 牛年春聯:
百載初心長砥礪;
三春健步更鏗鏘。
光陰不負耕耘者,
明德惟馨砥礪時。
衝破藩籬馳駿馬;
拓開天地奮金牛。
2021年是農曆牛年,作者賦予這些對聯以牛的精神,如“健步”鏗鏘、“耕耘”、“拓開天地”等,“衝破藩籬馳駿馬”則是形象表達了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防控進入了關鍵時刻,號召大家齊心抗疫,衝破阻力,砥礪前行。“拓開天地奮金牛”則更是希望,是期盼,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美好祝願都寫進了一副春聯裏。這些,無疑都是上乘之作。
2022 年,魯曉川和謝子元也為省文聯撰製了三副虎年春聯:
筆濡湘水千重浪;
藝繪神州萬象春。
四水歡聲催虎步;
百年偉業啟龍章。
揚葩振藻芙蓉國;
踔厲篤行浩蕩春。
我們在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麵消除了貧困,建成了小康社會,我們還將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22年是兩個一百年的曆史交彙點,更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踏上第二個一百年的曆史征程的新起點。在這些春聯裏,作者融入了對祖國建設宏偉新藍圖的無限憧憬,對湖湘文化開創新局麵的美好祝願,麵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麵對湖湘文藝界共同的奮鬥目標,發出振奮人心的心聲: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在2022新春佳節到來之季,魯曉川還參與了為中國文聯各協會撰寫拜年春聯的活動,這個活動是中國楹聯學會主席團受中國文聯委托而開展的,是“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22春節大聯歡”係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魯曉川承擔了為中國文藝誌願者協會撰聯的任務,他是這麼寫的:
虎虎風追百年夢;
拳拳心奉九州春。
上聯按主辦方嵌入“虎”字的要求,以“虎虎”開頭,創造出生機蓬勃、春意盎然的意境,下聯則以“拳拳”二字,表現中國文藝誌願者協會的為人民的文藝事業真誠奉獻的宗旨,可謂言簡意深。
剛剛完成這副作品,魯曉川又接到了中國楹聯學會的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為解決當前科技“卡脖子”問題——芯片研發生產取得重大突破 的企業“中芯京誠”撰聯。魯曉川當即作了一聯:
春風十二時,集祥成德;
虎氣三千丈,添翼拿雲!
上聯“十二時”,“集”“成’等字詞,可聯想到中芯京誠的主打產品——12英寸集成電路。據公司官網介紹,中芯京誠主營經營製造12英寸集成電路圓片、集成電路封裝係列等等。上聯後半句,結合新春的氣象,表達了對該企業積善成德,敢於擔當的期許。下聯則由新來的虎年展開聯想,用詩意的語言表達了對企業開拓創新的祝願。收到此聯後,中芯京誠公司反饋意見說,希望淡化春聯的意思,創作一副展現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的標誌性楹聯。於是魯曉川推翻了原聯,在反複琢磨之後又撰了一副:
中行浩蕩,風雨兼程,攻關何懼苦加苦。
芯納須彌,精誠造極,矢誌共探天外天!
上聯開頭的中行,是《論語·子路》中,孔子概括的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在此聯中則表達了對中芯京誠這個企業堅持躬行正道,砥礪奮進的期許;下聯開頭則化用《維摩經·不可思議品》“芥子納須彌”之意,點出小小的芯片卻蘊藏玄妙的特點。然後自然嵌入“精誠”二字,進而以“矢誌共探天外天”這樣意象化的語句,表現一種弘毅致遠、不斷求索的精神。這種精神植根於中華優秀文化的土壤中,也正是當代有擔當的企業所必須具備的精神。中芯精誠公司得到這副楹聯之後,給予了高度評價。
第二個任務,是中國楹聯學會應央視網的請求,在“虎年迎春晚會”上用楹聯展示當代五位傑出科學家的功勳和精神。魯曉川受命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波先生撰聯,他全麵了解了王波先生的生平經曆、科研成果和動人事跡後,撰寫了一聯:
成像探微,腦海巡航窮碧落!
同頻共振,心期捧日護蒼生!
王波是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博士後。研究方向是視知覺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的轉化。2007年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微創神經外科技術平台建立及術中神經功能保護研究”。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四完成人)—“顱腦術中腦認知功能保護的微創神經外科學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2012年獲“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在功能成像技術在臨床診斷、手術治療前準備,以及臨床基礎研究中的應用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上聯中“成像”,下聯中“共振”,意指王波先生在腦成像,磁共振方麵取得世界領先的成果。“窮碧落”,即銳意鑽研,仰之彌高,鑽之彌深。
魯曉川二十年來研究楹聯理論,從梁章钜、吳恭亨等等曆代楹聯巨擘的著作中拈出“雅切”二字,引起聯壇高度關注。從上述作品來看,魯曉川和他的同道們的楹聯創作不但雅切了楹聯致用和審美相結合的文體特征,更雅切了“文藝服務人民”、“抒寫多彩的中國”的時代要求。期待魯曉川和他的楹聯團隊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奏出新時代的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