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景常春:清末名人黎培敬聯語錯訛的訂正

景常春:清末名人黎培敬聯語錯訛的訂正

2019-11-18 22:57:12有趣的學長TheStoryTeller 0條評論

一、黎培敬身世簡況                                                                                                                    

黎培敬(1826~1882),字開周,號簡堂、竹間道人,湖南湘潭茶園鋪南泉衝人。江南道監察禦史黎光曙(原名吉雲)族侄、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堂伯父。早年黎光曙帶其至京,入國子監課讀。鹹豐三年(1853)舉人,鹹豐十年(1860)二甲進士第一名(傳臚),選庶吉士,授編修。

同治三年(1864),出任貴州學政。當時,貴州苗民起義,培敬被阻不能進,乃向劉嶽昭借軍數十人,競抵達貴陽。其時,苗民起義。培敬上書奏明情況,認為苗民起事是由於缺少教育,貴州又科舉久停,故,他積極籌辦貴陽府歲試,補行前任科舉,錄取生員六百餘人。隨即三年跋涉苗區,進行各州縣考試,雖有危險也不緩期。按試安順、都勻等府,舉行歲試和補行科試各八屆,錄取文武生員數千人,當時稱其為“黎八屆”。1867年起留任學政六年,設養正義學一所,貴州文化教育獲得發展,文風士氣開始振作。其時,苗民起義軍首領潘名桀守龍裏,黔軍久攻不下。他以該城倉廩充實,請提督統兵出戰,次年清軍攻占龍裏,進陷貴定,苗軍聲勢大減。清廷傳諭嘉獎,實授布政使職。此後,鎮壓各地苗民起義,境內全告平定。1875年升任貴州巡撫。執政期間,益嚴吏治,賦稅增長,藩庫富裕。

1879年入京。因奏請解除前雲貴總督賀長齡處分,並賜諡立祠,被降職。不久罷歸。後起任四川按察使。培敬縱降官也絕無慍意,孜孜治事,總督丁寶楨數薦其賢。1880年升漕運總督,疏治洪患,革除弊端,節約開支,餘銀數萬兩用於創修驛館、兵營。設官煤局,便利軍民;設利濟局,為貧苦者貸款;增撥麗正、崇實、奎文諸書院經費;造戰船,以增海防等。任內餘銀八千多兩,全部上繳。1881年任江蘇巡撫,未到任而病發,免官返湘。次年卒於長沙,優詔賜恤,諡文肅,準予貴陽、清江浦建祠。傳略載《清史稿》。其遺著有《黔陲紀程》、《求補拙齋詩文略•詩文外集》、《書劄•公牘•奏議》等。


二、黎培敬的對聯                                                                                                                                            

黎培敬的遺著是在他去世九年後,1891年由其第三子錦紫編印的,雕版印製,共六十八卷六冊。計有《竹間道人自述年譜》、《求補拙齋文略》、《求補拙齋詩略》、《求補拙齋外集》等十一種。

培敬的對聯在第六冊之中,為兩類,一為楹聯,二為挽聯,共143副。楹聯一類實際為題署聯,共73副,均是培敬於貴州、四川為官而題作的官署、試院、會館、祠宇、牌坊等對聯。黎錦紫編印時,把它稱為楹聯,這是因他認為這些對聯均為刻懸於楹柱之故。另,筆者悉王之春《椒生隨筆》中收兩副貴州撫署廳事聯,錦紫所編未收。挽聯一類共70副,挽聯類大多是黎氏哀悼於黔、蜀共事的官吏、或屬湘籍同僚及其父母之作。因培敬在貴州任職16年之久,故聯作以涉貴州人、事居多。

編印者黎錦紫(1868~1929),名承禮,字錦紫、鯨庵,號薇蓀、鳧衣。黎培敬第三子。從小受家學熏陶,酷好詩、聯、書法和篆刻。齊白石早年曾拜錦紫為師,學習刻印。黎輕視白石出身低微,乃不願。於是賭白石喝一壺水煙袋煙水才肯教他的軼事。錦紫24歲中舉人,光緒二十年(1894)恩科登進士。後任湖北宜昌、四川萬縣知縣、湖南高等學堂(今湖南大學)監督。晚年在家鄉與同好組霞峰詩社。著有《聽竹庵詩詞》。書法擅草、隸。嶽麓書院、五龍山大傑寺內有其巨匾和碑刻書跡。著有《聽竹庵詩詞》、《衢樓印譜》。


