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資訊對聯教學|楹聯教育的深化與淡化

對聯教學|楹聯教育的深化與淡化

2019-04-29 22:20:57徐熙彥傅大士導讀對聯雜誌 0條評論

近日,全國楹聯教育工作會議暨“聯教深化年”動員大會在江蘇太倉召開,中國楹聯學會會長蔣有泉與會,發布《關於開展“全國聯教深化年”活動的決定》,由此拉開2019“全國聯教深化年”的序幕。筆者有幸參加學習、觀摩、研討活動,也對楹聯教育工作的深化有一些思考。在素質教育改革推進呼聲日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風起雲湧、楹聯教育工作如火如荼開展的形勢下,聯教工作的深化指向何處,是聯教工作成敗的關鍵。從筆者以前了解到和本次與會觀摩的情況看,認為當前全國聯教工作應作好三個方麵的深化和三個方麵的淡化。



首先是深化趣味性,淡化知識性。

在很多學校的楹聯校本教材與楹聯課堂上,忽視楹聯的趣味性,突出知識性,甚至突出《聯律通則》,令人憂思。對中小學生而言,重點是要建立對聯這一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具有儀式性、諧趣性、文學性的藝術形式概念,了解對聯是一字一音的漢語創造的獨特文化瑰寶,激發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樣的教育良言對我們深化聯教工作應該是根本性的指導。因此,學會組織在進行楹聯教育工作時,將自己掌握的楹聯知識,一股腦兒倒給孩子是不負責任的。甚至“雙手辟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這樣類似成人笑話的對聯出現在中小學生聯教校本教材中,令人啼笑皆非。試想老師如何給孩子們講“生死路”與“是非根”呢?顯然,楹聯組織在推進楹聯教育中,不能用力過猛。


其次是深化欣賞,淡化創作。

很多楹聯組織和楹聯基地學校熱衷於對中小學生進行楹聯創作教育,甚至從師生的習作、習題看,也動輒二三個分句,這樣拔苗助長式的楹聯創作教育,不要說對小學生,對中學生都是過分的。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記錄小時候上對課的情景:“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一句“終於到七言”,很值得我們深思,而這僅僅是對句即“成句”訓練,何況成聯、成章呢?在中小學推進聯教工作,絕不宜以教孩子學會創作對聯為目標,讓師生精力俱疲地寫一些生澀、幹枯、蒼白的對聯作品意義不大。相反,要淡化創作,重視積累,深化欣賞。讓老師和孩子們在有限的時間,通過一副副精妙的對聯窺到楹聯的對稱之美、音律之美、識見之美、凝練之美、機趣之美、蘊藉之美、意象之美、情致之美、雅切之美、秩序之美等等。從而領悟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漢語的典雅瑰麗,激發孩子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對語文課程的興趣。欣賞水平提高了,要學創作楹聯,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再次是深化素質教育,淡化特色教育。

目前全國的楹聯基地學校,大多將楹聯教育作為特色教育,而非素質教育,聯教工作成果在很多學校形式大於內容。所以,楹聯教育工作在實現進校園的基礎上,要積極探索向素質教育深化。教育要麵向全體學生,要與吟誦、書法、國學經典等相結合,與德育、美育相結合,要以楹聯為門徑,用國學鑄精神。以太倉為例,在楹聯教育及書法教育中,讓每一個太倉孩子銘記鄉賢王時敏“德從寬處積;福向儉中求”的五言名聯,領會它飽含的漢語之美與國學精神。類似的還有林則徐、曾國藩、左宗棠等先賢用畢生學問和經曆凝結成的精品楹聯。這種熏陶式的楹聯經典教育,會讓孩子從楹聯中受國學精神。


因此,建言中國楹聯學會集中財力人力在《對聯》雜誌辦好楹聯教育專欄,集思廣益,發現、培育、獎勵楹聯教育專家,探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楹聯課程,指導全國楹聯教育工作的深化,讓楹聯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支持、老師喜歡、學生受益的素質教育組成部分。讓《對聯》雜誌成為全國聯教工作交流展示的大平台,楹聯教師開展聯教工作的好幫手。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教育教學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