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資訊讀劉太品先生《對聯理論與創作的若幹“誤區”》

讀劉太品先生《對聯理論與創作的若幹“誤區”》

2019-06-30 23:06:57陳宏偉湖湘楹聯 0條評論

5月12日,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劉太品先生應邀出席了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第五屆三次理事會,並為會議作了題為《對聯理論與創作的若幹“誤區”》的學術報告,在楹聯界引起了較大反響。劉太品先生認為在對聯理論和創作的各個維度上,隻要存在“正區”,肯定也會存在“誤區”,由於主觀因素的影響,又使“正區”與“誤區”難以區分。因此,他把楹聯文化的立體空間壓縮成一把尺子,把兩端分別刻上0和10,分別代表“誤區”和“正區”,並確立了衡量、評價楹聯理論與創作若幹問題的標準,為區分楹聯理論的“正”“誤”和對聯作品的“優”“劣”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姑且暫稱尺子論),這對凝集共識、開拓思路、增加創作活力,促進楹聯文化傳承、發展與繁榮將產生重要的作用。“尺子論”是楹聯界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傳承性、創新性和引領性。


——“尺子論”具有傳承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楹聯文化經過1000多年傳承、發展已成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獨立與民族複興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如何把楹聯文化的優秀基因傳承好、發揚好是當代楹聯人的曆史責任,更需要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劉太品先生的“尺子論”就較好解決了楹聯文化優秀基因的強固問題,為優秀基因傳承提供了理論支撐。一是明確了對聯的文體定位。“尺子論”指出:對聯是類於半詩半文的一種文體。如果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四分法,對聯隻能分到詩歌的大家族中,但對聯與其他家族成員最大的區別,就是不押韻,隻講究平仄聲調。從詩到文,可以排成一條線,尺子的一端是最不講韻律的白話,刻度是0,另一端則是最講究聲調韻律的格律詩,刻度是10,如果大致把0-4的區間稱為文,把7-10的區間稱為詩,把賦、箴、銘等“半詩半文”的文體放在3-8之間,那麼對聯則應該處在5-9的位置上,也就是說5-9是對聯文體在聲律要求上的“正區”,其餘位置全為“誤區”。它的意義在於:如果文體處在0---4區間,就不是對聯文體了,也就是說對聯文體是講平仄的文體。二是明確了對聯的基本特征。“尺子論”指出:對聯文體形式特征的靈魂是“對稱感”,而對偶的本質就是“對稱”。把對稱感從最強到最弱一字排開,刻度10為對稱感最強,0則為根本沒有對稱感。在對聯字句對偶的這把尺子上,把6-10這個區間稱為“正區”,低於6時,對稱感已經不及格了,也就喪失掉對聯文體的基本特征了。它的意義在於:無論是工對還是寬對,都要堅持“對偶是意義的相近或相類”,以“類義相對”為基礎,才能保持對聯的基本特征,跨越“類義”邊界的寬對則缺失對稱感(對偶),這類對聯作品就不是對聯文體了。三是明確了對聯的創作底線。“尺子論”指出:在這把對聯聲律的尺子上,理想主義的聯律,就是9-10,但回歸到古人的創作實際,就會發現至少要放寬到6-10。對於形式的東西,我們曆來主張:能工就盡量工,不能工就堅持“六十分萬歲”,不以辭害意。它意義在:既要強調不以辭害意,又要堅持不出律,達到及格線,堅守“上聯尾字為仄,下聯尾字為平,這個‘底線’”。


