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常江‖諧趣名聯賞釋(十六)

常江‖諧趣名聯賞釋(十六)

2020-06-12 22:52:15常江聯齋 0條評論

孤山獨廟一將軍,單槍匹馬;

隔江對岸兩漁翁,並釣雙竿。

 相傳某地突兀一山,有一“將軍廟”,奉一將軍,其塑像形態為單槍匹馬。有甲乙二士人遊覽,甲即景出上聯,以將軍為題,立意在寫“一”。乙尋思間,見隔江對岸兩漁翁垂釣,便以漁翁為題,對出下聯,立意在寫“二”。聯語為特殊數量詞巧對。孤、獨、單、匹雖非數字,其概念均為“一”;對、兩、並、雙概念均為“二”。“隔”字,體會其意義,必有彼此兩邊(或兩層、雙方等)的對應概念,在這樣的語境中,也有“二”的內容。

 

順泰康寧,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慶萬年。

 見《楹聯新話》。清代嘉慶皇帝作壽,眾大臣紛紛送壽聯,一位新任翰林所作此聯被置於壽堂正中。因為聯語在對應位置上嵌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位皇帝年號,因此,不能不有崇隆位置。在技巧上,各應嵌入字都能組成既明白順暢、又歌功頌德的詞,在這點上,比起一般地稱讚盛世皇恩,的確別出心裁,可見,作者是很有創新意識的。

  

兔走烏飛,地下相逢評月旦;

雁來燕去,途中相遇說春秋。

  見《巧對錄》卷六。“地下”,是相對於鳥在空中飛行而言,指在地上。月旦,指日月,天明為“旦”,。

  聯語用擬人手法,把飛禽走獸寫得生動活潑,好似童話。其“暗接”技巧高超而嚴謹:月,照應“兔”,傳說月宮中有搗藥的玉兔;旦,照應“烏”,傳說太陽中有烏鴉,故烏指太陽。雁來時則春天降臨,燕去時秋日已到。月旦並用,評月旦,不是評論日夜,而是品評人物;春秋並用,說春秋,不是話說季節,而是論述曆史。

 

南鄉子前,常憶秦娥尋芳草;

西江月下,最念奴嬌浣溪紗。

  作者梁元鍇,生平未詳。聯語是以詞牌名綴成巧對。上聯含“南鄉子”“憶秦娥”“尋芳草”三詞牌;下聯含“西江月”“念奴嬌”“浣溪紗”三詞牌。

  用一個“前”字、一個“下”字,把“南鄉子”、“西江月”喚起,賦予生機,由靜而動;再用“常”“最”兩個副詞,把“憶秦娥”“念奴嬌”推向高潮。“常憶秦娥”“最念奴嬌”,是何等熱情?且是常憶(自己)尋芳草,最念(伊人)浣溪紗。如此構思、連綴,真令人拍案稱奇。

 

樹影橫江,魚遊枝頭鴉宿浪;

山色倒海,龍吟岩畔虎鳴灘。

 清代文人宋文甫,見烏鴉落在江邊樹上,倒影在江中,觸動情思,又聯想山色倒影在海裏所能顯現的景象,更加宏闊,作出這副巧對。聯語上下均從樹影、山色倒映水中構思:魚遊枝頭,枝是影;鴉宿浪尖,鴉是影。龍吟岩畔,岩畔是影;虎鳴沙灘,虎是影。察物細致,文思巧妙。聯中事物搭配,樹與鴉、江與魚、山與虎、海與龍,都是一為景物,一為與之有關聯的動物,顯得十分嚴謹與和諧。

 

流螢三四點菖蒲,七星寶劍;

蝌蚪兩雙排藕葉,四字銅錢。

 見《評釋巧對》卷四。明代徐有貞同祝灝晚宴,見螢火蟲落菖蒲上,菖蒲形似劍,三四螢火蟲在,宛然七星寶劍,徐有貞據此出了上聯。祝灝見藕葉狀似銅錢,兩雙蝌蚪列於其上,似銅錢上的四個字,答出下聯。從構思上說,作者善於聯想,流螢的形狀未必就如七星那樣分布,蝌蚪排列的位置也很難上下左右那樣平衡,但一經作者說出,我們的感覺,似乎就是這個樣子。從詞語選擇上說,是前後照應:三四點—七星,菖蒲—寶劍;兩雙排—四字,藕葉—銅錢。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角;

魑魅魍魎,四小鬼各樣肚腸。

  見《快園道古》卷十二。明代唐皋,居官翰林學士期間,出使朝

鮮,朝鮮國王中宗李懌出上聯,唐對下聯。

  聯語為拆字奇聯,出句前四字,每字頭部並列兩“王”字,共有八個“王”字,毫無差異,是“一般頭角”。唐皋所對句中四個字裏除“鬼”外是“離、未、罔、兩”四個各異的字,可說是“各樣肚腸”。李懌以君主身份,出此奇句,自以為絕對;而唐皋對語,隱若敵國,亦自不凡,自然使李懌感到“棋逢敵手”,由衷歎服。難怪此聯廣為流傳,成了鬥智慧、鬥文才乃至舌戰的熱門話題,以致經常被增改字數,往名人名事上附會,久傳而失其本來麵目了。

 

輦輩同車,夫夫竟作非非想;

究宄異穴,九九難將八八除。

 見陳方鏞《楹聯新話》。清朝末年,有個留學生從日本回國,靠吹吹拍拍保舉為翰林,人多有議論。後來,他又想巴結甘肅布政使何彥升。何彥升,字秋輦,江蘇人。翰林寫信給他,抬頭應為“秋輦大人”,竟被他寫成“秋輩大人”。信中又將“研究”寫成“研宄(guǐ音軌)”。彥升看信後,寫了此聯寄回給翰林,成為極有巧妙趣味的一樁笑談。

  聯語在字形對比的情況下,用析字、疊字格,加大諷刺的深度。夫夫,為“輦”字上部。非非想,就析字本身而言應為“非想”,即“輩”字上部;衍化為“非非想”,是諷刺翰林“想入非非”。九九,是“究、宄”兩字的下部,沒有區別。“難將八八除”,應為“難將八除”,意謂“究”字不能將“八”字除去;衍化為“難將八八除”,是為造成數字聯想的效果,增強感染力。且“九九”“八八”表麵看是數字,實際均是字形結構中的一部分。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常江諧趣聯名聯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