三、雷瑨《楹聯新話》收黎培敬對聯之誤                                                                                                                                            

《楹聯新話》卷十一、十二共收黎培敬對聯51副。並雲:“黎文肅公培敬,文集之末,附有楹聯,多係哀挽之作,簡練名貴,的係有學問人語。”“按哀挽之作,最要在情致淒婉,其次則敘次事實,比附典核,亦足以擅勝場。若既無情之可言,又無事之可述,僅恃敷陳詞藻,點綴工,雖名手亦不易製勝。茲所錄黎文肅各聯,大抵皆同仕宦中人,故隨題敷衍,語意大半從同,此亦行文之地位使然。”雷瑨所論皆當,認為黎培敬聯作甚佳。

雷瑨是民初上海掃葉山房的編輯,編有《娛萱室小品》60種,其中許多屬於對聯專著。其本人也擅作聯,他的《楹聯新話》就收其聯作近二百副。據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聯話叢編》收了《楹聯新話》,筆者將《楹聯新話》所收黎培敬之聯與黎錦紫編印本相核,發現《楹聯新話》本十四副有差錯,甚至人物姓氏也誤,對閱讀理解其聯造成障礙,筆者覺得黎錦紫編原版應無誤,又更早於雷瑨版,當以黎版為準。其差錯披露訂正如下:


1

挽子久廉訪

通籍蓋卌年,內台郎、外方伯,升沉曆練,傷心值多事之秋,此意未終,更何堪身沒龍番,神依鳳闕;

同官才數月,君執法、我衡文,朝夕過從,屈指僅兼旬之隔,斯人已杳,祗留得滿窗蕉雨,一榻荷風。


黎氏本標題作“子久廉訪承齡”。黎本明確了承齡,方便讀者知其何人。

承齡(1814~1865),字子久、尊生,號叔度,裕瑚魯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官禮部主事、貴州按察使。與莫友芝、黎庶昌相交最契。擅填詞,清代滿洲詞人聲名卓著者,前為納蘭性德,後則以承齡首屈一指。有《大小雅堂詩集》,詞集名《冰蠶詞》。

上聯首句“卌年”,黎氏本“卌”是三個品字形“十”,查《漢語大字典》為“卅”之異體字。承齡隻活了五十二歲,此處用“卅”更為確切。上聯“此意未終”,黎氏本為“此誌”,“意”與“誌”單詞區別較大,此處用“誌”也更為確切。



2

挽李寶卿觀察

九陛沛絲綸,喜遊宦經卅年,相府頭銜新受寵;

一城嚴鎖鑰,歎睽違才六日,蓬壺羽化忽登仙。


上聯“相府”,黎氏本為“柏府”。柏府,又叫柏台,禦史府、禦史台的別稱。漢禦史府中列植柏樹,常有野鳥數千棲其上。事見《漢書·朱博傳》。後因以柏台稱禦史台。清時亦稱按察使(臬台)為柏台。李寶卿名琛,官觀察(道員的敬稱),與按察使略相似。故用“柏府”更正確,如用相府有宰相府歧義。下聯“忽登仙”,黎本為“倏登仙”。“倏”,形容極快。


3

挽顧飲山太史

七千裏簡命承恩,喜月旦衡文,會向蠻荒儲國器;

一百日築垣聚晤,痛星軺載道,頓驚鶴夢返家山。


黎本標題作“顧顧山太史典試奎”(注意:非“顧飲山”)。

顧奎(1831~1876),字聯璧,號顧山,江蘇甘泉(今揚州)人。同治四年(1865)進士,授編修。光緒間任陝西、貴州正副主考官。擅畫,花鳥特佳。典試貴州後歿於途中。

下聯“鶴夢”,黎氏本為“鶴化”。


4

挽劉封翁

老人居傍嶽亭,方期耄耋延釐,梓裏雲山長獻壽;