——“尺子論”具有創新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針,深刻揭示了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提供強大的動力。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楹聯文化,在新時代要發揮其獨特作用,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為中華民族的複興服務,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服務,這就要求楹聯理論與創作工作者與時俱進,認真落實習總書記的“兩創”要求,在對聯創作、欣賞、評論等方麵的標準和方法上進行創新,以滿足時代的新要求。劉太品先生的“尺子論”在充分尊重楹聯文化的基本特征、優秀基因的基礎上,創新了對聯的評價、鑒別、取舍等的標準和方法,對楹聯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創新了衡量標準。標準就是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2008年10月由中國楹聯學會頒布的《聯律通則》是當前創作、欣賞、評論對聯的標準,它在促進楹聯文化健康快速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10多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社會生活對楹聯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人民群眾對對聯作品的認同感越來越強,迫切需要新的標準來評價、欣賞、取舍對聯作品。劉太品先生的“尺子論”創新了對聯創作、欣賞、評論的標準,適應了時代的呼喚。“尺子論”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確定了對聯的取舍尺度,即“正區”和“誤區”的區間,凡在“正區”區間的作品都是可取的;確定了對聯“優”與“劣”的邊界,凡是進入了“劣”邊界的作品都應舍去,通俗易懂,運用自如。創新了評價方法。評價方法就是解決對聯評價的路徑與程序。當前,對對聯作品的評價、欣賞、取舍路徑簡單,方法單一,用《聯律通則》標準、采取參賽評審方法去評價所有的對聯作品,不能滿足多層次受眾對對聯作品的藝術需求,也不能促進對聯作品的繁榮。因而就出現了諸多“古人不懂聯律”“名家寫病聯”的現象,使楹聯的學術權威受到影響。劉太品先生的“尺子論”創新了評價方法,明確不同用途的對聯作品的評價標準與路徑。即:個人或小圈子“自娛自樂”的“雅聯”和自由創作的聯品評價標準從寬,征聯作品評價標準從嚴。評價途徑為評委途徑(從嚴)和非評委途徑(從寬)。而“從寬”的作品都是必須處在“正區”區間內的可取作品,而非是進入“劣”邊界應該舍去的作品。這種評價方法既滿足了楹聯文化的高層次需求,又適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對聯作品的普通需要,將產生多層次的立體效果。特別是對築牢楹聯文化“高原”,打造楹聯文化“高峰”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尺子論”具有引領性。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楹聯文化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楹聯知識得到廣泛普及,楹聯創建成效顯著,楹聯創作碩果累累。但與新時代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楹聯人要進一步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作出人民群眾更喜愛的作品;楹聯文化的“高原”還需要進一步增大、“高峰”還需要進一步增高;等等。這就需要具有引領性的楹聯理論指導,增強楹聯人的文化自信,調動楹聯創作積極性,為楹聯文化繁榮作出貢獻。劉太品先生的“尺子論”較好地適應了這種需求,具有較強的引領性。從站位高度引領。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理論研究站位高不高,決定了引領作用的大小。劉太品先生胸懷大局,高屋建瓴,站在楹聯文化傳承和全國楹聯文化事業大發展的交彙高點上,精心創造了“尺子論”,明確了楹聯理論與創作的“誤區”與“正區”區間,引領楹聯理論與創作避開“誤區”,繁榮“正區”,確保了楹聯優秀基因的傳承;明確了楹聯評價的“從寬”標準,適應時代進步的需要,凝集了楹聯界的共識 ,展現了楹聯文化與時俱進的先進性,將有力促進楹聯文化的繁榮。從視野寬度引領。視野,是指人眼能看見的空間範圍,即通過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同時也指人思想或知識的領域。劉太品先生的“尺子論”從對聯文體的韻與散、對偶的工與寬、聲律的細與粗、立意的切與泛、語言的生與熟和意義的斷與聯,用尺子逐一分析,同時對古今名聯、自由創作聯品和參賽作品,用尺度進行衡量,展示了先生寬廣的視野,厚重的底蘊,將引領楹聯理論與創作向“更優”邁進。從思考深度引領。劉太品先生運用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對聯創作經驗,透過紛繁複雜的對聯表象,進行認真分析、精細研究、深度思考,揭示了對聯理論研究與創作的規律。如在立意的切與泛上,他強調:不太切題的超脫,其實是一種空泛;不能超脫的切題,其實是一種瑣碎;隻有高手才會在切題和超脫之間選定一個合適的立足點。又如在語言的生與熟上,他強調:在語言上要細心拿捏,使之處於生熟之間的恰當位置,既要讓大眾可解但又要力避過於大眾化的語言,追求新奇但又不要失之生澀。等等。這些富有哲理的反映楹聯本質的理論,將為楹聯理論研究與創作調動更多智慧,激活更多靈感,催生更多更好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對聯作品。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理論創作誤區劉太品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