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國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對聯賞析漢口紫陽書院古聯鑒賞(八)

漢口紫陽書院古聯鑒賞(八)

2019-06-25 23:28:15王細平荊楚聯壇 0條評論

漢口紫陽書院 

(清)金琛


     仿新安習禮,為楚澤升香,通過三澨至大別,遠哉明德,紹以正心誠意,啟弈禩聖域賢關,功侔禹跡; 

     從泮水居歆,降南都時享,仰濯江漢暴秋陽,煥乎文章,迄今一道同風,集諸儒聲金振玉,統接尼山。


     三澨:(《史記·夏本紀》)嶓塚道瀁,東流為漢,又東為蒼浪之水,過三澨,入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彙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上聯寫創建書院的製式與目的,把書院建成後的功業比作大禹,“通過三澨至大別”期間可見徽人創建書院的艱難。泮(pàn)水:水名。戴震《毛鄭詩考證》泮水出曲阜縣治,西流至兗州府城,東入泗。《通典》雲:兗州泗水縣有泮水,是也。居歆:安然享用。南都:宋商丘。孔子祖先為春秋時期宋國貴族,其祖居地及祖墳仍在此地。秋陽:《孟子·滕文公上》 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趙岐 注:秋陽,周之秋,夏之五、六月,盛陽也。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為吳興令辭箋詣建平王》 濯以河漢之流,曝以秋陽之景。下聯講儒學由魯地而始,複至南都,到漢口書院所在, “迄今一道同風”,一道:朱子儒道。同風:風俗相同。表明紫陽書院從建成到運行,始終奉行朱的教育理念,為化育漢口的民風民俗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對聯作結這一切都源自於我們一脈相隨的孔孟之道,這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所在。這個聯全麵概括了紫陽書院的功用:尊賢明道、鄉人聯誼、立舍勸學。

      後記:受囑寫賞析,惴惴小心,於字詞再三勘正,唯恐誤人,又文字於人,私覺人讀人異,略而為之。然終學識有限,相關資料甚少,不能周全,願聞指正,頓首以謝。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漢口紫陽書院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