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書籍傅小鬆《楹聯趣話》連載(四)

傅小鬆《楹聯趣話》連載(四)

2019-07-29 22:36:32傅小鬆湖湘楹聯 0條評論

有為安有為哉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流亡海外。譚嗣同卻拒絕逃亡,在獄中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詩句後,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義。康有為在海外聞訊後,揮淚寫下一聯(見《對聯縱橫談》):


複生不複生矣;

有為安有為哉!


  “複生”,譚嗣同字複生,號壯飛。顯然,這裏,“複生”與“有為”都是一語雙關。


   據說,康有為另外還有一副挽劉光第(戊戌六君子之一,與譚嗣自同時遇難)的對聯:


光第真光第矣;

有為安有為哉。


   這副對聯與前麵一聯手法完全相同,都是嵌名雙關。後一個“光第”是“光耀門第”的意思。



 老不死的妖孽 


  康有為的一生,轟轟烈烈,但晚節不保。早年發動公車上書,變法維新,留芳青史。晚年卻淪為保皇派,反對民主革命。章太炎看不慣,寫了這樣一副對聯諷刺他:


國之將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為。


   這是一副嵌字聯,上下聯末字分別嵌入“有為”二字,同時它又是一副集句缺省聯。什麼是集句缺省?集句好理解,集古人的成句。缺省,就是故意隱掉一兩個字。這兩個字大有文章,一補出來你就豁然明白了,這副對聯中,上聯出自《禮記·中庸》:“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下聯出《論語》:“老而不死是為賊”,對照原文,我們便可知,上聯省去了“妖孽”,下聯省去了“賊”字。這等於是罵康有為是老不死的妖孽,是“賊”,罵得也真夠凶,倒也淋漓痛快。




 死兩個特別人 


《中國古今奇聯鑒賞》上說,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光緒帝與慈禧太後在短短兩天內相繼病死。喪事辦得非常隆重,朝廷還規定全國都要停止娛樂,以示“國哀“。成都官府甚至規定每家大門口都要貼挽聯,否則就要論處。劉師亮對此非常憤慨,於是便作了這樣一副挽聯:


灑幾點普通淚;

死兩個特別人。


   劉師亮的上聯貼出了之後,官府將劉師亮抓去審問,可劉師亮寫的全是實情,官府又挑不出毛病,隻好以“大不敬”罪名罰他銀元五塊,並令他將此聯撕去重寫了事。劉師亮回家後,當真將門上刷得幹幹淨淨,又重寫了一副對聯:


拗幾個酸字眼;

罰五塊大洋銀。


人們看了他重新貼出的對聯之後,更是笑得直不起腰來。官府對此也無可奈何,隻得任其為之。從此,他得了“幽默大師”的稱號。



 “對不起”中華民國 

 

  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五個字,下聯六個字。在決定錄入這副對聯時,使我頗費腦筋,究竟是叫它五言聯呢,還是六言聯呢?看來都不是,隻能叫做“五言半”聯。這副對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袁世凱死後佚名的一副諷挽聯:


袁世凱千古;

中華民國萬歲。


   這副對聯,從結構上看,應該是“袁世凱”對“中華民國”,“千古”對“萬歲”。但“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字數不等,根本不對。這是為什麼呢?是作者不懂對聯嗎?當然不是。原來作者的意思是:袁世凱是竊國大盜,他對不起“中華民國”!



 打倒同姓不婚 


  同姓不婚是中國由來以久的習俗。這習俗倒不能算封建陋習,因為從今天的科學眼光看,它是符合優生學原理的。不過在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中,打破同姓不婚則被視為一種進步舉動。畢竟,這種習俗在當時被教條化了,成為限製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框框。但當時已有不少接觸了新思想的青年人不信這一套了。蕭斌如《劉大白研究資料》中說,1925年,劉大白在複旦大學做中文係主任,助教王世穎與同姓王綺馨結婚,這是件新鮮事,劉大白寫了這麼一副賀聯:


打倒同姓不婚;

擁護本家合作。


 這完全是大白話,非常幽默有趣。



 千秋白水文章 


  《天下名聯》中說,上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報界有兩個名記者,一個叫邵飄萍,一個叫林白水。邵飄萍是《京報》記者,1926年5月被北京軍閥張宗昌殺害。林白水,福建閩侯(今福州)人。早年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回國任北京大總統府秘書,先後創辦了《公言報》、《平和日報》及《社會時報》。他一次在《社會日報》上寫了一篇文章《官僚之運氣》,諷刺張宗昌和他幕僚潘複。於1926年8月被張宗昌逮捕殺害。在林白水的追悼會上,有人寫了這樣一副對聯:


一樣飄萍身世;

千秋白水文章。


  這副對聯把邵飄萍、林白水的名字嵌進去了,卻不露什麼痕跡。“飄萍身世”,邵、林兩人同是死於反動軍閥,命如浮萍。“白水文章”,不是說文章象白開水,寫得不好,而是說文章不朽。另外,這副對聯哀挽死者,包含著很深的悲憤,但表麵上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反動派恐怕也抓不著什麼把柄。



 赤子之心


   陶行知,毛主席稱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讚他是“萬世師表”,董必武說他是“當今一聖人”。陶行知在教育上力倡平民教育、大眾教育,在文學上,他是一位大眾詩人,創造了通俗易懂的“陶派詩”。他還寫了不少對聯,特點也是平易通俗,可稱為白話聯。其中有一副是: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確是赤子之心!陶先生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他一生嘔心瀝血,奮鬥不息,國而忘家。因操勞過度,年過五十就病逝了。入殮時,殉葬的是他常穿的一套舊衣服和一雙破皮鞋,真是“不帶半根草去”!。



 文弱書生 偉大戰士 


  魯迅生前並非一個以體力要強的人,他身材矮小、身體孱弱。死時枯瘦如柴,僅剩下50多斤!但就是這樣一位手無寸鐵的文弱書生,在世人的心目中卻是一位戰士,一位衝鋒陷陣的無畏戰士。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眾多挽魯迅的對聯中看出,如章乃器的一副(見《魯迅先生紀念集》):


一生不曾屈服;

臨死還要鬥爭。


  這是一副流水對。語言極為通俗、簡明、凱切,充分表現了魯迅先生貫之一生的憤世嫉俗性格和戰鬥精神。陳毅先生也有挽聯一副,可以和此聯對比著讀:


要打叭兒落水狗,臨死也不寬恕,懂得進退攻守,豈僅文壇闖將。

莫作空頭文學家,一生最恨幫閑,敢於嘻笑怒罵,不愧思想權威。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傅小鬆趣話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