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一門入境 萬物同春 ——淺談我的對聯教學觀與教學實踐

一門入境 萬物同春 ——淺談我的對聯教學觀與教學實踐

2021-04-16 22:26:02周黎霞青青導讀對聯雜誌 0條評論

編者按 “對課”是中國古代蒙學教育的必修課,學童在認識基本的常用漢字之後,以背誦“對韻歌訣”和師生“對對子”的方式,逐漸熟悉對偶和聲韻常識,為日後各類古典韻文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曆史的經驗證明,開展對課教學,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漢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更能起到提升大腦反應速度和思維品質,從而開啟智慧的作用。

對聯以最為精短的體裁樣式,把方塊漢字的意義美、形式美、音韻美發揮到了極致,也把漢語對偶修辭的技巧發展到了最高階段,曆來有“詩中之詩”的美譽。中國曆來崇尚“溫柔敦厚”的“詩教”,開展對聯教育工作,正是中華“詩教”傳統在當代的最新體現。本期編發一組對聯教育的稿子,作者有一線教師,有楹聯專家,有社會賢達,以廣開言路,充分探討,積極推進學校對聯教育的開展。


圖片

周黎霞,1980年出生,太倉市高新區第三小學語文教師。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華吟誦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太倉市楹聯學會副會長,太倉市詩詞協會副會長。曾獲全國優秀楹聯教師、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新秀、江蘇省十佳女詩人、江蘇省詩教先進個人、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青年教師“雙十佳”、太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唐調)代表性傳承人、太倉市文藝創作拔尖人才等榮譽。曾於2011年1月擔任央視書畫頻道“兔年話春聯”嘉賓,2020年1月入選央視九套《楹聯裏的中國》第三集《對中童趣》錄製。             

                                                                   


《莊子·秋水》中著名的“濠梁之辯”為我們呈現了莊子與惠子敏捷的思維和驚人的口才,但更讓人動容的是莊子於此體現出來的“天人合一,物我相通”的哲學思想。這一思想是國學的精髓。對於對聯教學,或許可以在國學的層麵甚至更高的層麵,以“合一”的思想,“相通”的理念,樹立“大教育觀”。我在對聯教學與吟誦、詩詞等教學合一方麵進行了初步的實踐,在此“拋磚”,期待“引玉”。                                                                                        

圖片

圖片


桐城派集大成者劉大櫆在《論文偶記》中曾論及吟誦的重要性:“爛熟後,我之神氣即古人之神氣,古人之音節都在我喉吻間。”近幾年,我嚐試把吟誦融入對聯教學中,主要是《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的吟誦,輔之以詩、詞、古文的吟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吟誦的輔助作用主要體現在:


1.助其聲律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聲律協調,久讀有助於掌握平仄規律。比如我讓學生聽“經典詠流傳”中趙照演唱的《聲律啟蒙》,學生能夠聽出現代詞作者增添的“七顆星;一袍風”“兩鬢霜;一客行”存在平仄不諧的問題,並且能夠進一步思考,修改出“半蓑雨;一袍風”“雙鬢雪;一袍風”“一襟雨;兩鬢霜”“群雁過;一客行”等對句。


2.助其對偶


《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除了訓練平仄,也是訓練對偶的好材料。此外,諸如《滕王閣序》等韻文也給了學生很好的對偶示範。學生在經曆過“(   )對綠水”“(   )對流水”“(   )對輕煙”“(   )對春煙”“蝴蝶舞對(   )”“彩蝶舞對(   )”“雙燕舞對(   )”的課堂日常接答訓練後,對於詞性形成了一定的敏感度。他們讀到“晚照對晴空”,不會把“照”字理解為“照耀”,因為他們知道和天空相對的必然是名詞,從而知道這裏的“照”是“日光”的意思。


3.助其辭藻


無論《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還是詩詞古文,其語言都有凝練、優美的特點,誦之齒頰生香,多吟有潛移默化之效,使學生文筆自然由“白”轉“文”。除了積累詞彙,他們也能從中學到一些修辭,比如從“花開紅錦繡;水漾碧琉璃”中體會比喻的美妙,從“海棠春睡早;楊柳晝眠遲”中體會擬人的可愛。所以,他們在對“風過秋山瘦”的時候,能對出“雨來春樹肥”“月來春水柔”的對句。


