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不說清楚句式源頭,楹聯格律就是糊塗賬

不說清楚句式源頭,楹聯格律就是糊塗賬

2020-04-19 22:43:14尚佐文中國楹聯論壇 0條評論

整體上看,楹聯在格律方麵的要求比近體律詩、駢文寬鬆。近體律詩格律要求最嚴。初唐律詩尚未正式定型,所以出現像崔顥《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種在平仄和對仗方麵都明顯不合規則的句子。此後律詩日趨嚴格,當然也有杜甫《白帝城最高樓》一類拗律,李白《夜泊牛渚懷古》一類平仄合規、通首不對仗的律詩,但這些屬於變格,是詩人的創新探索,與出律作品不同。


曆代詩人所作五七律不可勝數,但出律的現象很少。像收入《千家詩》的宋代詩人邵雍《插花吟》“況複筋骸粗康健”,“康”字出律,算是難得一見的特例,有人懷疑是邵雍酒後失察所致。律化後駢文在格律方麵比近體律詩要略寬,尤其是用駢體寫的公文,難免遇到人名、地名及其他專有名詞,如果不合聲律,也無法改易。但律化後的駢文以四六句為主,平仄和對仗相對容易安排,且常用於莊重的場合,所以在格律方麵還是比較嚴格的。楹聯應用廣泛,其中不少應酬遊戲之作,而且句式變化多,對格律的要求往往放寬。


綜觀曆代楹聯作品,固然不乏完全合律、在平仄和對仗方麵都毫無瑕疵的聯作,但不可否認,出律的聯作不少。與律詩以出律為大忌不同,楹聯出律並不妨礙其成為佳作。梁章钜《楹聯叢話》、吳恭亨《對聯話》都收錄大量出律聯語,似乎並不以出律為病。這兩位聯界公認的楹聯研究與創作大家,對於格律的態度是很包容的。


如《楹聯叢話·故事》收錄三峰釋碩揆所書錢陸燦居室聯:

名滿天下,不曾出戶一步;

言滿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這副“楹聯”平仄全不對,尤其上下聯重字、下聯末字仄收,犯聯律大忌。在今天許多聯家看來,根本就不是楹聯。當然這是極端的例子。


又如《楹聯叢話·格言》載趙申喬官浙藩時自署堂聯:

君不可負,隻是心難負,負心者不容於堯舜;

天不可欺,誰言人易欺,欺人者如見其肺肝。

上下聯第二字“不”字為同位重字,犯楹聯大忌。


胡可泉知蘇州,揭一聯於門外雲:

相麵者,算命者,打抽豐者,各請免見;

撐廳者,鋪堂者,撞太歲者,俱聽訪拿。

上下聯三個相同位置同用“者”字。


《楹聯叢話·佳話》引《柳南隨筆》錄嚴恪自書堂中一聯:

有子萬事足,我子作尚書,足而又足;

七十古來稀,我年近大耋,稀而又稀。

 “我”字同位重字,對仗也不工。


更多的是一聯中有一兩處出律的情況,如《楹聯叢話·挽詞》載沈德潛挽桑調元聯:

文星酒星書星,在天不滅;

金管銀管斑管,其人可傳。

上句用規則重字,屬變格,不算出律;下聯第二句“其人可傳”,節奏點為第二、四字,“人”字當仄而平,出律。


《楹聯叢話·廟祀一》載曾子祠聯:

述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傳,萬世鹹承厥訓;

超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而外,一人獨得其宗。

“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都用成詞,雖平仄有所不合,但不為此移易。從聯律上講是出律了。


《楹聯叢話·廟祀》載周亮工題仙霞嶺關廟聯:

拜斯人便思學斯人,莫混帳磕了頭去;

入此山須要出此山,當仔細捫著心來。

下聯首句末字“山”當仄而平,犯聯律大忌。整副楹聯的平仄似乎隻考慮“去”、“來”二字,其他都無暇顧及了。但這並不妨礙其成為“熟在人口”的名聯。


以上所舉出律諸聯,都是總體上遵守聯律,個別位置出律的楹聯;至於那些整副不講拘平仄,如同律詩中的拗體,姑視為變格,不算出律。


如乾隆帝八十壽辰賀聯:

能以美利利天下;

是用多福福一人。


相比之下,今人聯作在格律方麵更嚴謹,尤其是應征聯,隻要有一處出律就可能被否決。但今人聯作的整體質量是否超過古人呢?恐怕未必然。


楹聯的不同句式,所適用的格律不盡相同,且寬嚴有別。楹聯脫胎於駢文和律詩,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詞曲、古體詩、古文乃至白話文的句式特點。融合文句與詩句,是楹聯的一大特點。



民國時期向義撰《六碑龕貴山聯語·論聯雜綴》說:

聯語中五、七字者,詩體也;四、六字者,四六體也;四字者,箴銘體也。長短句之不論聲律者,散文體也;其論聲律者,駢文體也。聯之為用,雖兼各體,但多用四六字句,殊覺寡味,當以長短互用,方見流宕之致。作散體非大力包舉,不能雄渾。夫既為詞章之緒餘,自以詩詞句法較易出色。


這些來源不同的句式,如果硬要統一於一個細密的聯律,會與母體產生格律和語感上的衝突。打個不盡恰當的比方,楹聯格律其實類似於美國這種聯邦製國家的法律,聯邦憲法確立原則性的框架,各州在不與聯邦憲法相衝突的前提下可自行製定州法律,這些法律可能差別甚大。對於同一種行為,各州法律定性不同、處理寬嚴不同,無損於一個國家的完整。同樣,楹聯不同句式在格律要求上區別對待,不影響楹聯這種文體的獨立性和完整性。


正如一個國家或地區不能割斷其曆史淵源一樣,楹聯所用各種句式也受其來源的影響。幾種句式在適用格律方麵不盡相同,試分述之:


律詩句式。律詩是楹聯的重要來源,在楹聯作為一種獨立文體成熟之後,從前人律詩中取出對仗的兩句用作楹聯,仍是常有的事,如王維“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鬆”,就被多個景點用作楹聯。從形式上看,凡律詩中對仗的兩句,都可作為楹聯,即凡合於詩律者,必合聯律。包括律詩變格,同樣可用於楹聯。反過來,如果楹聯用律詩句式,原則上須合於詩律,但有五言詩不避孤平的,這是聯律寬於詩律的反映。


駢文句式。楹聯用駢文句式,遵守駢文格律,駢文的格律要比近體律詩略寬。與近體詩句式整齊不同,駢文句無定字,除了通常的四言、六言外,還有三言、七言等其他句式。駢文的節奏點不像近體詩那麼固定,需根據語意來判斷。同樣是六言,可能是二二二式,也可能是三三式;同樣是四言,可能是二二式,也可能是一四式。所以駢文的句式和平仄安排,要比律詩靈活些。不過總體上看,駢文尤其是標準的四六文,句式和平仄安排的規律還是比較明顯的。這些特點也都為楹聯中的駢文句式所繼承。


散文句式和白話句式。這兩種句式,從來源來講,本無格律可言。納入楹聯,則受基本聯律的約束,大致上參照駢文句式的格律。其聲律節奏往往突破“二字而節”的常規,節奏點與律詩句式和駢文句式有較大的差異。


仿詞曲句式。詞曲裏使用領字、襯字的特點,為楹聯所吸收。這些領字、襯字不納入聲律約束。稱之為“仿”,是因為詞有詞牌、曲有曲牌,每個句式都有相應的出處,而楹聯中所用句式,並不一定出自某一詞牌曲牌,隻是仿佛其聲貌而已。


古體詩句式。古體詩產生於永明體之前,除了平仄聲韻不通押外,在平仄方麵沒有約束;偶有對偶句,但對偶要求並不嚴格。近體詩定型後,王維、杜甫等人有“拗體律詩”的探索,所作律詩句法用律體而音節用古體,有全拗、半拗之分。楹聯中的古體詩句式類似這類“拗律”中的一聯,單句看是古體詩句式,不講平仄;上下句又要求比較嚴格的對偶。這種句式在聲律方麵享有很大自由,隻對句腳平仄有要求,句中則不拘平仄。



