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楹聯意節格律理論初探

楹聯意節格律理論初探

2019-09-05 22:45:18朱慶文飲和齋工作室 0條評論

有些楹聯是引用詩文中的成語、俗語、警句或集古人句,這些成語等作為一個意節入聯時,要求盡量做到節奏內的平仄相諧,但有的成語很難保證完全合乎馬蹄韻格律的要求,如“過河拆橋”就是一個“中平平平”聲律(“中”表示可平可仄);“胸有成竹”就是一個“平仄平仄”聲律,前麵例聯中說到過的“壁立千仞”就是一個“仄仄平仄”聲律,如按馬蹄韻格律(包括其變格句)來撰聯,這些成語就難以入聯。

為解決這一問題,在馬蹄韻格律的基礎上,我們把兩個字的語音節奏擴展為多個字的語意節奏。“過河拆橋”“胸有成竹”及“社會主義”“布爾什維克”等作為一個語意節奏入聯,以意節點入聲律,在不觸犯禁忌的情況下,其他各字不作嚴格要求。這就是楹聯的意節格律。

有了意節格律理論,那麼所有漢語詞語從理論上來說都可以入聯。

例聯:潘恩《南京秦淮河停雲水榭》 

  一曲後庭花,夜泊銷魂,究是三生杜牧;

  東邊舊時月,女牆懷古,我如前度劉郎。

此聯中“後庭花”就是一個典故入聯。這一典故因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句被廣大詩聯家熟悉。這三個字本身就是樂曲《玉樹後庭花》的縮詞,已無法再壓縮。這裏隻能作為一個意節對待,也就是說,節奏點就是“花”正好是聯中句腳,按意節格律理論,本意節中其他字隻要沒有造成句中孤平、三同尾即可。甚至在古人聯句中,也有因為意節運用而不忌孤平與三同尾情況的存在。但也有較好地把握成語入聯,使之也合乎馬蹄韻格律要求。

例聯:蒲鬆齡《自勉》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此聯運用三個成語:“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臥薪嚐膽”,除“有誌者”三個字外,其他部分意節格律與馬蹄韻格律較好地達到了統一。

還有一些集句聯,在平仄上也難以對應協調。一般集句聯,作為一個意節單位,更求意切,在聲律上可適當放寬。

例聯:彭玉麟《泰安泰山萬仙樓》(集句)

我本楚狂人,五嶽尋仙不辭遠;

地猶鄒氏邑,萬方多難此登臨。

此聯中四個分句全是集句。上聯出自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和“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下聯前句出李隆基《經魯祭孔子而歎之》詩:“地猶鄒氏邑,宅即魯王宮。”後句出自杜甫《登樓》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因為是集句,古詩文中有各種各樣的句式,如七言近體詩中就有四種基本句式和各多種變格句式,如果我們集句,自然就能遇到多種句式,難免會出現平仄不對應的情況。如上下聯中的第二分句,是一個拗句,即格律為“仄仄平平仄平仄”,後三個字在平仄對應上就有些出入,特別是“辭”與“登”同為語音節奏點上的平聲相對。但作為集句詩聯,還巧嵌了樓名,切史切景切情,借景抒懷,恰到好處,真難能可貴,也反映了聯家淵博的學識。南社詩人吳恭亨在《對聯話》中這樣稱讚這副聯:“集成語天然如鑄”。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意節格律理論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