郎君宦遊黔省,詎料晨昏甫隔,椿庭風木頓生悲。


黎本標題作“劉封翁致中”,致中為名。下聯“宦遊”,黎本為“貿遊”,說明是經商而非作官。



5

挽徐榆亭大令

早歲冠童子軍,經濟文章,僅以孝廉登仕版;

遠宦作天涯客,艱難險阻,但留兄弟哭靈輀。


黎本標題作“塗榆亭大令坦燦”,坦燦為其號。


6

挽楊菊人

十餘年契合金蘭,宦轍分馳,介弟既聯同譜友;

數千裏歸來旅櫬,終天抱憾,高堂猶是倚閭人。


黎本標題作“楊菊人太守先澤”。

楊先澤(1821~約1870),原名先英,字餘之,號菊人,貴陽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官兵部主事、福建漳州府知府,約卒於漳州任上。其弟楊先棻,同治元年(1862)進士,庶吉士、編修。“介弟”即指先棻。黎培敬是1860年進士,與先棻中進士隻隔一年,故聯中雲“同譜”,因為鹹豐十一年(1861)是停試進士年。上聯“既聯”,黎氏本為“況聯”。


7

挽張竹屋侍禦

文字訂知交,記曾同寓京華,朝夕過從,辯難析疑師範在;

諫垣留直道,此後空懷著作,性情流露,忠君愛國古風存。


黎本標題作“張竹屋侍禦沄”。

張沄(1802~約1871),字竹汀,號澥夫、竹屋,湖南長沙人。一八五三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掌山西道禦史。

下聯“諫垣”,黎本為“諫諍”。


8

挽唐玉庚

卌載訂知交,喜後輩聯姻,共羨六旬稱二老;

廿年悵離別,歎歸田話舊,那堪一麵已千秋。


黎本標題作“唐封翁玉庚”,封翁說明其身份及其子為官。

上聯“卌載”,黎氏本“卌”仍然是三個品字形“十”,為“卅”之異體字。


9

挽孟諳太夫人

匡時經濟羨文郎,因侍養萱闈,物望尚遲天下雨;

遺範甄陶惟大母,愧論交梓舍,慈暉空悵晚秋雲。


黎本標題作“湯益諳太夫人”。其對方姓湯非孟,名字為湯益諳。下聯“甄陶”,黎本為“鄭陶”。


10

挽劉藜仙學使之封翁

壽節慶團圞,堂前共話中秋月;

文昌光燦爛,天邊頓隕老人星。


黎本標題作“劉封翁方穀,藜仙學使之封翁”,方穀是藜仙之父。

劉青照(1838~?),字藜仙,四川什邡人。一八六五年三甲進士,授檢討,官至貴州學使。善詩,工書,得董其昌筆意,頗有法度。

上聯“團圞”,黎氏本為“團圓”。


11

挽張南浦太守太夫人

得壽有七十五年,看文郎花誥承顏,梓舍共欽遵母教;

就養來八千餘裏,悲故國板輿未返,萱堂頓訝失春暉。


上聯“承顏”,黎本為“承歡”。歡字比顏字更妥、通順。


12

挽曾肅齋大令太夫人

宜家垂範朱亭,記梓舍論交,愧未登堂親懿訓;

有人服官黔徼,喜花封錫誥,頓驚陟屺動哀思。


下聯“有人”,黎本為“有子”。有子對宜家既工又貼切、通順,子指曾肅齋。


13

挽劉六如軍門太夫人

壽母際熙朝,楓陛承恩,被澤應叨文錦賜;

郎君領雄鎮,苗疆著績,傷心未奉版輿來。


上聯“被澤”,黎本為“被體”。下聯“版輿”,黎本為“板輿”。


14

挽唐北溟師述鯤

一載列門牆,記從花屋追陪,弟子成名慚有我;

一年違杖履,每歎築垣羈滯,先生沒後竟無師。


下聯“一年”,黎氏本為“十年”。上聯已有一字,不可能下聯再出現一字,且十年說明與師唐述鯤相違確切時間。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景常春名人黎培敬聯語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