近體詩的平仄安排有固定的範式,這個範式對詩中每個位置的平仄作了規定,不能因為語意、語法方麵的原因改變規則或從寬處理。也就是說,在近體詩裏,語意節奏服從聲律節奏,語法結構服從聲律結構,即使使用成語、固定名詞,也不得突破聲律規則。


如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裏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三萬裏”、“五千仞”為成詞,不可拆分,但在近體詩裏,這兩句的聲律格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裏”和“仞”均非節奏點,平仄不拘。讓不可拆分的三字或更長詞語“就範”於聲律規則,是對詩人功底和才力的考驗。


駢文句式、散文句式、白話文句式則不同,它們的節奏點主要根據語意來確定。《聯律通則》第四條說:“節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奏‘二字而節’,節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占一節;也可按語意節奏,即與聲律節奏有異有同,出現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長的詞語,其節奏點均在最後一字。”似乎是概而言之,其實隻適用於文句,並不適用於律詩句式。王力先生《漢語詩律學》中所舉楹聯用例,其中所謂“依照近體詩的節奏”,指的是律詩句式;“超出近體詩節奏之外”,實際上說的是文句。


從遵守格律的嚴格程度來說,律詩句式最嚴,駢文句式次之,散文句式和白話文句式又次之,古體詩句式最寬。如前所述,楹聯出律的例子很多,但極少出在律詩句式上。雜用律詩句式與文句的楹聯,往往詩嚴文寬,對比鮮明。


如李漁為陳太夫人八十歲撰壽聯(見《楹聯叢話·佳話》:

逾古稀又十年,喜當時令子高遷,幾度錦衣歸閥閱;

去期頤尚廿載,看後茲文孫繼起,滿堂牙笏頌岡陵。

此聯每邊三句,前兩句為文句,後一句為詩句。上聯節奏點“稀”、下聯節奏點“茲”均當仄而平,而使用律詩句式的兩句則嚴守格律。這類用例很多。


綜上,楹聯的“聯邦憲法”大致可概括為:字句對等,即楹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構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字詞對偶,即上下聯或同一邊相對應位置的字或詞屬於同一對偶種類;平仄相諧,最基本的要求是上聯仄收、下聯平收;意義自足,即作品內容能獨立完整地表達某一主題。


從句式構成看,楹聯是一種“拿來主義”的文體。具體到一副聯中的任何一句,都能找出淵源所自——律詩、駢文、散文、古體詩等其他文體;但組合在一起,就成為一件獨具特色的產品。其中的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和從律詩、駢文中取出對仗的一聯在形式上並沒有什麼區別,這也正是可以直接截取律詩或駢文中句子作為楹聯的原因所在;散文句式則情況不同,所謂“散”,原本是不要求對偶的,作為楹聯的材料,就不是直接取用,而是需要“選樣、對點”,用對偶的方式把兩個句子“焊接”起來。這也就是《尚書》等經史語入楹聯多采用集句形式的原因,因為這些經史語在原書中並不是對仗的。


隻有區別對待不同句式,才可以解釋楹聯創作中看似矛盾的現象:一方麵追求對仗工整、聲律諧和,有時一處平仄不協就被視為“病聯”;另一方麵又有大量平仄不拘、對仗不工的楹聯得到聯家認可,甚至被稱為佳作。楹聯是一種獨立的文體,但不同句式在格律方麵尤其是聲律規則方麵有明顯的區別。一味強調聯律的“獨立性”和“統一性”,罔視楹聯不同句式在適用規則上的不同,有如溶油於水,理論上不能自圓其說,實踐上將造成誤讀和誤導。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尚佐文《楹聯概說》,略有修改,作者授權發布,公眾號標題為編者所加。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句式格律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