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陳宏偉 湖南嶽陽樓名聯賞析(二)

陳宏偉 湖南嶽陽樓名聯賞析(二)

2022-05-02 22:41:51陳宏偉湖湘楹聯 0條評論

四麵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陳大綱

  陳大綱(生卒不詳):字福臣, 陝西高陵鹿苑鎮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曆任湖南桑植、湘陰、巴陵知縣。

此聯的大意是:登上嶽陽樓後,四麵空曠的湖光山色全部收進眼底,天下(萬家)百姓的冷暖憂樂便湧上心頭。

嶽陽樓主樓三層,雄踞巴陵,下瞰洞庭,景色壯觀。真個是“銜遠山,吞長江……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之勝狀。“四麵湖山歸眼底”,這正是登臨送目的真實感懷。宋慶曆五年(1045),滕子京守巴陵郡,重修嶽陽樓,請範仲淹寫了《嶽陽樓記》一文,嶽陽樓因此憑添聲譽。《嶽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凡詠嶽陽樓之聯,幾乎無不化用這兩句而生發感慨。“萬家憂樂到心頭”,化用自然。聯語清雅風致,景中有情,言簡而意深。    此聯獨辟蹊徑,寫風景,言簡意賅,隻在出句點破而已。下聯筆鋒突轉,從四麵湖山的空曠即而想到萬家憂樂,這是全聯的主題所在,立意也就在於此。作者若沒有真摯的憐憫之心,是絕不會寫出這樣的聯句的。陳大綱所題嶽陽樓對聯“四麵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的木匾,油漆時久剝落,時任湖北巡撫胡林翼(1812—1861)見之,重加修飾,兼題跋語,謂大綱居官清正,愛民如子,有範仲淹先憂後樂之心,其德才不止縣令。



湖景依然,誰為長醉呂仙,理亂不聞惟把酒;

昔人往矣!安得憂時範相,瘡痍滿目一登樓。

——鄭家溉

鄭家溉(1873—1944),抗日烈士。湖南省長沙縣人。曾在清朝翰林院供職。他以書法著名,早年專習顏真卿、懷素,後學黃庭堅,遍涉名家,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亦曾精心研究宋代辛棄疾的詞章,崇尚詞人的愛國主義精神。

聯中“呂仙”指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呂洞賓。“範相”指北宋名相範仲淹(989年-1052年)。此聯的大意是:洞庭湖的景色依然優美,但哪個願意去做長醉不醒的呂洞賓,不管國家安危存亡而去喝酒呢;昔日的賢達聖人已離我們遠去,如何能再有象範仲淹那樣關心民眾憂樂的賢相,登上嶽陽樓一看,深思如何拯救瘡痍滿目的中國。

據資料介紹,此聯作於一九三三年(詳見鄭家溉年譜),當時日寇大舉侵華,國難當頭,政府腐敗無能,民不聊生。作者麵對眼前的洞庭湖,想起祖國山河被日寇蹂躪,而自己苟活亂世,隻能一切不聞不問,像呂洞賓長醉不醒。但現實又逃避不了,希望有範仲淹那樣的賢相來重整山河挽救危亡,但昔人(範仲淹)已經一去不返了,登樓一望,滿目瘡痍,悲從中來。其愛國之情悲憤之狀躍然紙上。一九四四年日寇進犯長沙時,作者拒不當漢奸,罵賊而死。作者是一位言行一致、有民族氣節的愛國人士,人品、文品皆值得稱道。



呼來風月,招來神仙,詩酒重逢應識我;

流盡興亡,淘盡豪傑,江湖放蕩此登樓。

——黃家驥

此聯由清末黃家驥撰於光緒辛醜仲夏月(1901年6月)。黃家驥(1880—?)字曉秋,湘鄉人。有《唉乃餘曲》二卷,與《瓦缶雷鳴》合刊,省圖藏光緒23年長沙刻本。

此聯的大意是:呼喚來洞庭湖風月無邊的景色,請來仙人呂洞賓,在嶽陽樓上飲酒吟詩,與這美景和仙人再次相逢,你們應當認識我;曆史的長河(歲月)流盡了朝代的興衰,也陶盡了英雄豪傑,奔流不息的江湖水,見證了世事變遷,此時我擺脫凡塵世俗,放縱於江湖之間登上嶽陽樓。

此聯工底厚重,頗見匠心。重字妙用。不規則重字是治聯大忌,而通過作者對重字有規則的妙用,則是對聯作品的閃光點。此聯中有規則地兩次出現了“來”、“盡”,不僅暢快地表達作者了的意圖,而且蘊藏了作者的匠心。對仗工穩,“風月”對“興亡”(並列結構)、“神仙”對“豪傑”(偏正結構)、“詩酒”對“江湖”(並列結構),可見工底。平仄嚴謹。把“呼來”、“招來”、“流盡”和“淘盡”作為領字看待,此聯二四六分明,平仄跳躍,句腳平仄對立,聯律運用非常嚴謹。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嶽陽樓名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