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天對聯網首頁對聯知識古今聯話如何判斷“借對”和“無情對”

如何判斷“借對”和“無情對”

2021-08-16 23:31:52劉可亮聯齋 0條評論

借對,是一種構建偶句的基本對仗手法。在古代詩、聯中較為常見。

無情對,是一種通過密集運用借對手法得到的幽默類對聯。

對於借對和無情對,聯界人士整體處於偶爾接觸,略作嚐試階段。在這一背景下,很多聯友,甚至無情對愛好者對於是否成功實現了借對、作品是否是無情對,經常出現判斷上“拿不準”的情況。下文試回答這個問題。

 

一.如何判斷“借對”是否成功

借對的原理,就是字、詞在句中是甲義,顯得很不匹配(即違背普通對仗“同類詞相對”的基本要求),但借用乙義讓讀者身不由己誤以為很工。

判斷“借對”是否成功,要緊扣其基本原理,來觀察其特征。

1.觀察字、詞是否有轉義

標準的普通對仗,其特點之一是字詞的“含義一致(指含義相同、相反、相對或相類)”。成功的借對,則會造成“甲義”的不一致,但倚仗“乙義”造成審美錯覺。例:

盤山道

掃地僧

“道”的甲義是“道路”,顯然與下比的“僧”含義不一致。巧就巧在“道”字還有一個含義“道士”,雖然並未落實在這個詞中,卻能借用過來誘惑讀者,讓讀者誤以為很工。

所以,觀察“詞中的字”是否轉義,是辨識借對之常法。

有時,也存在“詞中的字”並不轉義,“整詞”轉義的情況,要注意識別。例:

老舍經風雨 [廚娘]

巴金賞月光

句中的“老舍”是“老房子”之意,借用了其“作家名”之義。

2.考察“詞類”是否反差明顯

類屬相同的詞構成對仗,是普通對仗之法。當“詞性相同”的詞對仗時,即便“詞中的字”轉義了,也未必是成功的借對。還要看“整詞”的類屬是否反差較明顯。如:

文竹

武鬆

 

陶然亭

張之洞

兩件作品都是名詞對名詞,但“文竹”是植物,“武鬆”是人名;“陶然亭”是亭名,“張之洞”是人名,類屬反差較大,“普通對仗思維”一般不會把它們匹配到一起,故認為是成功的借對。

在特殊的構思下,普通對聯亦可能用到它們,也是正常現象。

但如果是類似下麵的情況:

道士

山人

 

黃連素

白加黑

盡管“道”“素”轉義了,但“道士/山人”類屬很一致;“黃連素/白加黑”都是藥品名稱,類屬也非常一致,故依然認定為普通對仗。

3.同類詞替換檢驗法

若讀者識別“轉義”和“類屬”尚不熟練或存在模糊處,還可用“同類詞替換法”去檢驗。

普通對仗能用同類詞替換,而借對不能用同類詞替換。通常可利用這一點來進行檢驗。例:

知道

悉尼

把“悉尼”更換為同類的“北京”“倫敦”“巴黎”等詞,就會發現對仗行不通,從而判斷“悉尼”是借對。

梔子花開

麻婆豆腐

這一對仗,曾有不少人質疑是普通對仗。用“同類詞替換法”可知其謬。

梔子花開

辣椒炒肉

 

梔子花開

東坡肘子

這樣顯然不對頭。

值得注意的是,此法檢驗時,同類詞要多試幾個,方能確保準確判斷。因為,少量情況下,可能兩個同類詞都能實現借對。

 

二.如何判斷作品是否是“無情對”

我們發現,借對也可以在普通對聯中使用1處或多處;普通對聯也可能上下比“意隔”;經典無情對也有上下比“意聯“的情形。那麼,如何簡單地判斷一個作品是否是無情對呢?

這當中的確有“模糊區”存在。結合對無情對本質特征的把握和無情聯界的大體共識,試推薦下述“三步法”。當“三點”都同時具備時,可判斷為無情對。

第一步:觀察是否講究了“小類工對”

無情對的特點是,追求字字小類工對。個別位置的放寬也是有限度的。惟有小類工對(“詞的借對”除外),方能確保審美錯覺的順利產生,保證審美效果明顯。所以,觀察作品是否有此講究,是否整體“工度”明顯高於普通對聯“大類”為工的標準,是判斷無情對是否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步:觀察是否至少運用了1處借對

無情對若顧名思義理解為“上下比命意絕不相幹”,則所有“隔對”都當屬於此列。然而,我們考察前人的言論以及觀察經典無情對可以發現,又不是這麼回事。前人認可的無情對,除了大部分隔對外,都無一例外至少運用了1處借對。例:

賜同進士出身

替如夫人洗腳

“身”的甲義為“身世”,被借用的乙義為“身體”,用了1處借對。

細羽家禽磚後死

粗毛野獸石先生

“磚/石”“後/死”對“先生”。用了2處借對。

如果無一處運用借對手法,即使意隔而有趣,也隻是屬於普通的詼諧聯。R如西安流行的名聯:

翻身不忘共產黨

致富全靠秦始皇

以及下麵這個作品:

六宮粉黛無顏色

三峽工程有問題

被聯界訛傳為無情對,是不正確的。二者不但根本不講究“小類工對”,而且無一處運用到借對手法。

 

第三步:觀察是否有明顯的“句不並行”特征

具備了以上兩點,還不一定是無情對。如曾國藩挽李泮樂聯:

老子猶龍歸北海

長庚失象慘南天

此作盡管“子/庚”“龍/象”借對了,且全作字字小類工對,但上下比的句子結構基本保持一致,節拍一致,上下內容很好相關,意境很好相融,故依然視為“運用了借對手法的普通聯”。

隻有當同時出現明顯的“句不並行”的情況,才判斷為無情對。上下比“句不並行”的情況包括:

1)結構不一致;

2)節奏不一致;

3)內容不相關;

4)意境不相容.

四者至少居其一,且至少運用一處借對,字字小類工對的作品,可判定為無情對。例:

白日放歌須縱酒;

黑燈跳舞好揩油。

此作隻有“揩油”一處借對,但同時上下比“意境不相容”,上句大雅,下句大俗,故可認定為無情對。

卷荷雨後尤清絕

偏解雲娘愛宋詞 [一介村夫]

此作密集運用借對,且“結構明顯不一致”,盡管上下比都是雅句且內容相關,亦可判斷為無情對。

以上為一般的判斷之法,能輕易區分絕大部分無情對。

在特殊情況下,若“句不並行”的四種情況都沒出現,但幾乎波及整作的“密集借對”造成讀者審美時的“意識流”很不並行,亦可判斷為無情對。例如,易順鼎《詩鍾說夢》的一件嵌字詩鍾作品:

千首古風吟子美

一身新月種丁香

上下比“詞的結構”不一致,在古法視野下“句子結構”可視為一致,同時,節拍一致,內容也可視為相關,意境也能相容,但“首/身”“古風/新月”“子美/丁香”三處借對的密集使用,使讀者在審美時“意識流”大不同於普通對聯,亦可認定為無情對。

“密集借對”使讀者在審美時“意識流”大不同於普通對聯,是所有無情對本質上的共性。這一論斷在目前來說屬於無情聯界理論研究的前沿結論,尚多有持不同意見者。從一門學科的嚴密性來說,卻理當如此。

猜您喜歡

評論區

猜您喜歡的對聯及詩文:

借對無情對

對聯分類

對聯知識

熱門對聯

精彩推薦