圖片


4.助其學問


誦讀《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和詩詞古文,還能積累很多典故。比如讀到“三尺劍;六鈞弓”,知道劉邦“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知道“顏高之弓六鈞”,一鈞三十斤,這位魯國勇士顏高能拉一百八十斤的強弓,並勾連到我們常用的“千鈞一發”這個成語形容的是多麼危急的狀況。經常吟誦,學生就能夠積累很多學問。


5.助其心性


積累《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和詩詞古文中的典故,不僅能積累學問,而且有助於培養良好的心性。比如誦讀到“顏巷陋;阮途窮”時,能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坦然中感受到“安貧樂道”的情懷,能從“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的悲涼中感受到正直高潔的人格。誦讀到“愛見人長,共服宣尼休假蓋;恐彰己吝,誰知阮裕竟焚車”,從孔子與阮裕看似呆萌傻氣實則仁厚可愛的行為中,感悟到要做一個為人著想、樂於助人的人。而如“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幾點鷺鷥,日暮常飛紅蓼岸;一雙鸂鶒,春朝頻泛綠楊橋”之類寫景的對句,因其忘寵辱、絕俗慮,也能夠給心靈帶來淡泊寧靜的美感。

吟誦遵循“平長仄短,依字行腔”的規律,用這種方式來吟誦古詩詞文,有助於把握詩詞的格律與古文的氣脈。其“聲隨字走”的樸素方式,更容易貼近前賢心跡,與之共情。同時我們也知道,無論是古代的讀、誦、吟、唱,還是當代的朗誦、歌唱,隻要把古人的作品放在自己的喉吻之間過一過,我們都會與前賢的心貼得更近一些。我曾利用人人通平台“習慣養成”欄目發布古詩詞文每日打卡任務,學生們有的朗誦,有的快讀,有的吟誦,有的歌唱,他們中的不少人甚至主動挑戰了《逍遙遊》《養生主》《離騷》《琵琶行》《長恨歌》《紅樓夢(節選)》等對於小學生來說很有難度的篇章。由於學生的作品可以互聽,往往優秀的或者有特色的誦讀作品第二天就被津津樂道,學生間形成了互相學習、互相追趕的風氣。今天一個同學演唱了《琵琶行》,過幾天半個班的同學都會唱了;昨天一個同學多角色扮演,把一篇古文讀出了舞台劇的效果,今天就有同學錄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沙雕版與煽情版比較閱讀。時時令我生出隻有我想不到,沒有他們玩不轉的感慨,也令我思考如何用一種開放的心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走一條和諧共生之道。


圖片

圖片

圖片

對聯作為詩歌大家族中最後產生的一種文體,與詩、詞、曲的關係十分緊密。在學習、創作與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明確不同文體間的邊界在哪裏,明了它們各自的特色,隻有這樣,才能把每一種文體創作好。但同時我們也要思考,這些文體之間聯係的點在哪裏,掌握了關聯點,也就是掌握了竅門,可以藉此聯通兩端,由此處到彼處,由彼處到此處,無不如意。     

                       
1.由聯到詩

律句聯與近體詩的基本句式是一樣的,以七言而論,基本句式隻有“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不入韻的七言絕句,其前兩句和後兩句的平仄即兩副七言聯平仄(其一仄起式,其一平起式),首句入韻的七言絕句,雖然前兩句不是對聯的平仄,但首句的平仄格式還在此基本句式中。所以,寫完七言聯後,再寫七言絕句,學生很快便理解了其平仄格式。雖然,絕句不要求對偶,但是,也有整首對偶的,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有前兩句對偶的,如蘇軾《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擎雨蓋);有後兩句對偶的,如柳中庸《征人怨》(歲歲金河複玉關)。學生學習對聯掌握的對偶手法,對七言絕句的創作也是有幫助的。比如學生創作的《暮春》:“鶯歌燕舞送春胭,蛙嚷蟬鳴迎夏顏。川上誰今觀逝水,月將日就繪新篇。”又如學生創作的《春》:“惠風荏苒百花迎,細雨叮咚萬物生。大好春光誰與共,鄰家稚子讀書聲。”雖然是首句入韻式,但在詞性方麵,學生習慣性使用了對仗,起到了不錯的表達效果。至於對聯與律詩的關係就更緊密了,可惜受學生年齡和教學時間限製,一直沒能進入這塊嚐試。  

                          
2.由聯到詞
詞雖別稱長短句,但其中頗有使用對仗的句子。比如《憶江南》《浣溪沙》等。在教學中,我往往教學七言聯後,便進入《憶江南》的教學。比如,我讓學生用七言聯描繪江南的景色,學生完成作品後,進入《憶江南》的教學,並請學生在此前作品的基礎上補完前後三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這一詞牌的寫法,比如寫沙溪古鎮,一生寫道:“沙溪好,景致換春妝。燕子人家依水繞,桃花茶館觸風香。長日坐橋廊。”另一生寫道:“沙溪好,古鎮使心歡。柳樹依依沾水麵,花香楚楚醉人間。石巷久流連。”


3.由詞到聯

詞長短句錯落的形式,有助於豐富聯的句式。比如學生創作的太倉市第一中學校聯:“數千年往事,古碑古樹古學院;看今日風流,新地新天新景觀。”沙溪古鎮聯:“石板千年,戚浦臥廊橋座座;花窗三裏,絲竹吟古韻悠悠。”就可以從中見到詞的影響。                            詩詞聯間的換裝遊戲給學生帶來了新奇的體驗,就像水遇到容器而變形,像雲被風吹動而變態,又像水與雲的不斷切換,把握事物變化的規律,會帶給我們更寬廣的視角。總體而言,打通聯與詩詞間的壁壘,這些文體的學習與創作會互相滋養,從而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圖片

圖片

對聯是國學中一個很小的門類,它與書法、建築、民俗等其他門類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楹聯教育中,我們把對聯放到更大的範圍中,努力加強對聯與其他文化,與社會生活的聯係。比如,舉行“跟著楹聯遊太倉”活動,帶著學生遊覽了沙溪古鎮、太倉南園;每個寒暑假導學單上都有“楹聯大搜集”或“楹聯秀秀”欄目,引導學生在旅遊的時候關注名勝聯,在逛街的時候關注行業聯和春聯。比如,鼓勵學生把自己書寫的對聯尤其是春聯寫成書法作品懸掛或張貼起來,並舉行了“曬曬我家的春聯”活動。比如,為了鼓勵古詩詞文閱讀打卡優勝的同學,我讓書畫界的朋友把獲獎學生的詞寫上折扇並配上國畫獎勵給他們,比如學生創作的《浣溪沙·荷花》:“玉麵霞裾兩袖煙。淩波綽綽舞翩躚。斜陽盡染一池蓮。 秋雨垂簾愁掩袂,曉風開鏡笑生妍。冷香飛上水心箋”“一霎春光似眨眸。炎天涼起柳絲稠。田田蓮葉鎖清幽。 隔水遠觀神淡淡,低頭淺笑意柔柔。塵埃絕處久勾留”都被繪製成了折扇。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知道,對聯並不隻在學校可見,而是處處可見,進而讓學生能時時想起用一用;對聯並不隻在課堂可學,而是處處可學,從而讓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

對聯是小門類,卻也可大觀,比如憑借性情聯可探索精神之美,憑借實用聯可傳遞人情之美。與之相比,國學是大很多的門類。但對聯和國學中其他或大或小的門類一樣,也和國學外的其他或大或小的門類一樣,都在探索著萬物共生的天地大美。                                                                “爝火燃回春浩浩”,在傳遞文化精神的曆程中,我們隻是一把柴薪,擇一門入境,以微軀添溫,所希望的是看到浩浩春風,所希望的是與萬物同春。


圖片

央視書畫頻道“兔年話春聯”節目                                                                

圖片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教學學校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